中國人對壺的感覺,一直是很深情和入微的。自古以來,壺是一種很實在的器皿,最早人們用它盛酒或水,再后來是茶。水是人活命的一個依靠,酒與茶則是人宣泄快樂與痛苦的一種瓊漿玉液。人離不開水酒茶,自然也離不開壺。如果我們溫習一下歷史,就會發現,那些封存的壇壇罐罐中最不勝枚舉的便是壺。漢代的陶壺總是那樣大模大樣,它的器型,非常像一個“容”字。我們從中見到了大度、質樸、從容。壺的本身就是一種器量。一位文史作家說,中國人十分傾情地創造著壺,仿佛是在創造著自己。 幾何形體 俗稱“光貨”。其中又分為方形和圓形器兩種。“光貨”的造型要求是“圓、穩、勻、正”,柔中寓剛而圓中有變,厚而不重且穩而不笨。方形器則追求線條流暢,輪廓分明,平穩莊重,方中寓圓。 自然形體 自然形體,是一種模擬自然物體形態的壺藝,俗稱“花貨”。這種壺可雕可鏤,師法自然。大千世界,花卉翎毛;瓜、果、蟲、魚;松、竹、梅、橘,皆可作為裝飾。它最能體現制壺藝人的匠心獨運,以造化為師。提煉取舍是其根本,適度夸張為其藝術,寓意象征手法多樣,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筋紋形體 筋紋形體,俗稱“筋囊貨”。其特點是將壺體分成若干等分,然后組成精確嚴密的整體結構,再組合成完整的壺體。上下映襯,身蓋齊同,紋理清晰,明暗分明。單是口與蓋嚴絲合縫,尚不足為奇,其它部位也如精密機械,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有位壺友花1000元買了把朱泥壺,說是撿了個大漏,喊我作個評論。我簡單看了圖片后,給了它0分。為什么?下面我開始分析:
一、形體 對于仿古、石瓢、掇球等傳統經典器型,其做工好壞都有相對明確的標準,如果能夠審出它們的“美丑”,那說明你已經入門了,這也是前期文章中我重點分析這些壺型的原因。但是對于這類創意器型,那就各有所好了,沒有明確的標準。我之所以給它0分,主要是下面這個原因。 二、泥料 喜歡朱泥的人很多,但是真正了解的卻是很少。就拿這把壺來說,它錯就錯在“大容量、全手工、原礦朱泥、1000元”上,下面我詳細講: (一)講講“原礦朱泥”
朱泥根據產地分,主要有原礦朱泥、趙莊朱泥、小煤窯朱泥(三處均在宜興),其中原礦朱泥的“原礦”二字指的是黃龍礦,黃龍礦主要出產紫泥、清水泥等,而且質量上乘,但朱泥就比較少了,總體品質也不如趙莊朱泥和小煤窯朱泥,但因為人們的“原礦”情懷,價格反而要相對高些。當然,趙莊和小煤窯的也不便宜,只要是正宗貨都不是幾百塊就能解決的問題。 (二)講講“大容量”
因為朱泥細度高、粘性差,所以做的時候成型難;加上其收縮比可達30%,所以燒制變形大、容易開裂、成品率低。相比于其他泥料,用朱泥做壺需要非常的細心、更加反復的修整以及40%左右的損耗,這就必然造成泥料和時間的大量浪費,而且容量大一點、風險就大幾倍,所以一般的朱泥壺以“小容量”居多,而且多少有點瑕疵(不是做壺的不努力,是朱泥實在難掌控)。市場上常見的“大容量”“完美無暇”朱泥壺,都是泥料中加了鐵紅粉等化學物質,以此來降低制作的難度和燒制過程的損耗。 (三)講講“全手工”
我前面講了,朱泥的收縮比非常大,所以為了把開裂、變形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在全手工做壺的過程中就必須保證壺身、壺嘴、壺把、壺蓋的厚度都盡可能一樣,這就大大增加了制作難度。這時候采取“半手工”,可以稍微簡單一些,但僅僅是一個環節可以保險些,其他環節難度仍然依舊。所以市面上說是幾百的“全手工”的朱泥壺一般都不靠譜,向熟悉的人高價定制除外。 (四)講講“1000元” 我為什么每次都拿“壺的價格”作文章?因為對于網購一族或者沒法大量接觸紫砂壺的朋友,說再多的直觀技巧都沒有立竿見影的作用,看圖片判斷泥料也基本不靠譜,所以通過“價格”來推斷,反而能夠少走彎路。(貴的不一定100%好,但便宜肯定有問題,因為賣壺的肯定比買壺的精!)
我自己做壺30年了,拋開朱泥本身就貴的因素,一把相同器型的紫砂壺,用朱泥做的功夫,我可以做N把其他泥料的壺。如果還要求“大容量”、“完美無缺”、“全手工”,那這個價格就沒法去估計了,也有可能我做20把都沒有一把能達到這個標準,萬一我好不容易成功一把,平心而論,您覺得給1000元合適嗎? 所以實事求是講,如果新手喜歡朱泥壺,我感覺選擇“半手工、小容量”的比較靠譜,價格在千元級別。另外,大家掙錢都不容易,我建議壺友一定要理性消費,寧可存著錢不買,也不要貪小便宜買垃圾壺,實在不行買個無鉛玻璃杯用用也是好的。 曲壺 紫砂壺是中國獨有的茶具,一把上好的紫砂壺,必須由手工精心打造。都說慢工出細活,制作紫砂壺絕對要非常有耐心,下面壹號收藏用圖文為您解析紫砂壺由一塊石頭變成一把壺的全過程: 宜興黃龍山紫砂礦 倉庫存放的原礦石 挑選泥料,把泥塊洗凈 將泥塊中的雜質撿去 澆水,促進泥塊的風化,變成細顆粒 將風化好的細泥塊用石磨磨細 磨好的泥經過篩后放入水中浸泡半年以上 經常攪和 撈出泥料 倒入石膏模中吸收水份 將泥料用木錘錘和 將煉好的泥料放入缸中,蓋好備用 放在陰涼處陳腐 陳腐后的泥料(可以制壺了) 全手工制壺(拍打泥片) 蓋內壁章 全手工拍打身筒 紫砂壺終于成型啦 全手工刻陶 出窯后成品壺 要完成紫砂壺制作,一是要靠藝人們的制作技藝,二是要靠繁多的制作工具。一件紫砂壺的成功,要經過十到幾十道復雜的成型工序。全手工制作的紫砂壺更是由于全手工制壺法的使用日漸稀少,精品也逐年減少,從物以稀為貴的角度考慮,全手工制的壺更具升值潛力無限,值得收藏。 看完之后,是不是對紫砂有更深的了解了呢? 精美紫砂壺欣賞: 松竹梅老壺款 國色天香 超薄虛扁壺 玉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