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浙大的一道選拔題“濕面條和干面條,哪種需要煮的時間更長?”居然碾壓了眾學霸,很多優秀的學生因為這道大媽都會做的題而與夢寐以求的浙大竺可楨學院失之交臂。提起讓孩子做家務,很多父母會認為孩子小,萬一磕著碰著咋辦?或者更多的因為孩子不會做,越幫越忙,不夠添亂的。其實,讓孩子學做家務是幫助孩子成長的最好機會。研究表明,那些從小參與家務的孩子不僅學習和工作能力會強一些,人際關系也會更融洽,獨立生活時也會如魚得水。下面說說鼓勵孩子做家務的好處: 1、獲得成就感 當孩子完成某項家務的時候,孩子會獲得成就感,一種被家庭所需要的自豪感,是自我價值的體現。若能得到家長的及時肯定,孩子就會充滿喜悅,增強自信,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 2、培養責任感 讓孩子知道作為家庭的一員,需承擔一部分家庭責任。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對家務實行分工,給孩子自主選擇家務內容的權利,培養責任感,提升家庭凝聚力。 3、懂得感恩 如果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就會認為父母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不知珍惜。讓孩子從小參與家務,親身體會父母的辛勞和生活的不易,感恩之心油然而生。 4、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身體機能 做家務可以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鍛煉孩子的肌肉,促進身體協調能力,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哪怕是疊衣服、擇菜都會有助于孩子手部的骨骼和肌肉的發育。 5、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孩子剛開始不會做,他會模仿媽媽的樣子,即使做錯了,他會思考錯在哪里,如何解決才能做好,是一個不斷學習進步的過程。同時孩子也通過思考學會更科學的分類和收納。 現在想來,以前農村把孩子綁在身上,一起下地、做飯,也是有好處的。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他們理應在生活中學習。而我們現在養育孩子有時太精細和“超現實”了。可能我們更注重讓孩子開闊眼界,而家里的廚房和鍋碗瓢盆長什么樣他們都沒仔細看過;也許我們費心用高大上的玩具教孩子認顏色、形狀,但其實他們連顏色鮮艷的瓜果蔬菜都還不怎么會區分。 愛孩子,就讓他們從現在開始做家務!除了要讓孩子多接觸和體驗日程的生活場景,還有一個需要父母引導孩子的是完整性做事,讓孩子從小養成有首有尾做完每一件事的習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