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風水上有“雌雄相喜”和“雌雄不顧不勞看”的說法。進而,古代風水家認為:地脈真氣融結,則必陰陽相對。 山屬陰,水屬陽,故要山水相對;而山與水之中,又各自的陰陽。陽龍取陰穴,陰龍取陽穴,這就是龍穴之間的陰陽相對;陽山取陰為對,陰山取陽為對,這是主客之間的陰陽相對。 龍與穴、砂與水、左與右、主與客,必然陰陽登對。如果獨陽孤陰,則不相互登對;即使結穴,一定不是真吉地。 故此,有人說:“陰陽相配,萬物皆生。陰陽失配,萬物皆廢。”。“陽主外氣,陰主脈氣。陽氣求于內聚,陰形求于外斂。居陽而求外陰,居陰而求外陽。陰陽相迎,風水自成”。 關于龍脈陰陽入穴吉兇,《青囊海角經》有這樣的說法: “陽位山來男更多,陰山只是旺青娥;陰陽相配俱周足,孝義兒孫發福多;陰山齊起出英雄,昔日黃巢葬祖宗;二十萬軍心一片,忽然戰敗走西東;陽山齊起號金龍,時暫收他太乙宮;無奈兼貞多叛逆,此山天上好狂龍”。 那么,我們又該怎樣判斷來龍的陰陽呢?方法有三: 其一,按山脈的盤旋方向分別; 天氣左旋為陽,地氣右旋則為陰,而龍氣行于地中,也有陰陽作為依據。陰龍是逆時針盤旋(從左至右)的山脈,陽龍則正好相反,順時針盤旋(從右至左)。
如果水在來脈的左側,以脈的走向論龍,則為左水右旋,龍脈為陰龍;反之則為右水左旋,是正旋龍,即陽龍。 其三,按照來龍形勢來分別; 凡來龍外形低平,則為陽龍;凡來龍外形尖聳者,則為陰龍。基于這一認識,于是,便有了“陰來陽受,陽來陰受”的說法。 《曾楊問答》中有云:“何者為陽來陰受?曰:來脈微平,入穴之處,突節起快,是謂陽來陰受”。李思聰《堪輿總索》中說:“龍如仰掌是陽來,自是陽來陰受胎。凸起節包為正受,覆杯相似不續猜”。 故此,所謂陽來陰受,就是指來龍低平,直至到頭結穴時地貌忽又變得突起聳立的穴地。與陽來陰受相反的是陰來陽受。
于是,大凡來龍地貌脊骨明顯,而結穴時地貌忽又有窩凹陷的,叫做陰來陽受。 由此可知,所謂:“陽來陰受,陰來陽受”,就是風水上辨別龍脈真假的原則之一。相符者,則添福,相反著,則減福,甚至無福可受。 【本文作者何鋒先生為南充市社會科學聯合會會員,命理學家,四川易學文化網專欄作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