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閱讀知識與技巧 1.文章體裁:此文是一篇:詩歌、小說、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劇本、說明文、議論文 2.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3.如何找主題句:找首段或尾段的道理議論性、總結概括性、抒情哲理性句。 4.文章內容(中心)如何表述? 方法: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 格式:此文記敘了(描寫了、說明了)……,表現了(贊美了、揭示了)……。 5.如何分析文章材料組織特點: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6.如何劃分層次: (1)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2)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 (3)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4)總分總(掐頭去尾) 7.如何分析記敘線索及作用: 線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時間(5)地點(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8.如何為文章擬標題。 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寫讀書卡片?!“锤黜椧笊显膶ふ?,再填寫。 10.記敘順序及作用: (1)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后順序) 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font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2)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font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3)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語言特色: 結合語境和修辭方法從下列語句中選擇: 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準確嚴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 12.寫作手法及作用: (1)擬人手法 作用: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比喻手法 作用: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夸張手法 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作用:把特定的意義寄托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對比手法 作用: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6)襯托(側面烘托)手法 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7)諷刺手法 作用:運用比喻、夸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8)欲揚先抑 作用: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應(首尾呼應) 作用: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10)設懸念 作用:引起讀者的注意與思考,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使文章情節曲折 13.修辭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2)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3)夸張:突出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于抒情。 (5)對偶:形式整齊,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反復: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font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7)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font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8)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注: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 14.具體詞語的含義與作用? 方法:聯系詞語本義,解釋在文中的含義(引申義,比喻義,雙關義),找出其指代的具體內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將比喻、象征還原)。 格式:“××”一詞原指……,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含義:抓住關鍵詞,分析它的特點及含義,聯系上下文再解釋。(方法同上) 16.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2)開啟下文、總領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啟下(過渡)(4)為后文作鋪墊、打伏筆(5)照應前文(開頭) 17.表達方式: 記敘、議論、說明、抒情、描寫 18.記敘文中議論的作用: 引發讀者思考,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突出中心,升華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19.記敘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發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20.描寫的種類及作用: ?。?font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1)肖像描寫(2)外貌描寫(3)神態描寫(4)動作描寫 (5)語言(對話)描寫(7)心理描寫(8)景物描寫(9)場景描寫(10)環境描寫(11)細節描寫 景物描寫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動情節發展(3)渲染氣氛(4)突出人物性格(5)襯托人物心情 21.散文特點:形散而神不散。 22.散文種類:(1)敘事散文(2)抒情散文 23.小說種類: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小小說 24.小說三要素:人物、環境、情節 25.環境的種類及作用: (1)自然環境 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活動的空間,襯托人物的心情。 (2)社會環境 交代事件發生的社會背景、時代特征,襯托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揭示文章主題。 26.情節由哪幾部分構成:(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27.續寫小說結尾。按照小說故事情節發展的規律續寫,要簡潔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議論文閱讀知識與技巧 一、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二、論證方法:道理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三、論證方式:立論、駁論。(議論文可由此標準分為立論文與駁論文二大類。) 四、常見題型及答題技巧。 1、分析論證方法的作用:作用二個要點。 2、分析論據的類型和作用:論據可分為道理論據和事實論據二種類型答題要點二個方面:(1)、明確論據類型;(2)、具體分析作用。 這個題目就其實質是考查論據與論點的關系,無論是與中心論點與分論點的關系,都是證明與被證明的關系,所以,規范性答題格式如下:這是……論據,在文中起著證明……(論點,如如果有分論點,則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否則寫中心論點。) 補充論據作為一種新題型正在流行,做這種題目,注意以下二個方面:(1)、看清楚要求補充的論據類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還是事例;(2)、補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數限制。當然,作為應考,可以準備“勤奮”、“處世”等常見主題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數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為求新而準備那些較長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3、文章提出中心論點的方式: ①、文章標題點明中心論點; ②、文章開頭提出中心論點; ?、?、文章結尾歸納出中心論點;?、?、文章中間用某個承上啟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論點。 ⑤、文章沒有直接提出中心論點,但始終圍繞……展開論述。 4、分析文章的論證思路 首先應該了解一般議論文的結構: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分析議論文的論證思路,其實,就是在段落層次的基礎上加上一些諸如“首先”、“然后”、“接著”、“最后”一類表承轉啟合關系的詞語。做這個題目,尤其要注意開頭結尾的表述。 開頭的內容有:(1)、提出中心論點;(2)、引出論題;以上二個方面,要具體回答出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論題的具體方試,有的是通過名人名言、有的是通過名人佚事、有的是通過趣聞笑話等。 結尾的內容:(1)、深化中心論點,提出……的結論;(2)、重復或強化……的中心論點; ?。?font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3)、發出……的號召或勸勉人們……;(4)、補充論證了……。(有時候會考查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論證更嚴密。) 5、議論文語言特點分析: 議論文語言特點分析的角度比較固定,只有二個角度:(1)語言特點;(2)語體特點。做這類題目,要掌握語言風格一些關鍵詞:簡明平實、形象生動、幽默風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語體特點,就是抓信邏輯嚴密四個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個應特別注意的事項就是做這類的題目一定要有具體文句支撐,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體例句為例子進行分析。 6、議論文寫作特點分析 議論文寫作特點分析的角度比較多,如修辭手法、論證方法、寫作手法等 ?。?font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1)、修辭:如比喻,可結合比喻特點談,那就是形象生動;如排比,增強了文章論證的氣勢;如引用古詩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font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2)、論證方法:參考論證方法的作用談。 (3)、寫作手法比較固定,常見的就是:(1)、舉例論證與道理論證相結合(夾敘夾議);(2)、以……論證方法為主。同樣,做這類的題目一定要有具體文句支撐,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體例句為例子進行分析。 7、文段結構作用:(1)引出(全)下文(2)總結前(全)文(3)承上啟下。 作為議論文段的作用,必須結合文體特征具體加答。 如開頭段作用往往起著引出中心論點(論題),那么,我們可以參考下面的二個具體答題規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變通使用: ①、開頭通過寫……的事例,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的論題)。 ?、?、開頭通過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的論題)。 ?、坶_頭通過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聞趣事),提出中心論點……(或引出……的論題),也起到吸引讀者下讀的作用,增強了論述的趣味性。 結尾段的作用,請參照4:“結尾的內容”回答。 說明文閱讀知識與技巧 一、分類 1、從說明對象的角度:事物性說明文、事理性說明文。 2、從說明文語言特征:平實的說明文、生動的說明文。 二、說明的順序 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邏輯順序的具體分析:主——次、原因——結果、現象——本質、特征——用途、一般——個別、概括——具體、整體——局部。 典型考題:本文使用了什么說明順序?有何作用? 答題格式:本文使用了 的說明順序對 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第一空應該填具體的說明順序,第二空應該填寫具體的事物名稱或說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說明文,但又不能準確表述,可用“事理”、“科學事理”等模糊性的語言表述。) 三、說明的方法 1、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下定義、摹狀貌、作詮釋、打比方、列數字、列圖表、引資料。 2、常見說明方法的作用: 四、說明文的語言品析 1、對整篇文章語文的品析,一般從二個角度談:A、準確;B、形象生動或簡明平實。 A、準確。是一般說明文的共同特點。B、形象生動或簡明平實。是針對不同語文風格的角度談。做這種評析整篇文章語言特點的題目,一定要結合文章具體內容談,比如可以選擇一句話為例子。 格式如下:這篇文章充分體現了語文準確(生動形象或簡明平實)的特點,如“……”一句,就準確(生動形象或簡明平實)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對具體篇/句/詞的評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詞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點字詞有何作用?B、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C、加點詞語能否刪去? 這種題目往往要結合說明語言的準確性(有時是體現語言生動性)的特點答題。第二種題型還要在答題中比較二者的區別。第三種題型還要加上“刪去后不符合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規律或與客觀事實不符合”之類的表述。 五、說明文寫法分析 1、結合說明方法談 模式: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的說明方法,說明了……(內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說明……(作用:參考前面說明方法,明確其作用) 2、結合修辭手法談 模式:這是一篇生動說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種修辭手法,說明了……(內容),使文章的說明形象生動。 3、結合表達方式談 記敘、描寫使說明更具體形象;抒懷議論使說明更有感情。那么,從這個角度分析說明文的寫法,格式如下:這篇文章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除了說明外,還有……(從“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根據內容選擇),如……(具體舉例),就是……(表達方式)的運用,使說明更具體形象/充滿感情。 六、說明語段的作用 這種題目答題的角度有三: ?。?font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1)、結構、內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啟下、總結全文/前文。有時在文章在開頭,還起著引出說明對象/說明事理的作用。 (2)、結合說明方法談。 通過……的說明方法,說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說明……(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