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HS是Environment(環境)、Health(健康)、Safety(安全)三個英文單詞首字母的縮寫,是從歐美企業引進的管理體系,在國外也被稱為HSE,很高大上。但小編將身邊的朋友問了一遍,有說是整理文件的,做安全檢查的,應付安監局的,做慈善的,但也有說是給老板背黑鍋的……
![]() 遇到不被理解的情況, EHS人怎么應對呢,一笑置之?“呵呵”?還是據理力爭,非要說出個123來呢?許久以前,小編總是認為:關于EHS是什么的這個問題,圈里人自然明白,無需過多解釋;圈外的,講了也未必明白,所以多數時候選擇了“一笑置之”,選擇了“呵呵”。但小編突然發現自己錯了,這樣不好。EHS人,你是什么情況呢?正確的打開方式又是怎樣的呢?
![]()
![]() 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方式,讓身邊的人明白EHS是做什么的,明白EHS工作的意義所在,既在無形中宣傳了EHS,又可以推廣EHS人的安全理念、安全經驗,將八小時安全擴展到每一天的24小時中,學以致用,豈不樂哉。降低企業運營風險,為老板省錢;為員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進行危險化學品的日常管理等都屬于EHS范疇,當然了,EHS不局限于這些。
![]() 前陣子家里更換灶具,灶臺原有的開孔太小,只得請外面的師傅過來擴孔。厚厚的大理石灶臺、師傅帶來的切割機,作業現場噪聲、粉塵、火星等等,著實擔心了一把,生怕發生了點什么。于是,小編關閉燃氣開關、開窗,還找到了屋里備用的口罩給師傅,將所學的EHS知識一個不落地用了一遍。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感覺棒棒噠! EHS.CN注:化工企業有吊裝、動火、動土、斷路、高處、設備檢修、盲板抽堵、受限空間等八大高危作業,并有相應的安全生產行業標準(AQ3021-3028——2008)。在化工企業尚且屬于高危,毫無疑問,在非化工企業,更應該被視為高危作業。在EHS人的八小時之外,在家庭生活中也可能與接觸到動火、高處、受限空間等類型的活動。因為不曾接觸,不了解其危險性,反倒更危險、更容易發生傷害事故。這也是我們非常建議將EHS以一種正確的方式介紹給身邊的人、將EHS融入日常生活,這一訴求和建議的出發點和意義所在。 ![]() 鏡頭聚焦一:法規要求、道理就擺在那兒,員工為什么會無視?
小故事1:雙手操縱裝置被員工人為改造?。?!雙手控制按鈕開關,只要有一只手離開按鈕,設備即會停止工作。任何故意使安全防護裝置不起作用的行為一經發現,可直接解雇。小編就曾遇到過這樣的案例:曾有一位員工將一個按鈕用膠帶粘住,用單手進行操作。 正是因為可能出現上面的不當使用的狀況,才在《機械安全雙手操縱裝置功能狀況及設計原則》(GB/T 19671-2005)中,對如何預防不當使用提出了要求。不當使用的類型如下: ![]() 1、通過距離分開上面為兩個操縱控制器件的示意圖,針對此,如何預防使用單手造成的不當使用呢?要求分別如下:1、以等于或大于260mm的距離分開兩個操縱控制器件;2、用一條260mm長的繩索測量兩個操縱控制器件,要求繩的兩端不能觸到兩個操縱控制器件;3、同“2”。 有了這些預防措施,就可以杜絕不當使用、實現本質安全?或許未必。請思考一下:員工為什么要用膠帶粘住按鈕?(計件工資、不知道危險?)當我們采取了一種防護措施時,能同時滿足安全的要求和員工的期望嗎?如果不能,該怎樣去引導員工?員工的期望到底是什么? ![]()
標語并沒有能夠解決問題,甚至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我們做錯了什么呢?遺漏了什么?請思考!!!
EHS.CN注:“事情做了”跟“做好了”之間的區別在哪里,有多大?事情做了卻沒有效果,等于沒做,是件很可惜、很令人遺憾的事情。“規”要求的事情做完了,并不是終點;做好了,實際效果合規了,方是最終目標。 鏡頭聚焦二:聽過許多別人的故事/事故,卻還是…
大家都知道乘坐大巴要系安全帶,車內會有各種提示(如標語、語音),可能還會有人上車檢查。但乘客十有八九還是不系安全帶,即便是系了可能也不符合要求。
![]() 一方面是設備本質安全、方便性的問題,另一方面就是我們老生常談的員工安全意識、安全素養的問題。 那么安全意識到底是什么?有個比較簡單的解釋:在操作和現場作業時,員工主動注意安全的頻率。提高員工安全意識實際上是提高員工對安全事項的主動注意。(什么是主動注意,建議可以去聽聽彭小燕老師的《EHS人要掌握的心理學》。) 不妨一起看來看下面的案例: ![]() 2016年11月1日下午,浙江臺州椒江三甲石柱工業園區一家廠里,一輛叉車開到門口時車子突然向前翹起,女工上前去拉,滑倒在車下。叉車后退了下,屁股重重地壓在女工身上。后來,叉車又前移,女工遭二次碾壓。女工當場身亡。 據了解,當時叉車運貨時超重(司機已違規),所以讓一個人站在叉車后面增加重量(又違規)。但最后還是因為前面車重,叉車屁股翹起。 ![]() 該案例中的女工也許出于好意,立馬上前去拉,留意到了他人的風險。但卻沒意識到自己的風險,更不知道這是嚴重錯誤的行為。這三個人,只要有一個人真正意識到風險或者“規則”,都可以避免事故發生。如何強化三個人主動注意的意識呢?是貼上“偷酒重罰”,還是貼上“尿桶”的標簽?一定有更好的方法。員工每天的工作更多是為養家糊口,是基于謀生的需要,沒有十倍、百倍的收益,就更不值得冒著生命危險來工作。我們通過大量的基層訪談了解,認為:員工都希望自己的操作是安全的,不會給自己、他人帶來傷害;更不希望自己被他人傷害。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注意到危險? EHS.CN注:感知危險的能力并非本能,更多的是在遇到危險之后才知道害怕,是后怕。所以,培養出員工對危險切實感受,引發員工在作業現場的主動注意,是現場班組能力的重中之重,是EHS培訓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我們可以借助于培訓,借助于情景模擬,借助于吸取事故的教訓等等,來獲取安全經驗,來了解、感受風險。 ![]() 關鍵詞之:感動![]() 瑞克(Rick Rescorla),在位于紐約世貿中心的摩根公司負責保安工作,由于表現突出,很快做到了安全副總裁。(公司占據世貿中心雙子塔南塔樓47-74樓,有2700多名員工辦公) 一年之后,1988年12月,利比亞2名恐怖分子劫持泛美航空公司一架從德國法蘭克福飛往美國底特律的飛機,飛機在英國小鎮洛克比上空爆炸墜毀,造成170人喪生。 如果你是瑞克,會怎樣想?怎樣做? 瑞克很快覺察到:世貿中心是美國地標性建筑,襲擊這樣的地標無疑更有震懾效果,世貿中心很可能已經危機四伏。他立即向紐約港口管理局以及世貿中心業主寫信,強烈建議在停車場加強安保措施。得到的答復卻是:老兄,你管好自己的樓層就好了。 這是風險意識、聯想思維。對于安全管理 來說,害怕不是壞事,害怕了才能會想著應對風險,這是進步! 4年后,1993年2月,恐怖分子將一輛裝滿炸藥的箱型車開進世貿中心地下車庫,并引爆,造成6人死亡,1000多人受傷。 ![]()
其次,要進行風險辨識。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處理事先考慮過的事及歷過的事,但無法立刻處理第一次遇到的事情。也就是說,在開始作業前應當養成討論“這里有什么危險”的習慣,并且保持這一習慣。 EHS.CN注:學習、培訓的教材、機會等無處不在,可能是電視新聞中看到清潔工在清洗幕墻時高空墜亡,就想到自己公司高處作業的管理;可能是暴風雨來臨之前,深切感受到的“山雨欲來風滿樓”;可能是看了彭老師關于“過馬路”與安全管理 的微視頻之后,每次在斑馬線前就想到闖紅燈是在違法、是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顧,于是停下了腳步;可能是…… 這些學習、被培訓的機會可 能是課堂上,可能是熒幕上,可能是在作業現場,也可能是地鐵上,隨時隨地都在發生著…… 正是由于有了這些點滴的對于風險的切實感受,有了這些觸動,我們才可能把這些感受、觸動和平時的工作任務連接起來,才能夠在執行作業任務之前,腦海中多閃現幾次“這里有什么危險”,安全意識才會提高。 關鍵詞之:百折不撓紐約港口管理局以及世貿中心業主回絕了瑞克的建議之后,他又向公司高層建議:搬離世貿中心。但摩根的租約要2006年才到期。再一次被回絕。 瑞克沒放棄,又開始實施一項計劃:把窩在辦公椅中的“金領”們變成逃生能手。每年2次,組織從最高管理層到最低級別職員的摩根全體員工,哪怕是交易時間,也要離開電腦、電話、正在談的百萬大單,參加逃生演習,2人1組下樓梯,直到第44層。他用秒表計時,懲罰那些行動遲緩的員工,確保緊急狀態下員工都能迅速行動。 ![]() 他還近乎專斷地糾正摩根安全管理中的錯誤做法:在世貿中心這種超高層,等待救援簡直愚蠢之極,必須主動應對;樓頂救援少,而且危險,大家應該往下跑。盡管每次演習都會打亂公司工作節奏,造成很大損失,但瑞克頂住了壓力,甚至不惜丟飯碗。多年的軍旅生涯讓他相信:在極端狀態下,冷靜思考幾乎不可能,只有反復練習,人才能在恐懼中做出近乎本能的反應。 EHS人工作對象是風險,保障的是員工的安全、健康。在消除風險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周旋在老板、員工、政府相關部門之間,多半不會一帆風順,此時更是需要百折不撓,不被一時的困難嚇退。試想,在紐約港口管理局以及世貿中心業主拒絕了之后,如果瑞克就放棄了,會怎樣?公司高層回絕之后,瑞克放棄了,會怎樣? EHS.CN注:在極端狀態下,冷靜思考幾乎不可能,只有反復練習,人才能在恐懼中做出近乎本能的反應。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安全風險意識沒那么高,在正常情況下尚且不,更何況是極端狀態下!這需要被反復訓練。 僅有風險意識還遠遠不夠,還必須付諸于行動,并具有百折不撓的勇氣。 關鍵詞之:收獲撞擊發生之后,一個從港口管理局趕來的官員在廣播中安撫人們,不要慌張,待在辦公室里別動 。 但瑞克卻有自己的判斷:馬上撤離大廈,沒有他的通知不能回辦公室。他抓起擴音器堅定、嚴肅地要求,大家按照演習安排,快速向樓下逃生。在2次撞擊間隔的15分鐘里,摩根的2687名員工,連同正在摩根談業務的250多名股票經紀人,安全地撤到了44層。瑞克用自己的風險意識,不斷引發大家對安全的關注,并不斷采取行動,推進演練,最終的收獲是在危機情況下保住了3000余人的生命。 EHS.CN注:很明顯,增強風險意識是安全管理最有力的方法。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風險也同樣。增強風險意識,提高化解防御風險的能力,化解、戰勝風險的機會就越多。 ![]() 關鍵詞之:殺威棒EHS人是最守規矩的,這個“規”即是EHS人最為依仗的法律法規武器。那么,這個法律法規武器如何運用?并運用得好,技巧頗多,頗具難度。如下為EHS領域一些法律法規的簡單列舉。 ![]() 法律、法規的數量不多,要求較為綜合,概括性強,看似容易,老板們也不會刻意去違背,在這方面EHS人遇到的阻力較小。進一步細化,就到了規定、標準層面,標準數量多、要求細,尤其是一些推薦性標準,要不要遵守?如何說服自己?說服老板?EHS人多較為焦慮。以動火作業的安全管理為例,遍查標準,涉及動火作業的主要有以下四個標準: ![]()
化學品生產單位、化工企業、中石油……那么,問題來了,建筑施工企業、電子制造業、發電企業、汽車制造業等等,其動火作業要不要進行管理?當然要管,必須要管!但問題是沒有專門的針對汽車制造業的動火作業標準要求,該怎么辦? EHS.CN注:70%的發病率,實在令人震驚。幾十名工人患上手臂振動病,生生拖垮了一家企業??赡苁且驗闊o知,也可能是因為無視問題,才導致職業病這一重大風險的集中爆發。作為企業主,作為EHS人,該如何面對、該如何處置職業健康方面的重大風險?往下看。 關鍵詞之:基于風險 以風險為準仍以動火作業為例:動火作業標準多是針對化學品生產單位、化工企業、中石油等行業企業,是因為其易燃易爆場所較多,該四項標準是對易燃易爆作業場所的動火作業進行管理,是基于風險考慮。其他企業要不要管?管到何種程度?
偷懶的做法:直接參考上述標準執行,寧可多管一些,也絕不放過風險。 較為勤奮的做法:評估作業場所,是否屬于易燃易爆?評估動火作業的風險程度,是否可接受?可接受,不進行管理也無可否非;若不可接受,則必須進行管理。 法規、標準要求只是最低要求,做到了并不意味著就萬事大吉。我們很多領軍企業、標桿企業、品牌公司等等,往往都有著自己的一套做法,符合法規要求,但又高于法規要求。 關鍵詞之:有效溝通![]()
EHS工作離不開與人打交道,法律法規武器運用的效果好與壞,除了法律法規自身外,還取決于與人溝通的方式、方法和態度等,還需要掌握溝通心理學的知識和技巧。學小明這樣和老板、同事進行溝通,EHS工作恐怕就沒得做了。 EHS.CN注:EHS法律法規不是EHS人的終極武器,更不是殺手锏。EHS人工作的開展需要有依據、有支撐,離不開法律法規,但法律法規不會事事巨細,法律法規規范、約束不到的地方,必須由EHS人自行決斷。先進行風險評估,確定風險程度,再根據可接受程度進一步確定控制措施。這些,都離不開與人打交道,有效的溝通又是必不可少的。 EHS.CN小結:工廠主要負責人、各級管理人員、一線員工、安全管理人員等都有自己的本質工作,但又共同擔負起了企業安全生產的主體責任。風險意識薄弱,缺少對風險和規則的關注,這是很危險的……
那怎么辦?首先,一定要用起來。 我們對風險的敏感度,主動注意安全、注意規則的意識,可能來源于工作,但不應僅局限于工作,一定要用到八小時之外。
其次,一定要“教”出去。 你有一個蘋果,給了他人,蘋果轉移出去了,可還是一個蘋果。這是“交”出去了。 你有注意風險、注意規則的意識和經驗,分享給了他人,就變成了兩個、三個……這是“教”出去了。 EHS人憑借一己之力承擔企業安全生產的主體責任,可能會被壓垮的。作為企業內部的EHS培訓師,EHS人必須將自己對風險以及規則的敏銳感、注意力傳遞出去,“教”出去,“教”會企業的每一個員工。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架構體系方可屹立不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