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雪,陰氣最盛百病侵襲,要謹記這三件事! “大雪”節氣 “大雪”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更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標志著仲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大雪”節氣,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也有個別年份的6日或8日),其時太陽黃經達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也就是說,到了大雪節氣時,降雪量將會加大,出現的范圍也會比較廣。 大雪三候 “大雪為節者,行于小雪為大雪。時雪轉甚,故以大雪名節。”我國古代將大雪分為三候:“一候鵑鷗不嗚;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一候:鵑鷗不鳴。因為天氣寒冷,寒聲鳥也不再鳴叫了。 二候:虎識交。由于此時是陰氣最盛的時期,正所謂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 三候:荔挺出。“荔挺”為蘭草的一種,它們也感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 因天氣嚴寒陰冷,正處于陰氣極盛之期,按照傳統陰陽觀念認為陰氣盛極必衰,此時陽氣開始萌動。鵑鷗即寒號鳥,為陰物感陽者,得陽氣則不再鳴叫;老虎為陽物,感陽而交,所以會循陽氣的萌動出現求偶行為;“荔挺”,草名,也循陽氣萌動開始抽新芽。、 大雪節氣養生要義 1順以天時,靜以養陽 《遵生八箋》曰:「仲冬之月,寒氣方勝,勿傷冰凍,勿以炎火炙腹背,毋發蟄藏,順天之道…君子當靜養以順陽生。」 起居調養宜早睡晚起,并要收斂神氣。出門注意防風防寒,不要著涼。也不能過度取暖,腹部背部不宜艾灸,以免陽氣耗散。靜養是一種平淡恬靜,卻充滿生命力的狀態,如同掩埋在大雪下的種子和根須。 2宜增苦絕咸,靜攝以迎初陽 大雪是進補的上好機會,但不可太過或亂補,尤其今年終之氣是陽明燥金在泉,是個燥冬,用性味溫潤的補品為好,以助陽氣生發。如果平時就是陰虛、濕熱、痰濕體質,這個冬天可能會不大好過了,稍補就就生「內火」:皮膚干燥、口腔潰瘍、便秘…… 還好,白蘿卜可「消食祛痰癖」。好東西吃得多,吃下去用不完就上火生痰了,蘿卜這時候就要用上。生吃清熱化痰,熟食益脾順氣。特別是吃多了補品上火時,一杯白蘿卜汁效果是最好的。 3天寒補腎 既然今年是燥冬,補腎首選當然是黑芝麻了。黑色補腎大家都知道,但是還有錦上添花的一筆。在黑芝麻里稍加一些鹽,就能「引藥入經」,將黑芝麻的補益作用直接引到腎經,比單吃黑芝麻糊的強太多了。 黑芝麻鹽做法超簡單:把芝麻炒一炒,炒干后用料理機打碎,混入少量鹽,攪拌均勻就可以了。平時撒在米飯或者面包上,又好吃又補腎。黑芝麻對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須發早白,病后脫發的人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大雪節氣做好這三件事,冬天不生病 一、天冷防風寒,圍巾別離身 大雪節氣,寒風很容易通過頸部帶來寒氣,引起喉疼、發炎。因為頸部是氣管所在,冬季出現咽部發癢,咳嗽有清痰,都可能與頸部前胸受寒有關,冬天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多是從嗓子開始。因此,盡量穿高領衣服,戴圍巾。 另外,除了脖子,肩膀、前胸、后背及腳,也都要注意保暖。前胸、后背是肺所在的地方,“肺為嬌臟”,太寒太熱都受不了。 特別是腳,俗話說“寒從腳下生”,氣溫低時,血液循環也會降低,手足末梢因供血差是最容易冷冰的部位。還有一些人的關節炎也開始復發,出現怕冷、怕風甚至刺痛的癥狀。此時不宜再穿露腳面的鞋,應當穿上球鞋等夾層鞋,墊上棉墊,但鞋要寬松,不宜過緊。 吃黑木耳、洋蔥等食物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環,降低血液黏度。根據身體情況,也可燉些魚湯、紅豆湯、排骨湯、西洋參湯增加免疫力。 二、養陰多喝水,睡覺少穿衣 1多飲水 冬日雖排汗排尿減少,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水分滋養,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冬季一般每日補水不應少于2000~3000毫升。所以不管在室內還是室外,要記得及時給自己補充水分,加強身體的免疫能力。 2睡覺少穿衣 很多人會說,冬天么,保暖的話那就穿厚點嘍,可是你知道嗎?衣服本身不會產生熱量,只起到隔離的作用,它緩沖了外面冷空氣和體表熱空氣之間的對流,使人體的熱量得以保存。從生理學角度看,穿衣過多會抑制身體體溫調節機能的適應性,減弱人體的御寒能力。所以,冬天穿衣只要達到適宜的厚度即可,不是衣服穿得越多就越好哦。 三、多吃點蘿卜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這里指的蘿卜就是我們最常見的大白蘿卜。蘿卜有消食、降氣之功,對氣管炎和咳嗽有療效,大雪時節食用白蘿卜正當時!那么白蘿卜有哪些營養價值呢? 1增強免疫力 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對預防癌,抗癌有重要意義。 2促消化 蘿卜被稱為“自然消化劑”根莖部分含有淀粉酶及各種消化酵素,能分解食物中的淀粉和脂肪,促進食物消化,解除胸悶,抑制胃酸過多。幫助胃蠕動,促進新陳代謝,還可以解毒。 3保護腸胃 促進胃腸液分泌的作用,能讓腸胃達到良好的狀況。 4降血脂 吃蘿卜可降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膽結石等疾病。 蘿卜的吃法很多,涼拌炒菜煲湯都可以,這里小編給大家推薦一道羊肉蘿卜湯,羊肉也是適合冬季進補的食物,二者一起的功效也會大大加強。 大雪節氣,養宜適度 ![]() ![]() 從道醫養生的角度來看,大雪節氣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要作出適當的調整才有利身心保健,尤其是食補方面。 大雪是“進補”的好時節,素有“冬天進補,開春打虎”的說法。冬令進補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于體內,有助于體內陽氣的升發,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此時宜溫補助陽、補腎壯骨、養陰益精。 說到進補,很多人只是狹義地去理解,認為所謂的“補”就是吃點營養價值高的食品,用點壯陽的補藥,其實,這只是進補的一個方面,而進補則是養生學的一個分支內容。談到養生,我們首先應該知道何為養?何為生?所謂的養,即保養、調養、培養、補養、護養;所謂的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具體地說就是要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溫寒等綜合調養達到強身益壽的目的。在運用過程中,我們應當注意兩點。 ![]() 1養宜適度 所謂適度,就是要恰到好處。不可太過,不可不及。若過分謹慎,則會導致調養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勞作則怕耗氣傷神,稍有寒暑之異便閉門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膩而節食少餐,如此狀態,都因養之太過而受到約束,不但有損健康,更無法“盡終天年”。 2養勿過偏 綜合調養要適中。有人把“補”當作養,于是飲食強調營養,食必進補;起居強調安逸,靜養惟一;此外,還以補益藥物為輔助。雖說食補、藥補、靜養都在養生范疇之中,但用之太過反而會影響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補太過則會出現營養過剩,過分靜養只逸不勞則會出現動靜失調,若藥補太過則會發生陰陽的偏盛偏衰,使機體新陳代謝產生失調而事與愿違。 3大雪節氣,食補不要吃動物腎臟 《修真秘訣》曾記載“冬不食腎”。《金匱要略》也提到:“冬三月,勿食豬羊等腎。” 意思是冬季腎水當令,過食損傷心氣。 大雪節氣,慎防三病 ![]() ![]() 1防中風 對于血管彈性差的人,氣溫急劇變化會帶來血壓波動,引發中風。寒冷可使人的交感神經興奮、血液中的兒茶酚胺增多,導致全身血管收縮。同時,氣溫較低時,人體排汗減少,血容量相對增多,這些原因都可使血壓升高,促發腦溢血。因此,首先要重視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動脈硬化等原發疾病的治療,其次注意發現中風先兆,如突然眩暈、劇烈頭痛、視物不清、肢體麻木等。 2防心臟病 包括心絞痛、心肌梗塞等。隆冬季節與冬末初春為急性肌梗塞的兩個發病高峰期,其原因除了氣溫偏低刺激人體交感神經,引起血管收縮外,寒冷還能增加血中纖維蛋白原含量,血液粘稠度增高,易導致血栓形成而阻塞冠狀血管。此外,病變的冠狀動脈對冷刺激特別敏感,遇冷收縮,甚至使血管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誘發心絞痛,重者發生心肌梗塞。因此,老年人應重視防寒保暖,根據天氣變化隨時增添衣服、被褥,以防寒冷侵襲還要定期進行心血管系統體檢,在醫生指導下選用溶栓、降脂、擴血管和防心肌缺血、缺氧藥物。 3防消化道潰瘍 這時由于寒冷刺激人的神經系統興奮性增高,支配內臟的植物神經處于緊張狀態,在副交感神經的反射作用下,致使胃腸凋節功能發生紊亂,胃酸分泌增多,進而刺激胃粘膜或潰瘍面,使胃產生痙攣性收縮,造成胃自身缺血、缺氧,從而引起胃病復發。因此,要注意胃的保暖和飲食調養,日常膳食應以溫軟淡素、易消化為宜,做到少食多餐、定時定量,忌食生冷,戒煙戒酒,還可選服一些溫胃暖脾的中成藥。 大雪節氣,養生“七宜” ![]() ![]() 1宜保暖 冬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2宜健腳 必須經常保持腳的清潔干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濕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3宜多飲 冬日雖排汗排尿減少,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水分滋養,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冬季一般每日補水不應少于2000-3000毫升。 ![]() 4宜調神 冬天易使人身心處于低落狀態。改變情緒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動,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煩悶,保養精神的良藥。 5宜通風 冬季室內空氣污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十倍,應注意常開門窗通風換氣,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 6宜粥養 冬季飲食忌粘硬生冷。營養專家提倡,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特別是羊肉粥、糯米紅棗百合粥、八寶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適宜。 ![]() 7宜早睡 冬日陽氣肅殺,夜間尤甚,要“早臥遲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 大雪養生,調補“命門之火” ![]() ![]() 《難經》描述命門:為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大雪正是調補“命門之火”的最佳時節! 命火之于人體,猶如天上太陽,人有了這一點命火,就能神氣蓬發,健康成長,反之,就會疾病叢生,壽命不長。 擦腰通氣血,調補命門 穴位: 命門穴位于督脈之上,在肚臍相對的腰椎棘突間,即第二與第三腰椎棘突間。 按摩此處能夠疏通經絡、激發命門之火,命火足則全身得以溫煦。 方法: 兩掌重疊,按放于命門穴處,兩掌同步上下摩擦命門穴區域,使該區域發生溫熱感為佳。 每天做1~2次,每次至少10分鐘。 大雪節氣,養生九大原則 ![]() ![]() 1保暖護陽氣 冬屬陰,以固護陰精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大雪節氣的特點是干燥,空氣濕度很低。此外,衣服要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貼身,不使皮膚開泄汗出,保護陽氣免受侵奪。夜晚的溫度會更低,夜臥時要加多衣被,使四肢暖和,氣血流暢,這樣則可以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如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腦血栓形成等。 2起居宜早眠早起 冬日陽氣肅殺,夜間尤甚,要“早臥遲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 大雪時節,萬物潛藏,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在“藏”字上下功夫。起居調養宜早眠早起,并要收斂神氣,特別在南方要保持肺氣清肅。早晚溫差懸殊,老年人要謹慎起居,適當運動,增強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 3泡腳按摩 必須經常保持腳的清潔干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濕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 4要多喝水 冬日雖排汗排尿減少,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水分滋養,以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冬季一般每日補水不應少于2000~3000毫升。 5保持精神良好 冬天易使人身心處于低落狀態。改變情緒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動,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煩悶,保養精神的良藥。 6通風健腦 冬季室內空氣污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十倍,應注意常開門窗通風換氣,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 ![]() 7大雪時節,宜九點后運動 一項關于心腦血管病發病的時間性研究發現,早晨7~9點,是心肌梗死等猝發性心臟病和腦中風的高發期,因此,晨練最好在9點后。運動以溫暖全身或有些許微汗為宜。 8洗澡時間要注意 大雪過后,洗澡時間要注意,早上洗澡對身體好,《運化玄樞》記載大雪時節宜“雞初鳴時沐浴,令人長壽”。即早上清潔身體,有利于陽氣升騰。而入夜時陽氣收斂,陰寒漸盛,不宜洗浴。 9喝粥調養 冬季飲食忌粘硬生冷。營養專家提倡,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特別是羊肉粥、糯米紅棗百合粥、八寶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適宜。 大雪養生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則,多提醒家人注意防風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一些進補的禁忌,不要盲目進補,任何補品過量都會適得其反。如果你覺得此文有用,不如轉給朋友們也看看,這個冬天我們一起健康度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