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節氣是“進補”的好時節,素有“冬天進補,開春打虎”的說法。冬令進補以膏方為最佳,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于體內,有助于體內陽氣的升發。 大雪天氣寒冷,寒主收引,影響循環系統,血管壁收縮,增加了血液流動的阻力,血流對血管壁的壓力增高,血壓升高。冬季早晨天氣寒冷,血管和神經受到刺激,同時血管的收縮也會反饋到神經系統,交感神經興奮,血壓升高。一夜睡眠后, 身體里的水分減少,增加了血液的黏稠度,也會使血壓升高。 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糖類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御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了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此時需要人體的元氣更多,需要更多的陽氣來御寒。 冬季應腎臟,秋收冬藏,收的是什么,藏的是什么,是陰水,是陽氣。陰水收藏到體內,不被外界寒冷之氣侵襲,陰陽互根互生,使來年化生有源。 收藏陽氣,就像動物一樣,到秋天就開始看慢慢收集食物,藏在洞中。這個收藏并不是說就放著不用了,藏起來就是為了用,為了順利過冬。春夏的陽氣是彌散的,可以從自然中獲取的,而冬季的外界蕭條,寒冷陰盛陽微。這就需要動用腎封藏的陽氣,來維持正常的生活。 ? 大雪節氣養生原則 大雪時節宜“早臥遲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從飲食的角度看,大雪是“進補”的大好時節。但是不能盲目的認為進補就是吃“好東西”,不能盲目的“補”,必須根據自己的體質,適當進補即可,因為太過或者不及都會導致調養失度,反而影響身體健康。 大雪時節重點注意關節保暖。由于關節附近多是肌腱、韌帶等血管分布較少的組織,而且四肢較常暴露在外,更易散失溫度,使關節僵硬,血液循環差,因而疼痛不止。因此,關節炎患者在寒冬須加強保暖。若能在冬季臨睡前溫水泡足,不但可以活血通絡有益關節,并可安神寧志,促進睡眠。 大雪節氣可選擇動作幅度較小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跳繩、爬樓梯、散步、太極拳等,在運動前一定要做好熱身活動。因為大雪時節天氣寒冷,人體各器官系統保護性收縮,肌肉、肌腱和韌帶的彈力和伸展性降低,肌肉的黏滯性增強,關節活動范圍減小,身體容易發僵,不易舒展。如果不做熱身活動就鍛煉,往往會造成肌肉拉傷、關節扭傷。因此大雪節氣進行健身鍛煉,尤其是在室外鍛煉時,首先應做好充分的熱身活動。 中醫認為冬季對應人體的腎臟,所以這個季節養腎保腎非常重要,護養腎陽。中醫認為腎精能夠生髓,而髓能養骨,故腎精充盛則骨髓生化有源,骨髓充足則骨骼得養,從而堅勁有力、耐久立而強勞作,牙齒也就堅固不易脫落。 正由于牙齒與腎以及骨骼有著緊密親密的關系, 葉天士在《溫熱論》中也明確指出:“齒為腎之余,齦為胃之絡。”在冬季通過補腎達到固齒的功效。 ? 大雪節氣經絡養生 助陽泡腳法 桶底的鵝卵石可以刺激足底的涌泉穴,處在腳心的涌泉穴還有另外一種功能就是能夠和地氣相溝通。 地氣為陰、天氣為陽,涌泉溝通地氣就是溝通天地之氣,所以也可以將涌泉穴看作是溝通陰陽之氣的穴位,是陰陽之氣相交匯的地方。在泡腳時加入肉桂、干姜、川椒等陽熱之品可助陽補陽氣,陽氣通過足底涌泉穴的通道,周游全身。 助陽除濕艾灸法 加強保暖助陽,晚上除可以用熱水泡腳,此外還可以通過艾灸某些穴位,達到助陽、加強代謝、祛除陰濕的效果。 選擇前灸神闕,后灸命門。神闕位于肚臍中央;命門,在我們一吸氣之后,兩肋骨下方水平連線,通過的脊柱上的穴位。 ? 神闕,就是我們常說的肚臍,神闕穴位于肚臍的正中央。 肚臍又名命蒂,人在胎兒時期,通過臍與母體相連,吸收營養,所以認為肚臍處存在著先天的經絡系統。因此神闕穴可調節全身的疾病,治療范圍廣泛。此外神闕在內有經脈連于命門穴,通于陽脈之海督脈,因此艾灸神闕可以補陽氣。 ? 命門,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線上。命,人之根本也,以便也。門,出入的門戶也。 命門,名意指脊骨中的高溫高壓陰性水液由此外輸督脈。本穴因其位處腰背的正中部位,內連脊骨,在人體重力場中為位置低下之處,脊骨內的高溫高壓陰性水液由此外輸體表督脈,本穴外輸的陰性水液有維系督脈氣血流行不息的作用,為人體的生命之本,故名命門。 艾灸命門可讓自己體內陽氣更加充盈,使督脈陽氣通暢,以防衛外部的寒冷氣候對身體產生的負面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