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特點 一、 整體觀念 整體,就是完整性和統一性。整體觀念,是中醫學關于人體自身的完整性及人與自然、社會環境的統一性認識。 1.人體是有機的整體;2.人與自然環境的統一性; 3.人與社會環境的統一性。 二、辯證證治 辨證論治,也叫辨證施治,是中醫學認認疾病和處理疾病的基本原則。證,也叫證候,是機體在疾病過程中的某一階段的病理慨括。中醫常用“同病異治,異病同治”,也叫“證異冶異,證同治同”。“同病異治”是詣同一種疾病,由于發病時間、地區以及患者機體的反應性不同,或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所以表現的證不同,因而治治就各異;“異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發展過程中,由于出現了相同的證,因而就采取同一方法治療。 精氣學說 一、精氣學說的概念 精氣學說是研究和探討物質世界生成本原、相互關系及發展變化的古代哲學理論。精,是指充塞于宇宙之中運動不息而且無形可見的精微物質, 構成人類的本原 ;氣,是指宇宙之中不斷運動且無形可見的極細物 質,人體生命之維特 ,兩者都是宇宙萬物生成的原始物質。 二、精氣學說的基本內容 1.精氣是構成宇宙方物的本原 2.精氣的運動變化 3.精氣是天地萬物相互聯系的中介 精氣分陰陽,以成天地。天地交感,以生萬物。 4.天地精氣化為人。“聚則為生,散則為死”。 陰陽學說 一、陰陽學說的概念 陰和陽,既可以代表兩種相互對立的事物和勢力,又可以代表和用以分折同一事物內部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陰陽者,一分為二也”,明確指出,陰陽具有矛盾對立統一的辨證觀點。陰陽規律天地萬物運動變的固有規律。 二、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1.事物陰陽屬性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事物陰陽屬性,既有其規定性,即絕對性不可變性的一面,又有其相對性可變的一面。 2.陰陽的相互 陰陽是相互斗爭、相互排斥、相互制約、相互調控、相互消長、相互轉化、相互資生、相互促進、相互助長的關系。 3.陰陽的互根互用 一切事物或現象中相互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為根本的關系。 4.陰陽的交感互藏 交感是指陰陽二氣在運動中相互感應而交合,亦即相互發生作用,是宇宙萬物賴以生成和變化的根源;互藏是指相對的陰陽雙方中的任何一方都蘊含著另一方,即“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5.陰陽的自和與平衡 自和是指陰陽雙方自動維持和調節恢復其協調平衡狀態的能力和趨勢;平衡是指陰陽雙方在相互斗爭、相互作用中處于大體均勢的狀態,即陰陽協調相對穩定狀態。陰陽失調是疾病的基本病機之一。陰陽偏盛,“瀉其有余”:陰盛則實寒,用“寒者熱之”的治則;陽盛則實熱,用“熱者寒之”的治則。陰陽偏衰,“補其不足”:陰虛則虛熱,用補陰治之;陽虛則虛寒,用補陽治之。 6.藥物分陰陽 藥性:主要有寒熱溫涼四種,又稱“四氣”。寒、涼為陰,寒涼食物有清熱、下火、解毒的作用,適宜體質偏熱,平時面目赤紅、小便黃、大便硬的人。這類食物如黃瓜、苦瓜、雪梨、綠豆、螃蝦、豬肉、啤酒等具屬于寒涼食物;熱、溫為陽,溫熱食物有溫補、補虛、驅寒作用,適于與虛寒體質的人和宜于冬季食用。這類食物如牛肉、鹿肉、雞肉、韭菜、核桃、荔枝、榴蓮等具屬于溫熱食物。 藥味:主要有酸、苦、甘、辛、咸、淡、稱為五味。辛、甘、淡為陽;酸、苦、咸為陰。 辛:有發散、行氣、行血的作用。適量食物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刺激內分泌,尤其性腺,有很好美容效果。這類食物有辣椒 、蔥姜 、茴香等。 甘:有補益、和中的作用。如燕窩、大棗、蜜糖、小麥、粟米、糯米等。 酸: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對胃酸不足,皮膚干燥,面部多油脂、皮膚脫屑的人有一定的作用。如烏梅、橘子、蘋果、米醋等。 苦:有寒涼清熱的作用。對長暗瘡、小便黃熱、咽喉痛的人有很好的效果。如苦瓜、茶葉、苦菜、青欖等 咸:有軟堅、瀉下的作用。陰液不足,大便干硬、耳鳴、甲狀腺腫大等。食用海帶、海參、紫都很適宜的。提示:美味食物不足為了虛,過多則實。陰陽平衡,長壽可期。 升降浮沉:升是上升,降為下降,浮是發散,沉是泄利。升浮為陽;沉降為陰。 ![]() 一、五行學說的慨念 1.含義 五行學說,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規律來認識世界、解釋世界和探求宇宙事物運動變化規律的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 2.特性 木為“曲直”,“生命態”,木榮萌生具有生長、長發、條達、舒暢等性質或作用; 火為“炎上”,“氣態”,火躁炎上具有溫熱、升騰、明亮等性質或作用; 土為“稼墻”,“萬物歸土”,土厚載物具有生化、承載、受納等性質或作用; 金為“從革”,“固態”,金利伐克具有肅殺、收斂、沉降等性質和作用; 水為“潤下”,“液態”,水柔潤下具有滋潤、下行、寒涼、閉藏 等性質或作用。 3.五行制化與勝復、相乘與相侮 制化是指五行之間既相互資生,又相互制約,以維恃平衡協調,推動事物間穩定而有序的變化和發展;勝復是指五行之中一行亢盛(即勝氣),則引起其所不勝(即復氣)的報復性制約,從而使五行之間復歸于協調和穩定;相乘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對其所勝之行的過度制約和克制;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對其所不勝之行的反向制約和克制。 二、五行學說中醫 1.五臟的生理 主要以五行的特性來說明五臟的生理功能。 2.構建天人一體的五臟系統 3.五臟之間的生理聯系 五行相生說明五臟之間的資生關系;五行相克說明五臟之間的制約關系;五行制化與勝復說明五臟之間的自我調節,以保持其整體的協調平衡和人體內環境的統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