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詞是一種活躍在晚唐和五代的中國詞派,從它的來源《花間集》得名。以溫庭筠為鼻祖。 一般說來,詞以長短分類:“慢詞”最長,自九十至二百多字,故亦稱“長調”;自五十九至九十字為“中調”,五十九字以內為“小令”。《花間集》所收,只有小令和中調而沒有長調慢詞。這倒并不是選者對小令有偏好,故摒棄慢詞而不錄,實在因為自晚唐至五代(甚至在北宋初年)慢詞還沒有發展出來。另外一個早期選集《尊前集》也是如此,只收小令和中調。 濃情艷詞,旖旎柔媚 花間詞人,其中,溫庭筠和韋莊是《花間集》中的主要作家。陳洵《海綃說詞云》:“詞興于唐,李白肇基,溫岐受命,五代瓚緒,韋莊為首。” 溫庭筠,中國唐代詞人。原名岐,字飛卿,并州祁(今山西祁縣)人,據考,溫庭筠幼時已隨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縣(今陜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常常自稱為杜陵游客。作為晚唐著名詩人,溫庭筠詩詞俱佳,以詞著稱。溫庭筠詩詞,在思想意義上雖大多無較高的價值,但在藝術上卻有獨到之處,歷代詩論家對溫庭筠詩詞評價甚高,被譽為花間派鼻祖。 溫庭筠的詩,寫得清婉精麗,備受時人推崇,《商山早行》詩之“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傳。相傳宋代名詩人歐陽修非常贊賞這一聯,曾自作“鳥聲茅店雨,野色板橋春”,但終未能超出溫詩原意。 溫庭筠詩詞集,據《新唐書·藝文志》,當時曾有《握蘭集》三卷,《金荃集》10卷,《詩集》5 卷,《漢南真稿》10卷,又有與段成式、余知古等人詩文合集《漢上題襟集》10卷,知其創作頗豐。可惜其集不傳,今所見溫庭筠之詩詞,唯《花間集》、《全唐詩》、《全唐文》中所保存者。 韋莊,唐朝詩人、花間派代表詞人之一,與溫庭筠并稱“溫韋”。詞風清麗,有《浣花詞》流傳。曾任前蜀宰相,謚文靖。韋莊在唐末詩壇上有重要地位。 韋詞注重作者情感的抒發,如《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五首,追憶往昔在江南、洛陽的游歷,把平生漂泊之感、飽經離亂之痛和思鄉懷舊之情融注在一起,情蘊深至。其中第一首寫江南春色,“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更兼有“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此情此景足使將欲遠行的游子痛斷人腸,由此詞人有“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之勸詞。此詞情致纏綿,意象鮮明,堪稱詠“江南春色”的諸多詩作中罕見之佳作。 花間詞人還有牛希濟、李珣、鹿虔扆、歐陽炯等人。 下面寶貝們賞析一下鹿虔扆的《臨江仙》: 金鎖重門荒苑靜,綺窗愁對秋空。翠華一去寂無蹤。玉樓歌吹,聲斷已隨風。 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藕花相向野塘中,暗傷亡國,清露泣香紅。 清露泣香紅 聲斷已隨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