鉀元素很重要 人類應重視鉀元素的補充
2016-12-09 16:06:26
內容摘要
人體體內缺鉀時,可引起肌肉、消化、心血管等系統發生功能性或病理性改變,所以,鉀元素很重要,人們應該把鉀元素看得與鈣元素一樣重要。 作用 補夠鉀有助防慢病 鉀是維持人體正常運轉的關鍵營養素之一,它主要有以下作用:第一,鉀主要存在于細胞內液,對于維持細胞的完整性和電解質平衡十分重要;第二,心臟的正常搏動和肌肉正常收縮都有賴于鈉、鉀等離子的協同作用,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代謝也需要鉀的幫助;第三,因過量攝入鈉導致高血壓時,鉀還具有降血壓的作用,這是因為鉀能促進鈉從尿中排出,并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從而降低血管壓力。該系統是人體內重要的體液調節系統,被過度激活是產生高血壓的原因之一。 體內缺鉀時,可引起肌肉、消化、心血管、泌尿、中樞神經等系統發生功能性或病理性改變,表現為肌肉無力、心律失常、胃腸道功能紊亂等。長期缺鉀,可出現腎功能障礙。 研究證實,鉀對預防高血壓等慢性病具有重要作用,并有助于防止鈣流失,使骨骼更硬朗。按我國營養學會發布的2013版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健康人鉀的適宜攝入量為每天2000毫克,要預防慢性病,鉀的建議攝入量是3600毫克/天。然而,最新的營養調查顯示,我國居民每天鉀攝入量僅為1616.9毫克,遠遠低于預防慢性病的建議攝入量。 人群 幾類人更得補鉀 攝入人體的鉀主要由腎臟、腸道和皮膚排出體外。對于以下幾類人來說,應該尤其重視補鉀。 高血壓患者。對于這部分人來說,補鉀和限鈉同樣重要。鈉和鉀就像兩個勢均力敵而又互相制衡的戰友,鈉在細胞外,鉀在細胞內,兩者共同捍衛身體細胞內外滲透壓、水分和酸堿值的平衡,只要攝入足量的鉀,就可以置換出體內過剩的鈉,從而達到控制血壓的目的。 大量出汗的人。正常情況下,由汗液排出鉀的比例很少,約3%,但大量出汗時,鉀的排出量會明顯增加。 長時間嘔吐或腹瀉的人。嘔吐或腹瀉會引起人體大量脫水,引發電解質紊亂,導致鉀大量流失。 此外,使用利尿劑和類固醇藥物也會造成缺鉀。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大量輸入含鉀藥物或口服鉀制劑等可導致體內鉀過多,可能引起心臟傳導阻滯、心跳減慢,嚴重的可停止波動。需要藥物鉀治療時,一定要聽從醫生的指導。 對策 用好四個飲食招 提到補鉀,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吃香蕉。然而,要想吃夠3600毫克的鉀,光靠吃香蕉遠遠不夠,大家不妨從以下幾點入手。 第一,選擇鉀營養素密度高的水果。選水果時,不能只是看鉀含量高低,而要看“鉀營養素密度”,也就是用鉀含量除以熱量的值。如果按照這個指標來衡量,100克香蕉含鉀256毫克,熱量為93千卡,鉀營養素密度是2.75。如此計算,橙子的鉀營養素密度是3.31,哈密瓜為5.59,木瓜為6.06,都比香蕉高。 第二,常吃薯類和雜糧。土豆、紅薯、芋頭和山藥等薯類鉀營養素密度特別高,還富含維生素C,對控制血壓十分有益。各種雜糧也是補鉀高手,比如小米和紅小豆的鉀含量分別是大米的5倍和14倍。 第三,常吃菌類蔬菜。蔬菜的鉀含量都很高,比如菠菜、芥藍、莧菜等綠葉菜的鉀含量都超過香蕉。菌類蔬菜的鉀含量尤其出眾,例如口蘑鉀含量為1655毫克/100克、蘑菇(鮮蘑)312毫克/100克、雙孢蘑菇307毫克/100克。 第四,用低鈉鹽代替普通鹽。低鈉鹽中含大約25%的氯化鉀,而氯化鉀中含鉀53%。也就是說,1克低鈉鹽中就含有133毫克的鉀。如果每天控制在6克鹽的量,僅低鈉鹽就能提供約800毫克的鉀。 腎功能正常的人有很強的排鉀能力,從食物中攝入鉀過多時,會很快從尿液排出去,但對于有腎臟疾病的人,腎臟排鉀能力下降,一次攝入過多鉀很可能導致高鉀血癥,這類人群不要吃太多富含鉀的食物。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自 科技世界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