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關節屈曲90°時,來自前臂后方的直接高能量暴力可導致此類復雜肘關節損傷。必須將其與孟氏骨折區分開,前者的特點是橈骨與尺骨同時向前方脫位,而上尺橈關節保持完好。尺骨近端常常碎成多塊,有一個大的冠狀突骨塊;合并橈骨頭骨折的情況并不常見。其不穩定性主要是由于滑車切跡的破壞而不是肱尺關節脫位。側副韌帶可能被拉傷,但一般完整性存在。 手術采用后方入路,間接復位尺骨近端,方法與處理復雜鷹嘴骨折時相同。以1枚螺釘固定冠狀突骨折塊可增加穩定性。有時,冠狀突完好但肘前關節囊撕脫,此時如果存在不穩定,需用鉚釘修復。將塑形的重建鋼板或3.5mmLCP鋼板至于后側,以支撐關節面,以及使用張力帶鋼絲環扎,都是可供選擇的治療方法。 a 傷后側位片;b 傷后前后位片;c 術后側位片;d 術后前后位片 此類損傷的發生機制與肘關節脫位類似,但脫位在近端尺骨粉碎骨折后出現,常合并累及冠狀突或尺骨更遠端的三角形或四邊形骨折塊。橈骨頭常發生骨折并向后外側脫位。外側副韌帶可能出現撕脫或撕裂,但內側副韌帶仍然完好。 如前所述,應用后方鋼板重建尺骨近端可復位上尺橈關節。由后路用拉力螺釘直接固定冠狀突骨折。有時通過牽引可使骨折自行復位。重建尺骨前方皮質的連續性是保證鋼板起到張力帶固定作用的關鍵。固定橈骨頭骨折并修復外側韌帶結構,可為外側柱提供足夠的穩定性。 前方孟氏骨折脫位,側位片提示尺骨近端粉碎骨折合并橈骨向前脫位 肘關節“恐怖三聯征”指的是肘關節脫位合并橈骨頭和冠狀突骨折。近期文獻均強調需對受損的骨性與韌帶結構進行分期、細致的修復重建。手術入路依據具體病例及需修復的結構不同而定。可向近、遠端延長的后方入路,由于比較好地顯露內外側結構而備受歡迎。首先,剝離外側關節囊,探查外側副韌帶。超過50%的病例有伸肌總腱起點撕脫。在可能的情況下,冠狀突骨折應在固定或置換橈骨頭之前予以固定。如果不能從外側完成,則需從內側進行暴露,劈開和掀起屈肌與旋前肌群。 臨床可見3種類型的冠狀突骨折: Ⅰ型:冠狀突撕脫骨塊太小而不能固定,可在尺骨近端鉆孔,固定、修復與骨塊相連的前關節囊。如此可足以恢復肘關節的穩定性。 Ⅱ型與Ⅲ型:冠狀突撕脫骨塊較大,應常規使用螺釘固定。通過鋼板的普通釘孔,從后向前擰入螺釘。用細克氏針臨時固定時,可以使用牙科鉤或精細點的復位鉗幫助維持復位。 近期的文獻中描述了冠狀突前內側骨折這一新的骨折類型,此損傷由作用于肘關節后內側的內翻暴力造成。為避免肱尺關節內側不匹配,必須解剖復位骨折,以微型鋼板穩定固定。固定或置換橈骨頭,修復外側副韌帶復合體。如果仍不穩定,必須考慮使用鉸鏈式外固定架。 肘關節“恐怖三聯征”:肘關節脫位合并橈骨頭及冠狀突骨折
這種復雜的損傷涉及肘關節骨折脫位合并橈骨遠端骨折或下尺橈關節脫位。橈骨骨干有多段骨折或呈“漂浮”狀態。如果合并上、下尺橈關節同時脫位,可導致嚴重的功能障礙。用于治療孟氏損傷與蓋氏損傷的固定技術同樣適用于治療這種損傷。 Essex-Lopresti損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