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三維模式圖由美國心理學家普拉特切克(Plutchik)提出。 情感在性質、強度、緊張度等方面存在的向背兩極狀態,就是情感的兩極性。向背兩極性不是各占一端,截然對立,而是在一個連續體上的向背兩極的變化。美國心理學家普拉切克提出的情緒三維模式(如圖),就反映了情緒在強度上的變化以及彼此之間的對立性質。 在他繪制的空間模型圖上,最上面的八個扇面里代表八種基本情緒,它們最強烈,故居于頂端,沿扇面向下,越靠近底部,這種情緒就越微弱。在扇面上越鄰近的情緒性質上越相似,距離越遠,差異越大,互為對頂角的兩個扇形中的情緒則是相互對立的。如憎恨和接受,是對立的兩種情緒,靠近憎恨的悲痛與其比較近似,靠近接受的喜悅在性質上與其也更為接近。 情感兩極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肯定與否定的兩極性。一般來講,當人們的需要獲得滿足時產生的是肯定的情感,如滿意、愉快、接受、愛慕等;當人們的需要不能得到滿足時產生的是消極的情感,如煩惱、憂慮、悲傷、憤怒等。但在社會生活中,有些情感表達并非如此簡單,有時歷經磨難,愿望終于得以實現時,反倒悲從中來,喜極而泣;有時愿望無法得到滿足時,又會哭笑不得。 積極與消極的兩極性。從情感對行為的動力作用看,肯定的情感一般起著“增力”作用,促使人們積極行動,提高活動效率;否定的情感更多地產生“減力”作用,使人意志消沉,不思進取,妨礙活動的順利完成。當然,在具體情境中,不切實際地盲目樂觀,過于興奮,也會造成不良后果,而憂傷和憤怒有時也能激發人的內在力量,去不斷奮斗,有所創造。 強與弱的兩極性。人的很多情感存在著由弱到強的程度上的變化。就憤怒來講,前后就有不同的變化:慍怒、憤怒、大怒、暴怒、狂怒。此外,從好感到酷愛,從愉快到狂喜,從憂傷到劇痛,都是強弱兩極上的變化。情感的強度越大,人的行為受其支配的可能性就越大,就越難以自控。 緊張與輕松的兩極性。緊張與輕松的體驗常常發生在生活中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