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意義的對西伯利亞動武,是在十五世紀末。 伊凡三世時曾用兵征服過鄂畢河下游的薩莫耶德 人、奧斯恰克人,他們居住的這一地區當時稱尤格拉。不過后來由于內政動蕩軍事占領失敗,本地區自然而然,由于部落自治,而完全獨立。 而,比較正式的擴張在于在沙俄時期,開始于1581年之后,而俄國大規模征服西伯利亞地區則始于十六世紀下半葉伊凡雷帝在位的 時期。 俄國向西伯利亞擴張是由西向東逐步推進的, 首先兼并的對象是西伯利亞汗國,西伯利亞汗是十 五世紀從金帳汗國中分離出來的蒙古政權,伊凡滅掉喀山汗國和阿斯特拉罕汗國后,開始考慮繼續南下,兼并此處。。 這個過程比較復雜,這里大概經歷這么幾個階段,最開始西伯利亞汗國是愿意稱臣的,但是當1563年庫楚姆推翻葉吉格爾登位,汗國開始進行全方位的反俄戰爭。。最后,俄羅斯由于遠征乏力,開始利用本地大農奴主——斯特羅甘諾夫家族,給予其政治支持和后援,讓其在本地招兵買馬,進行東征。1579年前后,開始與本地哥薩克土匪聯合,對于西伯利亞汗國首府,進行縱深突擊,隨后,俄國遠征軍跟上,大規模圍剿。。至此,西伯利亞汗國的抵抗,開始轉入南方,進行拼死反抗,之后在1598年前后,西伯利亞汗國徹底陷落。 沙俄征服了西伯利亞汗國以后,派遣重兵,興建城堡,把持軍事據點,以鞏固新占領的地區。其進攻路線沿著北方三大水系——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以派遣武裝探險隊的方式,一步步蠶食,并且以尋求水系通航為原則,開始繼續建立據點之間的聯系。 并以這些據點為大本營進一步染指巴拉賓大草原。沙俄為占領鄂畢河中下游地區,還揮師北大,相繼滅了彼雷姆酋長國和葉潘恰酋長國,在這里建立了彼雷姆城和圖林斯克城。烏拉爾山脈北部和鄂畢河下游地區,(也就是剛才說的,俄國歷史上稱之為"尤格拉"和"伯紹拉"地區)。這里長期居住著薩莫耶德人、漢特人和楚德人等,他們的水產業和毛皮業非常出名,俄國人對這里的財富覬覦已久。沙俄滅掉西伯利亞汗國后,為徹底征服鄂畢河下游地區鋪平了道路。 1593年,戰勝了治特人以后,沙俄在漢特人蘇格穆特瓦什城的舊址上,建立了別列佐夫城,并以此為根據地繼續向塔扎河流進軍,于1601年在塔軋河下流建立了曼加結亞城,這標志著俄國已基本上占領了鄂畢河下游地區。與此同時,沙俄又加緊了向鄂畢河上游的推進,于托木河口建立了托木斯克城。在這一帶,俄軍又同當地蒙古和吉爾吉斯等民族發生了激烈斗爭,并開始逼進中國西北邊疆。 1632年,俄國修建了雅庫次克城堡。沙皇在此設立督軍府 俄國人于1639年推進到鄂霍次克海沿岸。之后,他們與貝加爾湖一帶的布里亞特蒙古人展開爭斗。 于1632年為一個節點,第二階段完成,俄國開始考量入侵東北亞。。 之后,哥薩克遠征軍開始分別在, 一六四二年間,俄國對楚科奇半島入侵,目的是爭奪楚科奇人把持的本地物質,諸如海象牙。 十七世紀末年 ,入侵堪察加半島,毀滅堪察加民族(伊杰里門人)和科里亞克人。 十七世紀三十年代起,開始向貝加爾湖地區入侵。 十七世紀四十年代,入侵中國黑龍江地區,清軍拼力抵抗,使得哥薩克遠征軍后援不足,戰和。 至此,北方西伯利亞全部土地及北方大陸島嶼,全部落入俄國之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