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何為沖漿泥料之前,我們先簡單復(fù)述一把“真正”紫砂壺所需的泥料煉成需要的步驟: (1)礦料開采-(2)選撿分類-(3)露天風化-(4)雜質(zhì)去除-(5)礦料粉碎-(6)粉料過篩-(7)加水拌和-(8)煉制成泥-(9)濕泥累塊-(10)陳腐發(fā)酵 紫砂濕泥壘塊陳腐發(fā)酵 從上述步驟可以看出,紫砂壺在成型之前,僅泥料這一塊就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泥料陳腐發(fā)酵更是需要長達至少12個月才能達到紫砂壺成型的用泥標準。所以,這種傳統(tǒng)而昂貴的煉泥方法,根本無法滿足部分“黑心”商家的利益需求,“沖漿泥料”便是追求“省事省力省成本”的產(chǎn)物。 什么是沖漿泥料? 沖漿使用的“漿” 將粘土性紅泥等紫砂礦料直接投入球漿機,按比例加水后開機攪拌,礦料就會碾磨成目數(shù)在120目以上的細小顆粒,顆粒懸浮水即為“漿”。而在其中沖入雜質(zhì)比較多紫泥或段泥的砂粉即為沖漿。 為什么要使用沖漿泥料制壺? 1、節(jié)約時間成本 相比于傳統(tǒng)原礦紫砂泥的制作過程,商家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使用較少的人力生產(chǎn)更多的沖漿泥。 2、節(jié)約金錢成本 (1)礦料成本降低 沖漿泥料使用的紫砂泥料多為雜質(zhì)較多廉價泥料,有的甚至是正常礦料挑選后廢棄掉的,與通過挑選、去雜才可用作煉泥的紫砂礦料相比,成本肯定是天壤之別。 (2)制壺成品率提高 沖漿泥料增加了泥料的粘性,使得制壺過程中,成坯更加容易,燒壺開裂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從而提高了制壺的成品率。 3、擴大利益 沖漿可以改善成品壺的品相和色澤,漿細了,壺的整體光澤感就會提高。通俗一點理解,如同蒸饅頭一樣,使用較細的面粉掙出來的饅頭就色澤靚麗。而對于僅憑“眼力”購買的消費者而言,這種壺無疑最容易蒙混過關(guān)賣出高價。 沖漿泥料“紫砂壺”如何一眼分辨調(diào)出來? 1、壺表顆粒油脂狀 沖漿泥料表面顆粒感油脂狀 原款通粉的紫砂壺,壺表的顆粒有大有小,但是呈過渡狀,而沖漿泥料的顆粒雖也是大小不一,但過渡不明顯,呈現(xiàn)粘連的油脂狀。 2、壺體多為棕色、紅色 沖漿用料主要是黏土性紅泥,漿呈現(xiàn)紅色,被沖的砂粉基本是有雜質(zhì)的段泥、紫泥。所以,沖漿泥料燒制的壺多為棕色、紅色。 3、亮晶晶的云母不明顯 不知道是沖漿泥料的目數(shù)太高,紫砂泥料中云母被破壞還是什么其他原因,成品壺表面亮晶晶的云母要么沒有要么就是特別少,需要特別留心才能看得到。 最后的最后,沖漿泥料的紫砂壺雖不比化工壺讓人深惡痛絕,但是也已經(jīng)失去了紫砂泥料的本質(zhì)。沖漿改變了紫砂透氣不透水的雙氣孔特征,成品壺和玻璃、瓷器已無差別,不僅養(yǎng)不出來,對泡茶又無益處。所以,各位朋友買紫砂壺之前還需擦亮眼鏡。 本文為“紫砂學(xué)習(xí)筆記”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注明,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當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