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棺材抗日,最有能力的統帥卻被罵成第一漢奸最早知道李鴻章這個人,源于小品中的一句臺詞,大義是:我要告訴老佛爺,那個李鴻章是個大漢奸。李鴻章多次上書,請求購買克努伯火炮和新式戰艦,朝廷不是置之不理,就是虛與委蛇,甚至還拿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 最早知道李鴻章這個人,源于小品中的一句臺詞,大義是:我要告訴老佛爺,那個李鴻章是個大漢奸。后來上學,書中也把李鴻章寫成簽了一系列辱國條約的大漢奸。 能獲此殊榮的,晚清只有兩人,另一個是他的手下袁世凱。袁世凱是近代打敗日本的第一人,堅定的抗日派。袁世凱被罵,除了日本人暗中支持倒袁勢力外,他自己作死也是很大一個原因。 (袁世凱) 相比來說,李鴻章就冤了很多。他一生鞠躬盡瘁,為了聯俄抗日,七十多歲的高齡竟帶著一口楠木棺材,遠赴萬里之外的莫斯科,卻沒想到最后成了晚清的背鍋人。 早年的親日派 歐洲殖民主義延伸到亞洲時,中國和日本都遭受了帝國主義的壓迫,然而不同的是,日本開國后迅速西化,走上了富國強兵之路,并提出了提出”蓄養國力,地失于美俄者,取償于中國和朝鮮”的戰略。 1869年,日本在進攻朝鮮不成的情況下,決定先向中國派遣使者通商,仿照西方列強獲得最惠國待遇。 李鴻章一向認為:“日本近在肘腋,永為中土之患”,但又看到其正奮發圖強,就想著聯合日本共同抗擊西方,于是簽訂了《中日修好通商條約》。這是清政府在鴉片戰爭后,第一個平等條約。 無數教訓告誡我們,日本就是白眼狼,給再多好處都白搭。1874年,臺灣土著誤殺琉球使者,日本悍然出兵侵占臺灣。李鴻章聯日的決心動搖了,但還沒有死心。 李鴻章一再向日本妥協,只不過他幻想的“聯日抗俄”,不但沒有出現,反而在伊犁事件時,日本趁火打劫把琉球化為沖繩,給大清帝國深深地捅了一刀子。 日本的步步緊逼,讓李鴻章看清了現實,并積極說服朝廷把國策從洋務自強,轉到籌備現代海軍上來,并牽頭起草了《籌議海防折》。 在一沒人才,二沒錢的情況下,李鴻章主張先操練陸軍,配合以炮臺防守港口,同時購買鐵甲船,操練水師。李鴻章將日本視為假想敵,密切注視其一舉一動,當聽到日本一次就購買50艘蚊子船后,立刻建議朝廷加緊北洋水師的建設。 (馬關條約談判現場) 日本也注意到李鴻章在與他們競賽,但兩國都在拼命向前奔時,日本維新后制度的優越性就體現出來了。到了19世紀最后幾年,李鴻章明顯感覺北洋水師不敵日本艦隊。 清廷卻不以為然,許多守舊大臣還提議停止購艦。李鴻章多次上書,請求購買克努伯火炮和新式戰艦,朝廷不是置之不理,就是虛與委蛇,甚至還拿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 甲午海戰后,北洋艦隊全軍覆滅。朝廷如驚弓之鳥,一片主和之聲??烧勁兄拢枰晃患榷髣?,又有威望的人去,看來看去只有李鴻章一人可以勝任。 日本以武力逼迫清政府,雖名曰和談,實則為乞降,為了能盡快達成和解,清廷還賦予他“商讓土地之權”。這是一個別人唯恐避之不急的差事,然而李鴻章卻沒有選擇。 《馬關條約》后,日本成了名副其實的暴發戶,國力遠遠地將中國甩在身后。手無半張底牌的李鴻章只能又把希望寄托在“聯俄抗日”身上。不顧七十幾歲高齡,遠赴莫斯科求援。 (李鴻章訪問俄國) 沙皇以君王之禮接待李鴻章,雙方簽訂了《中俄密約》。隨在俄國的強硬態度下,日本退還了侵占的遼東半島。 東北后來的一系列危機雖然都源于這個《中俄密約》,然而在一個靠實力說話的世界,弱國能選的永遠是如何利用列強的矛盾,最小程度的“賣國”而已。 晚清的屈辱歷史,李鴻章肯定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外交和軍事上,總是力保和局,寄托于國際調停,從而喪失主動??蛇@一切的原因,歸根究底還是國家的腐敗、無能。 當我的書本在大罵李鴻章時,伊藤博文卻說出了真相:如果沒有這樣的有能之士,大清國早已被列強蠶食殆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