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轉世成了誰 諸葛亮還在南陽種地讀書的時候就已經對天下局勢了如指掌。為何一個足不出戶,且沒有信息來源的書生,在這樣一個政局動蕩,交通閉塞,信息不發達的時代,卻能夠對天下大事有如此的認知。他到底是為什么能有這么大的能量,最終幫助劉備白手起家的呢? 諸葛亮像 根據村里的老人說,他們的祖上一代代口頭傳下來一個說法,說那諸葛亮是上古時期的蚩尤轉世的。蚩尤當時是一個部落的首領,一直居住在古中國的東南邊,為了向植被茂密,氣候環境好一點的西邊發展,蚩尤部落和當時黃帝率領的炎黃部落在河北逐鹿發生了大戰。大戰中蚩尤失敗被殺,蚩尤死后他的怨氣就結成了魂魄,一直在地下的黑暗世界里游蕩。后來在東漢末年,地震頻發,導致凝聚了幾千年黑暗力量的蚩尤魂魄沖出地下,在人世間轉世成人。蚩尤轉世降臨在諸葛家族,被取名諸葛亮。 諸葛亮雖然不記得自己的前生就是蚩尤,更不知道轉世這一說,但是蚩尤大部分的能力卻都留存在諸葛亮身上。所以諸葛亮在很小的時候悟性就非常高,讀書一目十行非常快。諸葛亮的前世蚩尤,在沖出地下還沒有轉世的時候,透過黑暗看到人世間還有炎帝和黃帝的轉世后代,為了破壞黃帝轉世后代又一次統一天下,因此蚩尤就轉世為諸葛亮。之所以諸葛亮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就有了三分天下的判斷,全靠凝結在體內的蚩尤的怨氣。 諸葛亮出師的原因究竟為何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這是諸葛亮先生著寫的《出師表》中的開篇第一段話。這句話就講述了諸葛亮出師的原因。 諸葛亮劇照 可以說,《出師表》完全的概括了諸葛亮先生出師的原因,包括諸葛亮為他做了什么樣的努力。首先,開篇先說,先帝創業建國達到一半便駕鶴先去,諸葛亮想要完成先帝統一天下的意愿,但是現在蜀中并沒有能人善士,收復中原又迫在眉睫;其次,諸葛亮是為了報恩于先帝,報答先帝劉備對他的知遇之恩,所以諸葛亮要出師北伐,完成先帝光復漢室的遺愿。 在出師表中有寫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先帝在世時常常和“我”討論當下時勢,并且,是先帝三顧茅廬請“我”出山,所以“我”一方面會感謝先帝,更重要的是我會追從先帝的遺德,幫助先帝完成光復漢室。這是諸葛亮上表出師的主要原因。 還有一個原因是,劉后主劉禪是一個相對來說沒有那么的開明能干的君主,所以,諸葛亮就想著上表出師,一方面表達自己對先帝的報答,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態度,不管主君怎么樣,“我”諸葛亮都會認認真真的幫助您,一起光復漢室。 《出師表》一文,主要是諸葛亮出師北伐臨行前寫給后主劉禪的奏章。所以,在文中,不僅謝了自己出師的原因、目標,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更是勸誡后主要繼承先帝的遺志,最主要的還是向后主提出許多切實可行的建議,比如說:親賢臣、遠小人等等。整篇文章言語委婉懇切,是篇好的文章。 政治家諸葛亮作品介紹 在眾人眼中,諸葛亮是一位全能型人才,事實正是如此。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等等。可以說,諸葛亮既是雄才大略的軍事戰略師,也是才高八斗,文采飛揚的文學大家。他的作品更是涉及廣泛,包括各個層次。 諸葛亮畫像 首先,在軍事上,諸葛亮身居蜀漢要職,受恩于劉備,所以諸葛亮在指揮軍事上更是認真出色。他憑借自身獨特的優秀能力,多次為蜀國打下勝仗,收錄了許多人才,更是將敵對勢力打擊的無法還擊。 正所謂,諸葛亮,氣宇軒昂,羽扇綸巾,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輕揮羽扇,早見曹操敗北;依數尺之琴,使關中雄師盡退;七擒孟獲,彰顯謀略計劃,出師兩表,更是訴說了他報恩的忠心。 其次,在文學上,諸葛亮智慧超群,曾以三寸之舌,讓江表群豪皆驚。除此之外,他的文學作品更是名流千古。從《出師表》到《誡子書》;從國家大事到修身養性之理,諸葛亮都能侃侃而談。《出師表》更是廣為流傳,曾多次被文學大家所稱贊——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萬誰堪伯仲間。他的語言更是簡練準確,一度成為文學范本。 諸葛亮還發明了很多專利,木牛流馬,孔明燈,連弓強弩等等,這些都在軍事上,實用性上有很強大的作用。 諸葛亮五丈原的事跡 五丈原與諸葛亮有著不解之緣。秋風瑟瑟,琴瑟齊鳴,走在荒無人煙的五丈原上,回憶那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一生。五丈原是我國歷史上三國時期魏蜀交兵的古戰場之一。 《三國演義》諸葛亮劇照 對于諸葛亮來說,五丈原是他最后的戰場。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與建興十二年,率蜀兵走褒斜道出斜谷,駐扎在五丈原,和司馬懿進行對抗,最后,因為操勞過度,病死在五丈原。至此,時間仿佛從此定格,寂寞無聞的五丈原也因此名揚天下。 《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中有一首詩提到了五丈原,詩中寫到: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只因先主丁寧后,星落秋風五丈原。由此,五丈秋風成了后人感念諸葛丞相的一個感情符號。所以說,“天下奇才”是人們對諸葛亮的稱贊。也是人們在面對五丈原發出的感慨。 現在,五丈原位于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城南,高至40余丈,東西北三面凌空,三面環水,據《地理通志》記載:“五丈原高、平、曠、遠,兵家必爭之地”。所以,諸葛亮也選擇在這個地方進行斗爭,最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但,諸葛亮的精神伴隨著諸葛亮廟的創建而永遠的流傳下來。 五丈原諸葛亮廟早在蜀漢末年就已建立,是歷代人們(包括文人墨客、官宦庶民)的旅游觀賞的地方。五丈原諸葛亮廟為大家帶來珍貴的古文化,遺跡。使我們更加了解關于諸葛亮、關于三國時期的文化、人文,是不可多得的一筆財富。 揭秘諸葛亮彈的什么琴 在眾人眼里,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我們了解他,更多的是他在軍事上那過人的謀略,與深遠的目光,但是其實,諸葛亮在藝術上面也是很出色的,諸葛亮能夠臨危不懼,膽敢一個人在空城上方淡定的彈琴,諸葛亮也能夠在無人的時候,靜靜的彈琴,疏解內心的煩悶。 諸葛亮像 諸葛亮除卻軍事家的身份,還具有高超的琴藝。在諸葛亮早期隱居的時候,便經常和“小伙伴們”彈琴吟詩,交流心得,好不快活。出山后,在閑暇的時候,也會談上一曲,一方面,為了紓解自身情緒,另一方面,也能使自己保持清晰的頭腦。然而,提起諸葛亮彈琴,更重要的還是諸葛亮在“空城計”,獨自一人,坐在城頭,彈力古琴,奏響悠揚有力的琴聲。 在《三國演義》九十五回。諸葛亮在對抗司馬懿大兵時,在關鍵的時刻,毅然決然的走向城頭,撫琴彈奏“十面埋伏”,最后,僅僅憑借自己一己之力,使得司馬懿不敢入城,最后,這么一座空城得以保全。 那么,這個時候,諸葛亮演奏的是什么琴呢?可能有很多人會說是古箏,但是這是錯誤的。諸葛亮彈奏的是古琴,古琴其實是一種普及性不強的樂器,但是,這確實古人比較喜歡的樂器,因為,古琴彈奏出來的聲音,是悠揚綿長的。所以,我們更要多加的了解古琴,是這種古琴能夠綿延不絕,流傳百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