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力量不好,所以要同樣用桂枝湯,桂枝白芍等量,但是加桂是加肉桂,桂枝肉桂是同樣的東西,肉桂是桂樹的心,桂枝是桂樹的皮:肉桂很油很香很濃,肉桂噴發的力量才夠,有時候重用桂枝三四劑下去,病人還是奔豚,加肉桂下去一劑就去掉了,二者差很多。 桂枝加桂湯方 即桂枝湯加桂枝二兩 這湯劑爭議很多,有的贊成桂枝,有的贊成肉桂,但臨床上看,肉桂極有效,用桂枝湯加肉桂,肉桂用五分,嚴重的用八分,不需要用到一錢,因為會太辣了。 一三二:火逆,燒針汗之,因煩躁者,「桂苓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 「桂苓甘草龍骨牡蠣湯」和「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不一樣,救逆湯是非常緊急的時候大劑的救逆用的,桂苓甘草龍骨牡蠣湯是一般性的,前面的是燙傷、鷺狂不得臥,這個只是煩躁而已,火逆燒針,還有流汗。 桂枝甘草湯條云「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這二三一條也是發汗過多的明證,從桂枝甘草湯變證而來的,用到龍骨牡蠣的時候,病人一定有浮陽在上,浮陽在上最簡單的辨癥就是頭部一直在流汗,身體不流汗,整個腸胃的陽氣都跑到上頭去了,腸胃蠕動都減緩。像燒針造成的煩躁,都是水的系統不是很好,因為燒針造成氣化的系統改變了,使水停在中焦,所以要加茯苓把水排掉,如此可以補充新的水到心臟,所以可以生津除煩;這湯劑臨床上在用「甲狀腺亢進」最多,西醫的名詞,西醫用「放射性碘」來治療,就是甲狀腺大脖子一直手抖、心顫、盜汗、心悸、很緊張,放射性碘一吃下去。甲狀腺干掉了,但是同時子宮也干掉了,會終身不孕,此病中醫叫「蟹眼證」,就是眼睛像螃蟹一樣突出來,它的癥狀有第一心悸,心臟跳動的非常快,第二手抖、第三嘴巴口燥,嘴巴里面非常的燥渴,第四盜汗得非常嚴重,牡蠣常常用在攻堅,所以有硬塊的時候,牡蠣用一兩三兩都沒有關系。牡蠣是蚵的殼,所有身體里面的腦瘤、淋巴瘤都可以用,所以牡蠣用于攻硬塊時一定比龍骨重用。平常用桂枝加牡蠣龍骨就好了,桂枝湯可以和解營衛,氣血就會旺,免疫系統很好,腸胃就好,固表能力很強,這時候再加牡蠣龍骨,精子的生化過程就會很好,當男人的精子太淡時,太大不容易懷孕,用「桂枝湯加龍骨牡蠣」讓精成熟得非常好,所以這是用在男人身上的。 桂苓甘草龍骨牡蠣湯方 桂枝一兩甘草二兩牡蠣一兩龍骨二兩茯苓四兩右五味為末,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日三服。 像一般發煩、悸、伯金森氏病,都會用到「桂枝茯苓甘草龍骨牡蠣湯」,像心悸、動悸、手抖心顫、盜汗,都要想到腺體的問題,但是不要和小柴胡湯證弄錯了,小柴胡湯藥一定有惡心,嘔,什么癥狀都沒有,只要有惡心就是小柴胡湯證,上吐就用小柴胡湯,下瀉就加一些止瀉的藥在里面,小柴胡湯證往來寒熱現象比較明顯。晚上燥熱得很厲害,因為血太旺了,血里面的熱太高了,津液沒了,因為津液一直喪失,血里面的水越來越少,血的溫度就越來越高,所以大脖子的人,晚上睡覺的時候,不用蓋被子就會很熱,這是身體體能一直在喪失的現象。臨床上最主要的是津液,技巧就在劑量的加減。 一二三:「太陽」、「傷寒」者,加溫針,必驚也。 人身上皮膚表面有一定的溫度,皮膚表面有一層水氣在上面,叫太陽表水,還有一個太陽的表熱,兩個不一樣,這兩個混在一起就是體溫;當熱沒有了,只剩水就會感覺冷,如果水沒了,病人流虛汗的時候就會感覺到熱;當傷到寒以后,皮膚表面的水會很多,加溫針的時候,水就會逆流進去,水逆流回胸就會動悸,病人像受到驚嚇一樣,驚惶就是水逆流的現象,所以永遠禁用溫針去取汗,或三溫暖去取汗。以上講的是太陽證中篇。 中藥的辨癥論治是臨床上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識,取法都自「傷寒」和「金匱要略」兩書。趙情初說:古人隨證以立方,非立方以待病。祖國醫學的可貴處就是統一整體觀念的。仲景的學說就是最可貴的辨癥論治。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下篇 一三四:「太陽病」,當惡寒發熱,今自汗出,不惡寒發熱,關上脈細數者,以醫吐之過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饑,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醫吐之所致也,此為小逆。 「關」講的是脾胃的脈、胃氣的脈,關的脈很細很數,摸到病人的脈很細,就代表身體很虛,數代表熱,就代表病人虛熱了。何謂虛,虛就是無物,沒有東西堵到,張仲景特別講關上,講的就是胃,胃里面虛就是胃里面已經沒東西了,胃氣在上面,空在那邊并沒有消化,從這一點知道張仲景說,「以醫吐之過也」,前面醫生可能開了吐藥給他,或是病人有傷寒表證,來不及吃桂枝湯卻吃了壤東西,一吐,結果把腸胃里面的東西都吐光了;中醫里面有汗法、下法、吐法,都是中醫治病的方法,通常采汗法、下法,吐法很少用,病人吐的時候,可以把臟東西吐出來,所以有時候會采吐法,過去有醫師專門用吐法,他們的觀念是,一吐掉后胃里面沒有東西了,胃的元氣會起來,就是免疫系統會起來,抵抗力的來源都靠胃里面一直消化食物,一直在吸收營養,結果一得到感冒,胃不吸收營養了,這時候醫生又不敢攻下,攻下怕引起其它的變證,干脆把胃里面腐敗的食物吐出去,腸胃的津液馬上就成為固表的抵抗力;吐可以,但是張仲景說吐太過了,如果一二日吐之者,如果剛開始吐,只吐一兩天,腹中饑,口不能食,病人有饑餓的感覺,但是嘴巴吃不下東西,就是胃的津液傷到了,但是脾臟的功能還很好,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有「腹中饑,口不能食」就是如此,就是胃的津液都吐掉了,脾臟的功能正常,脾胃是相表里的,想吃東西,感覺到肚子餓就是脾臟的功能恢復了,脾臟的功能沒有恢復的時候,病人不會想吃東西的,所以小孩子一得到感冒的時候,第一就是沒有胃口了,桂枝湯一下去的時候,第一個反應就是胃口恢復了,小建中湯一下去,為什么胃口會恢復,當胃的功能受到損害,口不能吃東西,吃東西吃下去,胃不能吸收,可是肚子又很餓;吐了三四天之后,不但胃傷到了,脾臟也傷到了,脾臟也傷到的狀況下,胃里面整個冷了、沒有胃陽,因為吐光了,冷掉以后稀飯也吃不下去了,此時要吃冷的東西比較舒服,因為胃里面很冷,沒有功能沒有蠕動,熱的下不去了,但是吃了冷的東西,下去到胃里面又「朝食暮吐」,所謂的寒,就是沒有蠕動了,一吃食物就停在胃里面,也沒有磨碎就停在里面,吃完就感覺脹脹的,從早上吃的東西都不消化,到了黃昏的時候,就吐出來了,就是冷太過了,脾胃都傷到了。 如果腹中饑,口不能食,就是吐傷到胃液了,這是虛證,處方有大半夏湯,大半夏湯的方子里面,有半夏來止嘔開胃,有人參把胃的津液補足,所以小柴胡湯有嘔,小柴胡湯里面也有人參,所以只有這兩味藥,一個止嘔,一個增加胃液,擺明的就是胃液傷到了,讓這藥停在胃里面,還加了白蜜,就是蜂蜜,蜂蜜生用會加強藥的效果,像芒硝滾一滾就停了,不可以滾六碗水到兩碗水的時間,有的時候燙一下就好了。如果吃到朝食暮吐,就是西醫的胃下垂、胃酸反逆、火燒心,朝食暮吐就是吳茱萸湯里面有四味藥,人參、生姜、紅棗,這幾味都是健胃整脾的,把胃液補足的,再加吳茱萸,這藥很熱,讓脾臟功能馬上恢復,讓胃馬上熱起來,生姜可以換成干姜,溫中的力量比較強。大半夏湯是專門對胃,吳菜萸湯更強,吳茱萸湯是進入脾臟的,平常小孩子如果吃壤肚子,吐的太過了,就給他大半夏湯,吐得已經不想吃東西了,早上吃的稀飯,到晚上吐出來還是稀飯,就給吳茱萸;噯氣很厲害的時候,加上旋覆花代赭石湯。怎么知道胃下垂了?「朝食暮吐」就是了,摸脈也可以摸到,一般心脈沒了,即左手的寸脈沒了,右手的關脈很大,心臟摸不到就代表胸陽沒了,右手的關脈就是脾胃脈,脈大就表示停在那邊沒有功能,結果脈會脹大,因為胃陽沒有往上升變成胸陽,上焦整個冷的。 在美國,看到很多胃病的例子,都是因為吃過多的精制過的糖所做的甜食所造成,開藥方給病人的時候,必須同時叫病人甜食不能吃、巧克力不能吃,可樂不能喝、咖啡不能喝了;喝茶最好。治胃病的時候,用粉劑比較好。 吐法為古代醫家治療法則之一。張載人以吐治宿疾,名噪一時。現在很少用吐法了, 秉照「內經」的原意,病在胸膈以上采吐法,病在中焦采和解,病在下焦采攻下的方法把它清掉。 一三五:「太陽病」,吐之,但「太陽病」當惡寒,今反不惡寒,不欲近衣者。此為吐之內煩也。 因為吐太過了,胃的津液傷到了,胃太干燥了就化成熱,化成虛熱往上走,病人就會煩燥,這也是可以用大半夏湯;吐太過了,還有幾個變證:如果吐太過了以后,病人口渴,胃里面沒有水了,全吐光了,如果渴而煩燥者、就是胃裹面的水沒有了,胸腔里面的水也沒了,大太陽在胸腔,這時候用人參白虎湯;如果病人吐了半天但熱不渴,代表胃的津液沒有傷到,但是還有表熱,所以用桂枝白虎湯,因為兼有表熱陽明熱,但是胃的津液沒有傷到,所以把人參拿掉,把人參換成桂枝;北派會用到人參的時候,大多都是在腸胃科,平常不用的,因為人參很珍貴的,腸胃的津液不足的時候,正好用人參來補足,這是補津,如果黏液不足的時候則用紅棗來補。
一三六:病人脈數,數為熱,當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發汗,令陽氣微,胃氣虛,脈乃數也。數為客熱,不能消谷,以胃中虛冷,故吐也。 摸到病人的脈跳得很快,代表胃蠕動太快了,所以消谷引食就是一直吃,胃口非常的好,消化得很快,正常的脈數應該為消谷引食,結果病人反吐,數為客熱,不能消谷,脈數是熱,因為發汗太過了,這熱不是真正的熱,是假的熱,這熱是發汗發太過的虛的現象,因為不是真正胃蠕動引起的熱,所以它不能消化食物,發汗發太過了以后,陽氣傷到了,胃氣虛了,就是甘草干姜湯,炙甘草干姜用在當發汗發太過,陽虛的時候用的,胃中虛冷,最好用的是甘草、干姜,如果遇到病人朝食暮吐、胃下垂,舌苔整個白的,甩吳茱萸湯把生姜換干姜,干姜比生姜熱,干姜是溫中,生姜是散寒,用生姜是希望吃藥后把藥散到四肢上去,所以生姜是發散用;把藥推到四肢用的,如果胃里面已經沒有火了,干姜是讓胃裹面的火燒起來,所以干姜點火用的,可以用此角度去考慮。這種情形可能是醫師用吐法來發汗,所以會脈數;或者是病人有表證的時候,剛好吃到壞死的食物,吐了以后導致胃中虛冷。 如果是真正的消渴,現代所說的糖尿病,喝水吃東西很快的消化掉,沒有吐出來,我們分三種,上消是渴飲千杯不能止渴,中消饑食百碗不能解饑,下消就是性功能喪失了。 蕭萬興曰:「蓋數本屬熱,而真陰虧損之脈,亦急數也。癌癥的病人也可以摸到急數的脈,一息九至十至,真陰虧損的時候,元氣大傷,病人內臟功能開始消退,然愈數則愈虛,而愈虛則愈數,一有差誤,生死反掌?!?/p> 一三七:「太陽病」,過經十余曰,心中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滿,郁郁微煩,先此時,自欲極吐下者,與「調胃承氣湯」;若不爾者,不可與;但欲嘔,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證」,以嘔極吐下,故知也。 本來太陽應該已經進入少陽、陽明了,如果病人感覺到心下溫溫,心下就是胃,如果胃里面悶悶的,感覺到食物消化不了,就是病進入陽明了,欲吐,而胸中痛,就是進入少陽、陽明的時候,病人有惡心的現象,腸胃的功能受到濾過性病毒的影響,胃的功能不是很正常,病人胃的蠕動不是很好的時候,病人就會惡心想吐,或水氣進入的時候也會這樣,因為胃的地方和胸的地方,這整個部份就叫做「陽」,是諸陽之通路,所有的陽都經過它,陽就是身體的動能,大便反溏,照理說應該是進入陽明證了,會燥結,結果反而大便很黏稠,腹微滿,郁郁微煩,肚子脹滿,但是胃里面很難過,郁郁微煩就是脾胃不和,消化不是很好的感覺,如果病人在這種癥狀下,病人的感覺是自欲極下吐者,就是胃里面很難過,把這一口吐掉會比較好一點,喝酒喝多了就會有這種感覺,自己想把它吐掉會比較舒服點,有時候不見得是喝酒,所陳述的就是在這里,如果遇到這種情形,不用去吐,調胃承氣湯一下去,通通清出去了;食物一半在胃的下方,一半在十二指腸里面,腹診按中脘穴以下 的建里、下脘有壓痛反應,調胃承氣湯下去把它清出來,如果吃了調胃承氣湯沒有好,就代表他是虛證,因為調胃承氣湯是去實熱的,有東西堵到了才會用調胃承氣湯;但欲嘔,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證,以嘔極吐下,故知也。病人自己吐太多了,會有這現象,為什么非柴胡證?因為張仲景寫只要有一個癥狀就可以用柴胡湯,可是這里的惡心不是柴胡湯證的惡心,是食物不消化的惡心,就是自欲極吐下。 一三八:「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乃在,下之,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鞕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裹故也。「抵當湯」主之。 中藥里面最輕的活血破瘀劑是「桃核承氣湯」,而「抵當湯」是很峻的藥,藥越峻的時候藥越少,幾味而已,可是很兇悍,西醫對瘤怎么來的不知道,中醫有很多辨癥的方子,確定它在那個位置再去攻它。 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乃在,下之,如果病人有表證,有傷寒或中風太陽病,中風就是表熱,傷寒是表寒,不同的濾過性病毒,中醫用寒熱來區分,一般在這種情形的時候,應該是發表,就是桂枝湯、麻黃湯、葛根湯去掉就好了,沒有這樣做,反而攻下;人的身體,免疫系統把人都包住,當有瀘過性病毒在表面上的時候,傷寒了,太陽病,有表證的時候應該要發表,藥一吃下去,刺激腸胃的津液,刺激免疫系統把它趕出去,這是正常的方法,可是被醫生開錯藥誤攻下或吃壞肚子,在這節骨眼發生下利;我們的抵抗力在血里面,正常血和水是同源的,所以皮膚表面上會流汗,就代表皮膚表面有水,那水從汗腺直接排出來的就是汗,如果汗腺排出來后,遇到表寒又陷回去的,水離開汗腺就不會再回汗腺里面,就陷在肌肉里面,就變成葛根湯證,項強、肌肉酸,所以用葛根湯把水提升出來;應該發表,沒有發表被攻下,免疫系統一退縮,表水一陷進來,不是陷在肌肉里面,就是跑到身體里面來了,水一進來的時候停會在中膈;如果這水滲到肺里面,慢慢的積起來,就是肺積水,現在講的是結胸不是肺積水,這水進來是進入中膈的地方,水是要經過三焦油網,三焦是水道出焉,所有水的來回都要經過三焦,所以這水是順著三焦油網進來的,停在膈上的三焦網絡上,如果光是水就還好,苓桂朮甘湯就去掉了,但是這病人本身濕熱在里面,或病人是抽煙的人,痰很多,或擔心過度的人,思能傷脾,脾臟一傷到濕太盛了,濕久了,沒有去除就變痰,本身濕熱,痰很多在中膈,加上水再一進來。梗在這里,就變成結胸;有一種人沒有這些東西,本身是空的身體很虛,被攻下,大不了「心下痞」,不像「實」的人卡在中膈;所以攻下以后,脈微而沉,代表病在里不在表,反不結胸,正常應該要結胸,現在不結胸,沒有結胸就是太陽隨經,瘀熱在里故也,太陽表熱就順著膀胱經進來,結果熱就進入到下焦,女人的血室就是子宮,男人的血室就是精宮,產生精的地方,膀胱和血室貼得很近,這熱傳進來以后,精宮和子宮里面血會充滿。本來有一定的熱在血管里面,來蒸化小便出來,太熱的時候,血管會破裂掉,血就跑到血室或大腸里面,人的腹腔是一個密閉的腔,整個下腹部硬邦邦的,血在下腹部的時候,病人發狂,就是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鞕滿,前面的桃核承氣湯主要用在小便不利,是熱在膀胱,現在熱在下焦,下焦指的是大腸、子宮、精宮還有膀胱、三焦油網通通在內,小便自利者,如果這病人小便正常,代表三焦通利,沒有問題;看病人小便利不利,就知道瘀在哪?如果小便不利,是瘀在膀胱,開的是桃核承氣湯,吃藥以后瘀血會從小便出來;如果小便利,代表膀胱沒有問題,這時候吃桃核承氣湯沒有用,瘀熱在整個下焦的部位,要用抵當湯,抵當湯專門攻下焦的瘀,吃藥以后瘀血會從大便排例:有一女孩年輕時得到傷寒表證沒好,又吃了不好的東西,表證沒好又下利,病人沒有結胸的現象,瘀熱就跑到子宮里面,子宮里面出血,產生一個血塊在子宮里面,慢慢變成瘤,結婚后懷孕,小孩在子宮里面長大,這瘤也跟著長大,妨礙到小孩的成長,西醫的處理就是把瘤和小孩一起拿掉;中醫用抵當湯,吃了抵當湯,病人的現像是嚴重的時候小便、大便、陰部都排瘀血出來,血一清,病人的胃口大開,小孩會迅速成長起來,所以抵當湯可以把子宮瘤打掉,而不傷害到小孩。 陳遜齋氏曰:蓋少腹硬滿,有「血結」,有「水結」,有「水血兩結」;「血結」必見狂妄,如有小便不利,桃核承氣湯證」是也,若小便自利,用抵當湯;「水結」必小便不利,「五苓散證」是也;「水血兩結」必小便難,少結滿如墩狀,如「大黃甘遂湯證」是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