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3
文史百科
第一節:河洛與易經 (一)淺談幾個問題 “山海經”中說“伏羲得河圖,夏人因之,曰《連山》”。 這說明伏羲時出現了河圖,而夏代出現了《連山易》。因“山海經”成書年代很難考證,所以認為這是關于河圖最早的記載。 v而學術界公認中國古籍第一次記載河圖、洛書的是西周初期王宮史官記載的《尚書·顧命》篇。該文記載說: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執政十九年后病逝,西周史官在周成王之子周康王于洛邑文王太廟大室中舉行的繼位典禮上看到:“越玉、五重、陳寶、赤刀、大訓、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圖、洛書在東序”(《尚書大傳文》)。 v歷史上所謂的“三易”: 《連山易》《歸藏易》《周易》。所以《易經》又有“人更三圣,世歷三古”的說法。意思是說:《易經》的成書,經歷了上古·中古·下古三個時代,由伏羲·文王·孔子三個圣人完成。 三易:還有簡易、變易、不易之說。這是從易經的數理意義出發的說法。 v《易經》包括《經》和《傳》兩大部分: 《經》分為《上經》和《下經》。《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而《傳》一共七種十篇,分別是:《彖[tuàn]》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辭》上下篇、《說卦》·《雜卦》和《序卦》。 我們知道《經》是易經的原有內容,而《傳》是后人對《經》理解認識的闡述,且內容多有矛盾,各篇寫作水平也參差不齊。有說是孔子寫的,有說是孔子弟子寫的,我們不管是誰,總之是對原有易經的解釋。 v通過《經》和《傳》的內容看。《經》 里面沒有關于河圖洛書的文字出現,并且也沒有關于八卦方位以及所代表時間點的論述;而《傳》卻有有關的論述。為什么呢?這些人是根據什么就得出這些八卦方位以及所代表時間點的理論的呢?我認為,必定同時期還有其他關于八卦方位和時間點的論述著作,但是后來被歷史遺失了。 v再有,我們通過《傳》得到了有關八卦兩種不同的方位體系:A,《說卦傳》:“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則順,知來則逆,是故《易》逆數也。”。這顯然是“先天八卦”的卦位。B,《說卦傳》說:“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于艮。”這里顯然說的是“后天八卦”。以上說明當時“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是同時存在的,可能當時還有專門論述“先天八卦” “后天八卦”的著作呢。 v由此我們得出:“先天八卦” 和“后天八卦”是易經的源泉。易經只是闡述八卦卦象和爻義的一個小分支著作而已。而關于八卦其他意義的闡述著作,被掩藏于歷史之中了,直到北宋陳摶后才逐漸的挖掘出來。這些后來挖掘出來的東西,到底是先古遺留,還是后人的研究新發現,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v“先天八卦”作于伏羲,“后天八卦”作于文王,已經成為共識,我們就不知羅嗦了。而“先天八卦” “后天八卦”與河洛又是什么關系呢?大家都說是八卦來自于河洛,但是河洛是怎么演出八卦的呢?古來多有爭論。
(二)河圖是如何推演出八卦的
我們應該先知道有以下幾個問題存在: 一,在先秦至漢代的諸多思想家論著中,我們發現有這么個奇怪現象:論述河洛性質的著述,卻沒有說明河洛的內容;而講述河洛內容意義的著作,卻對河洛只字未提。 二,《周易·系辭上》載:“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系辭下》又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天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歐陽修據此提出:這個圣人是伏羲嗎?如果是,那么他既然“則之”了,還需要“仰…”嗎?反之,既然“仰…”,就無需“則之”了。他的意思是說:河洛和八卦沒關系。由此產生了“疑古”和“認同”兩派的千年之爭。難道河洛和八卦真的沒有聯系嗎? 三,關于陰陽卦性的認定。A,傳統卦性的判斷,是以卦畫。“——”是一畫,“— —”是兩畫。那么我們就得出了,坤巽離兌四卦為偶數,為陰卦;乾震坎艮為奇數,為陽卦。但是,坎為水,屬陰,卻是陽卦;離為火,屬陽,卻是陰卦。這就出現了卦性和事物的自然屬性矛盾了。B,清代李光地給出了“先后天陰陽卦性”的解釋,來彌補這一矛盾。陽儀所生,全是陽卦;陰儀所生全是陰卦。這樣倒是坎為陰卦,離為陽卦了,但是這陽儀全陽,陰儀全陰卻又違背了易學“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基本思想。那么怎樣正確認定八卦的卦性呢?
宋代劉牧的《易數鉤隱圖》給出了《河圖》的繪制過程。圖解如下: 第一步,無極圖。 第二步,太極圖,天數:1、3、5、7、9;地數:2、4、6、8、10。此所謂:“天地之數共計五十有五”。最大數是10為太極數,是包含所有數字的數。 第三步,生成中5和河圖內圈數。 第四步,中5與內圈數相加,生成外圈數。
首先有一點,那就是:“河圖反映的是先天的自然之道,洛書反映的是后天變化之道”,這是個共識。這個先天自然之道就是,“天動地靜”,以地的不動,來觀察天的動。所以,河圖雖然表示出了這10個黑點,但是在推演過程中卻沒有去用。原因就是這10個黑點代表了“地”。這個“地”的含義,是有別于其他含義的,是觀察者的太極點、立足點。再有,這個10是太極數,是個不能再產生變化的數。所以后來不管推演什么都沒有用到10這個數字的,只用1、2、3、4、5、6、7、8、9。 我們先來看一下河圖里的兩儀四象八卦: 1,河圖中10為太極數。生兩儀,各為5。四象產生后只能有1、4和2、5兩種數字組合。 2,陽儀生太陽少陰;陰儀生太陰少陽。四象的陰陽屬性是根據其上爻的陰陽而定的。 3,奇數為陽,偶數為陰。第一個奇數為太陽,第一個偶數為太陰。那么,少陽就是3,少陰就是4,此為四象本數。那么四象給如何對應到河圖里面呢?內圈都為生數1、2、3、4,外圈都為成數6、7、8、9.且生數加5為外圈成數。那么我們發現一個規律,那就是:5和內圈數與10和外圈數之差是相等的。那么這個差是什么數呢?這就是四象的本數。故右為太陽,左為太陰,上為少陽,下為少陰。 4,四象進一步演成八卦。那么根據四象的陰陽定性規律就該得出:坤(-)艮(+)坎(-)巽(+)震(-)離(+)兌(-)乾(+)。對應到河圖:右方,太陽,外見9陽,成乾,內見4陰,成兌。左方,太陰,外見8陰,成坤,內見3陽,成艮。上方,少陽,外見7陽,成巽,內見2陰,成坎。下方,少陰,外見6陰,成震,內見1陽,成離。 5,由此可以看出新得到的八卦,A,奇數全是陽卦,陰數全是陰卦。且乾是10以內最大的陽數9,坤是最大的陰數8,同時離為陽,坎為陰。B,陽儀所生四卦分別是坤(8)艮(3)坎(2)巽(7),和為20。陰儀四卦,震(6)離(1)兌(4)乾(9),和為20。總和為40,再加上太極數10,正好是“大衍之數50”。 6,河圖內外圈卦位相錯就會得到,如圖:
7,如果我們把陰陽儀各卦,用陰陽魚標出來的話,就是如圖;是個陰魚在上,陽魚在下,且是逆時針旋轉的反太極圖。這就是“陰陽相抱”的狀態。
8,如果我們把這圖畫到紙上,然后從背面看呢?就會看到這樣的情形,如圖:這就是先天八卦圖。是個順時針旋轉的正太極圖。 9,正反兩個太極圖的意義:正太極圖的順時針旋轉,與我們地球上看到的太陽東升西落是一致的;而我們知道,這是因為地球自轉的方向是逆時針的結果。也就是說“反太極圖”反映的才是真正的“自然之道”,是以地球為基點的方向,是更為根本的宇宙方向;而“正太極圖”反映的是人類觀察自然的“變化之道”,是以人為基點的方向。 10,我們知道《易經》里面講的都是“重卦”,那么《河圖》里有“重卦”嗎?答案是肯定的,有。例如;右方,從內向外看,上乾下兌,天澤履;從外向內看是,澤天夬。同理,左方是地山謙和山地剝;上方,風水渙和水封井;下方,雷火豐和火雷噬嗑。我們發現這八個重卦,陰陽各爻相對,且互為反卦。而且在先天六十四卦圖中,位置相對,且正好是圓的中心連線,把六十四卦分成了兩部分。 11,如果一圈不動,另一圈轉動,我們又能得到二十四個卦象。這樣總和就是三十二卦了。正好是六十四卦的一半。所以說河圖中也包含了六十四卦。 12,那么伏羲得河圖,河圖演八卦,八卦成易經,這個過程就不必爭議了吧。
由上面的結論,我們還得出了:A,天地之數55。B,太極數10,八卦數40,二者之和正好是大衍之數50。C,大衍之數去其一,象征太極,而用四十九,是為“占筮之數”。去掉的這個“一”的意義,和河圖里不用“太極數10”是一個道理。 (三)洛書的意義 關于洛書的來源等,我們就不羅嗦了。 我們剛才已經得到了河圖里的八卦是“陰陽相抱”的結論。那么我們把坤(8)艮(3)坎(2)巽(7)震(6)離(1)兌(4)乾(9),代入洛書中看看結果:
如果您把上圖的陰陽儀標注到一個“棒球”上,并且涂成黑白兩種顏色,就會得到一個立體的太極圖。由此我們得出,洛書體現的是八卦“陰陽相交”的“立體太極”思想。到此我們可以得出,“河洛一體”的結論了。
(四)關于“乾坤六子”的新看法 說卦傳說:「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這里對乾坤六子的定義顯然是基于傳統卦性的認識。因上面我們已經得出了另一種八卦卦性的結論,那么“震為長男,巽為長女,坎為中男,離為中女”顯然和我們定義的卦性是相悖的。 下面我們就從新推演“乾坤六子”:如圖。由此我們得出:巽是長男,離是中男,艮是少男;震是長女,坎是中女,兌是少女。
劉海成老師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handanzhouyi |
|
來自: RK588 > 《風水命理學、數術文化、奇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