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公元前10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間,分布在中國境內包括遼寧、內蒙古、吉林、黑龍江以及河北北部在內的東北地區和與東北地區相毗鄰的朝鮮半島的青銅文化中,有一種典型的青銅曲刃短劍,它的基本特征是:兩側葉刃呈波浪弧線型曲刃,除最晚的以外,皆有突出的節尖和內弧的束腰,葉中間有柱狀脊,與短莖相貫聯;較早形制者的脊中間多有隆起的脊突,較晚形制者脊突基本消失;早期劍身與劍柄多分體組裝;劍柄有木質的、銅木復合的和丁字形銅質的;為加強鋒刺的力量,劍柄端有石質、鐵礦石、青銅質地以及陶制的加重器。 一、曲刃劍以十二臺營子文化(公元前10-前4世紀)類型的最具原創性。十二臺營子文化曲刃劍的束腰、節尖、脊突特征十分明顯,劍柄部嵌有加工成特定形狀的金屬礦石(參見謎之石)。此劍前鋒斷缺。 二、夏家店上層文化(公元前1000-前300年)直柄曲刃劍,特點為劍身與劍柄連鑄,有劍格,劍首為立獸形象,帶有鮮明的草原文化特色。此劍柄部斷缺,出自河北豐寧。 直柄曲刃短劍(下圖4-8)大多出自冀北山地。族屬可能為山戎或狄。 ———————————————————————— 日本彌生時代(公元前300-公元300年)青銅短劍的演進序列,可以看出受中國東北地區青銅文化的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