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人原先居住在古羅馬帝國的北部地區,共有20多個分支,比較有名的有哥特人、汪達人、法蘭克人、盎格魯·撒克遜人等。他們散居在多瑙灑以北、北海和波羅的海以南、萊茵灑以東、維納瓦河以西約5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大約從公元前1000年起,這些日耳曼人就世世代代在這里繁衍生息,過著自由平等的原始生活。 可是,從公元4世紀下半葉開始,這些被羅馬人稱為“蠻族”的日耳曼人的平靜生活終于被徹底打破,各部落不得不重新尋找安生的地方,有部分人選擇了進入羅馬帝國境內,掀起了一場民族大遷徙的浪潮。這場大遷徙運動前后綿延200多年,波及中歐、西歐、南歐以及北非的廣大地區。 關于日耳曼人遷徙的原因,就不得不提到中國。在公元前三世紀,也就是戰國時期,在中國的北方悄然興起一個民族—匈奴。到了秦末漢初時,冒頓殺了他爹頭曼自立為單于,并統一了各部,建立起了一個奴隸制國家。勢力逐漸強大,大漠南北的廣大地區都是他統治的范圍,之后,就不斷的南下攻擾,給我國的北方地區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到了漢武帝時期,經衛青、霍去病等人的打擊,匈奴內部出現分裂,分成了南、北兩支,南下投靠漢朝的稱為南匈奴,留居漠北的稱為北匈奴。公元89年,東漢漢和帝劉肇永元元年,為了徹底解除北匈奴的威脅,漢和帝命竇憲領兵出塞,給北匈奴予最后一擊,北匈奴兵敗向西逃竄。由此引發了世界歷史上的一連串民族大遷徙。 匈奴人經由中亞進入歐洲,到公元374年時,他們已經占領了黑海沿岸地區,把原先居住在這個地區的日耳曼人中的東哥特人打得大敗,東哥特人向西逃亡中擊敗了西哥特人。西哥特人又向西逃亡,向羅馬帝國請求庇護。 當時的羅馬帝國皇帝瓦倫斯正為帝國人口減少、兵員匱乏而犯愁,見有人主動來投,正求之不得,馬上開出優厚條件,說是等他們過河以后就給予土地和糧食。作為交換條件,西哥特人必須交出武器,用他們的妻兒老小作人質,成年男子全部去充當羅馬帝國的雇傭軍。西哥特人沒地方落腳,又害怕身后的敵人追擊,只好答應這些苛刻的條件。 然而羅馬人出爾反爾,不但沒有兌現之前的承諾,反而百般欺壓西哥特人,大量的西哥特人被販賣為奴。西哥特人不堪忍受羅馬統治者的欺壓,對他們背信棄義的行徑尤其感到憤慨。于是奮起反抗,公元378年,羅馬帝國皇帝瓦倫斯親自率兵前往阿德里亞堡鎮壓西哥特人的叛亂,雙方在此展開決戰。結果,羅馬軍隊被打得滿地找牙,連皇帝瓦倫斯也在戰斗中陣亡。這無疑加速了羅馬帝國的滅亡。 公元410年,西哥特人在首領阿拉里克的率領下,向羅馬發起進攻,將這座“永恒之城”團團圍困,城里受壓迫的奴隸在夜間趁機打開城門,迎接西哥特人進城。隨后,阿拉里克揮師再度北上,轉入高盧南部和西班牙,途中阿拉里克突然暴亡。不屈不撓的西哥特人在新首領阿陶爾夫斯的帶領下,于公元417年建立起了第一個“蠻族”王國—西哥特王國。 有了榜樣的日耳人一發而不可收,他們中的其他各部紛紛建立起自己的王國,有汪達爾人建立的“汪達爾王國”、盎格魯·撒克遜人建立的“英吉利王國”等等。這是歐洲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時期的一個奇特現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