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適的時候,就好比是陰冷潮濕的天氣一樣,但只要太陽一出來,就會云散霧開。人體的“小太陽”指的就是“陽氣”。現代病,或叫生活方式病,越來越多,而且很難治,有的目前還根本無法治療。如果換一個思路,在“陽氣”二字上做文章。只有固護陽氣,才能百病不生,也只有陽氣旺盛,人體的自我康復能力才能正常發揮。 十幾年的養生中我摸索了一點“養陽”的門道,供參考:1、鍛煉方面,一定要破除“最好的運動是步行”的誤導,鍛煉要多樣化全方位。譬如“踮腳走,拍拍手”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踮起腳尖走護腎固陽;拍手可兩手下垂前面拍,后面拍,舉過頭頂拍,拍手強心,心好腎好。2、經絡方面,摸通一條太陽經。從小趾開始經承山、委中、督脈、繞過頭頂到眼內角。背部自己摸不到,可撞墻、撞門框、撞大樹。3、吃的方面,破除“降火”的迷信,少吃不吃苦寒食品;適當多吃些紅、黃、黑色的食品;最好吃些鮮辣椒(別買現成的,根據各自的口味,可用鮮辣椒做菜,或剁碎了放點醋、鹽)還要常吃些姜、蔥、蒜等。4、堅持天天泡腳。5、男性堅持天天拿捏睪丸,女性可拍打股溝“陰三角”。 《黃帝內經》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張景岳曰:“生殺之道,陰陽而已。陽來則物生,陽去則物死。” 宋代的醫學家竇才是一位倡導陽氣養生的大家,他強調“陽精若壯千年壽,陰氣如強必毖傷”。這就是治病和養生的真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