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老照片,就是一段記憶 一組老照片,就是一段歷史 隨著城市的發展 許多遺跡只能留存于記憶中 探秘三江歷史 品讀三江文化 《三江文化探秘》帶您重拾屬于您的城市記憶 佳木斯依山傍水,松花江穿城而過,它被譽為我們的母親河。在許多人童年的記憶中,去江沿就是逃學時最喜歡的地方,在江邊游游泳、曬曬太陽。那時,江水清澈,魚兒暢游,江面氤氳著一股淡淡的水汽,散發著令人沉醉的氣味。冬季,打冰尕、坐爬犁、冬泳,仍是在這里。沿江公園,承載了佳木斯人太多的記憶。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說說沿江公園的今昔。 現在的沿江公園一帶,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它是佳木斯北城外一片灘涂地。在雨季洪水從南部山區傾斜而下時,便會沖出許多溝壑。如若江水泛濫,佳木斯便會受到水患的兩面夾擊。佳木斯設置為市后,日偽當局為防洪澇,在東部的音達木河,西部的英格吐河修建了兩條排水溝。并在原航運局碼頭至通江街北端漫灘處砸入一排粗大的原木用以防江浪侵岸,但對防洪作用不大。所以在制定《佳木斯都邑建設計劃》中,將市區擴展方向和日本人居住原計劃定在遠離江邊的南部區域。那在新中國成立后,又做了哪些改變呢? 新中國成立以后,為加強松花江防汛工作,國家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并動員人民群眾參加義務勞動。從1953年開始修筑松花江江堤,為防止上游山洪,在東起音達木,西至英格吐河修成堤壩10.5公里,堤壩高5-6米,其中城市中心護岸工程1092米。 1956年和1957年,松花江接連發生兩次大洪水,水位分別是80.12米和80.10米。為戰勝洪魔,全市出動44萬人次上堤壘壩,當時佳木斯市人口為22萬人,可以說是傾城而動。在防汛緊要關頭,水利部長傅作義先生曾親臨佳木斯視察指導,還將攜帶的數千瓶茅臺酒分發給抗洪大軍相用。在兩次洪水中,佳木斯市之所以安全無虞,要得益于1092米的城市中心護坡工程。佳木斯沿江公園始建于1958年,位于佳木斯市區北部松花江南岸狹長地帶,當時占地面積26.7公頃,公園西起通江街,東至港務局碼頭,全長1000米。為興建沿江公園,全市各行各業群眾齊出動,開始填土造地活動,將護坡與市街之間60米寬洼地填平夯實,隨后又有專業工程人員在護坡岸邊修了水刷石柱與鐵錘牽接的護欄。有多少人的記憶是坐在江沿的大鐵鏈上,背靠滾滾松花江水,留下珍貴而美好的時刻呢。 1959年在建國十周年之際,佳木斯人民為紀念這一光輝節日,在沿江公園內修建了一座“建國十周年紀念塔”,并由此成為佳木斯的標志性建筑。塔內兩旁閣亭。東稱“一步閣”,西稱“萬里閣”,是當時省委書記歐陽欽所題。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松花江水運繁盛,客、貨輪100多艘來往于哈爾濱、佳木斯、撫遠等地。特別是那龐大的蒸汽客輪一起航便笛聲不斷,引起游人們憑欄遠望。只見客輪冒著白煙,滾動著尾輪或腰輪,在江中犁出一道水溝,水溝周圍掀起巨大波浪,波浪帶著沖擊能量向岸邊撞去,碰到護坡基石又返回江中,頓時整個江面微浪洶涌,浪花飛濺,動人心魄,形成了人造松花江潮。風平浪靜時,還可以看出片片帆船穿梭于江面。這是1956年由私人船主組成的木帆船運輸合作社,共有木帆船32艘,運輸糧食、水泥、紅磚等。他們船及家,生活不離船,當勞頓一天靠岸落帆時,不少游客圍過去,好奇的探尋他們的水上生涯。 進入2000年以后,園區進行了三次大規模改造,修建了1.84萬平方米松花江廣場,。2005年,結合國家松花江遼河治理委員會對松花江佳木斯段提防實施“百年一遇”工程展開,佳木斯市政府對沿江公園進行了大規模擴建改造。建起了“十里景觀帶”。那么這個景觀帶占了一個之最,是東北三省最長的沿江公園。十里景觀帶東起佳木斯發電廠,西至松花江老鐵路大橋路基,全長6.2公里,占地一百余。在沿江公園中共設有棋盤廣場、火車頭廣場等11個廣場,這些廣場分布在公園的各個地方,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火車頭廣場。 這11個廣場不但能讓人得到感官上的滿足,還能供人們在公園休息、娛樂,使沿江公園把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實現了完美的結合。而聞名全國的“快樂舞步健身操”正是從這里走向全國!傍晚,廣場上萬人聚集,在音樂的引領下,人們踏著節拍,展現了對生活的熱愛與憧憬。 在大塔的臨江處,還有一段悲壯的歷史往事浮現在人們的心中,那是在東北抗日聯軍最為艱難的1942年2月12日,東北抗日聯軍三軍軍長趙尚志被特務劉德山開槍致重傷,后因失血過多,壯烈犧牲。 第二天早晨,用汽車把趙尚志的遺體運到偽三江省省會佳木斯警務廳。2月17號,獲得“捷報”的偽滿軍政部迫不及待地發出盡快將趙尚志遺體運往偽都新京,也就是現在的長春的密令,以炫耀“剿滅北滿共匪三大頭目”的戰功。由于趙尚志的遺體出現了解凍開化的跡象,敵偽決定將趙尚志的頭顱用鋼鋸鋸掉,運到長春,而身體準備投入松花江中。東北人民優秀的兒子趙尚志,永遠和這片黑土地融為了一體!也就是說,趙尚志將軍的遺體就是在我們現在沿江公園的大塔下方的江面,被投入滾滾的松花江的!趙尚志軀舍松花江,應由豐碑記之。除為英靈外,也宣示后世;民族英雄趙尚志生前戰斗在佳木斯,死也魂歸佳木斯! 佳木斯依松花江而建,江的無定性格使它經受多許磨難,在與江水抗爭過程中,勇敢、堅忍的佳木斯人民逐漸獲得了控馭權,把兇險化做神奇,不但呈現出一座美麗的公園,更重要的是凝煉出一種充實、奮發的精神家園。沿江景觀帶以“生態環境優美,休閑功能完善”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裝點了松花江畔秀麗風光,成為佳木斯的一張靚麗的風景名片。 (來源:佳木斯新聞綜合頻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