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型頸椎病又稱韌帶關節囊型頸椎病,主要表現為頭、頸、肩、臂疼痛及頸部活動受限,是頸椎病的早期,臨床上極為常見,往往因為患者不夠重視而使病情加重,進而轉變為其他型頸椎病。
治療方法:取穴 正筋穴:在足后跟筋中央上,距足底三寸五分。正宗穴:在正筋穴上二寸處。針刺操作:患者取俯臥位,采用0.30 mm x 40mm毫針垂直進針015一018寸。進針后均行小幅度提插捻轉,使針刺得氣。留針30 min,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八段錦八段錦功能鍛煉:以鄒建衛老師編著共有八個動作,分別為:1)兩手托天理三焦;2}左右開弓似射雕;3)調理脾胃臂單舉;4}五勞七傷往后瞧;5)搖頭擺尾去心火(6)雙手攀足固腎腰;7)怒目攢拳增氣力;8)背后七顛百病消,根據這八個動作自行錄制了一套完整的頸操八段錦功能鍛煉光盤,待患者急性癥狀緩解后,即組織患者跟隨光盤進行鍛煉,每日2次。10次1療程。
療程:每日一次,每周5次,10次為一療程,連續治療兩個療程。
典型病例:張某,男,38歲,職員,2013年11月10日初診。
主訴:反復頸肩部疼痛1年,加重伴活動受限1周。
現病史:患者有長期伏案史,患者于1年前在辦公后出現頭、頸、肩部疼痛,疼痛呈問斷性脹痛、刺痛,埋頭工作及勞累后疼痛明顯加重,休息后緩解。期間,在社區醫院行電針、推拿等治療后癥狀緩解。1周前,患者在工作中疼痛加重伴頸部活動受限,仍未引起重視。此后,癥狀明顯加重。MRI(省級醫院)顯示:頸椎生理曲度變直,C 3-4椎間盤變性并向后輕度突出,頸椎退行性改變。??撇轶w:頸椎曲度變直,腰椎生理曲度變淺;C2-C7椎旁、棘突間壓痛明顯;雙側C3橫突壓痛明顯;頸部活動明顯受限,臂叢神經牽拉試驗、椎間孔擠壓試驗陰性;余無特殊。用針刺董氏奇穴配合八段錦治療,2個療程后,患者頭頸肩部疼痛基本消失,頸部活動度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