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寒知松柏 【宋】黃庭堅 松柏天生獨,青青貫四時。 心藏後凋節,歲有大寒知。 過了大寒,又是一年。今天是最冷的節氣了:“大寒”,新年就快來了,期待么? 此時太陽黃經達300度。大寒,為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標志著隆冬時節的到來。對于神州大地而言,標志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來了。大寒是一年中最后一個節氣,是一年中陰陽轉換的重要時機,也是冬天結束、春季到來的轉折點。 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寒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我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始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冬至一陽初生后,陽氣逐漸強大,由下而上,經小寒至大寒,才徹底將寒氣逐出地面。大寒因此是陰寒密布地面,悲風鳴樹、寒野蒼茫,寒氣砭骨。大寒后十五日,陽氣就會出地而驅逐陰寒了,便是立春。 大寒 養生要點 減咸增苦,宜養心 大寒是農歷年中的最后一個節氣,亦是公認的進補好時節。大寒正是一個由冬到春的過渡時期,飲食起居應隨之“轉軌”。養生飲食宜減咸增苦以養心氣,宜熱食,防止損害脾胃陽氣,但燥熱之物不可多吃。 中醫理論認為,“冬主腎,腎主咸,心主苦,咸勝苦,腎水克心火。”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咸,心主苦。從醫學五行理論來說,咸勝苦,腎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 因此冬天的飲食原則是減咸增苦,抵御腎水,滋養心氣,以保心腎相交,陰陽平衡。適合選擇的食物包括芹菜、萵筍、生菜、苦菊等。這些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維生素、生物堿、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等多種醫療、保健功能。 大寒時節,天氣嚴寒,人體的新陳代謝相應減慢,皮膚的血管收縮,散熱少了。在飲食調配上,還要增加一些厚味,如燉肉、熬魚、火鍋等。牛肉、羊肉滋養臟腑、增加營養,是冬季滋補佳品。 同時,切忌黏硬、生冷食物,防止損害脾胃陽氣,但燥熱之物不可過食,食物的味道可適當濃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類,保持一定的熱量。 在調味品上,可選用一些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姜、蔥、蒜等,但不可過量。此外,“冬吃蘿卜夏吃姜”,所以冬天應多吃蘿卜。 大寒 起居要點 保暖 “暖身先暖心,心暖則身溫”。意思是說心神旺盛,氣機通暢,血脈順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溫暖,方可抵御嚴冬酷寒的侵襲。因此在大寒時節,我們應安心養性,怡神斂氣,保持心情舒暢,心境平和,使體內的氣血和順,不擾亂機體內閉藏的陽氣,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大寒時節,由于天氣寒冷,上了年紀的人,一般都有肌肉萎縮和動作緩慢的現象,因此,選擇寬大松軟、穿脫方便的冬裝很重要。 患有氣管炎、哮喘、胃潰瘍的人,應再增加一件背心,利于保護心、肺和胃部不至于受寒。有關節炎、風濕病的人,制作冬衣時可在貼近肩胛、膝蓋等關節部位用棉層或皮毛加厚,從而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而在內衣選擇上,以吸濕性能好、透氣性強、輕盈柔軟、便于洗滌、穿著舒適的純棉針織物為宜。 大寒 生活要點 早睡晚起 大寒時節,在起居方面仍要順應冬季閉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為了養人體的陽氣,晚起是為養陰氣,最好養成睡前洗腳的好習慣。 俗話說“寒從腳起,冷從腿來”,人的腿腳一冷,全身皆冷。入睡前以熱水泡腳,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的皮膚和組織營養,降低肌張力,改善睡眠質量,對于預防凍腳和防病保健都有益處,特別是那些愛在夜間看書寫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覺之前,更應用熱水泡腳。 中醫認為,冬季危害人體的主要是寒邪,春季則為風邪。大寒時節,日常起居一方面要御寒,另一方面也要防風。 為了避免寒風的侵襲,理應做到早睡晚起,勞逸結合,外出時也要根據自身情況添加保暖衣物。如果室內經常開暖氣或空調,除了要經常開窗通風外,最好再通過使用空氣加濕器等方法,提高空氣中的濕度。此外,人們應該有意識地增加飲水量,千萬不要等口干后才想到去喝水。 飲茶推薦:紅茶、普洱茶熟茶◢ 大寒時節,天氣寒冷,吃的食物很多容易使人燥熱,活動量也降低,所以此時建議喝茶性較溫的紅茶和普洱茶熟茶,既可以御寒暖身,還可以養胃助消化、預防感冒等疾病 “過完大寒,正好一年。”此時自然界的陽氣正處于從冬季的閉藏過渡到春季的升發中,人們的生活也應順應這一變化。冬日過去就要進入春天了,充滿希望的春天,想想心情就很美。茶的故事祝福大家冬安,也想和大家說:過完冬天,迎接春天,有茶相伴,有你有我,期待更好的一年吧。 ![]() 文:茶的故事(訂閱號:teastories)編輯整理。 圖:來源網絡。如因作品內容、圖片問題,我們會及時更正。發布、回復的一切內容作為分享、研討之用,內容僅供參考,請茶友們多提寶貴建議。轉載請聯系我們授權并注明出處。茶的故事感謝茶友們的贊! 過完冬天,迎接春天, 你對新年有哪些期待呢? 歡迎留言與大家分享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