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和精神狀態的影響,我國患慢性便秘的人數在逐漸增多。研究發現,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為7.3%~20.39%
病因:胃腸道疾病、肛門直腸病(如痔瘡、肛裂)、藥物影響、飲食過于精細、營養失衡(如膳食纖維缺乏)
癥狀:便意少,便次也少;排便艱難、費力;排便不暢;大便干結、硬便,排便不凈感;便秘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適。部分患者還伴有失眠、煩躁、多夢、抑郁、焦慮等精神心理障礙。
中醫視角:中醫認為,便秘主要由燥熱內結、氣機郁滯、津液不足和脾腎虛寒所引起
概述: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和精神狀態的影響,我國患慢性便秘的人數在逐漸增多。研究發現,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為7.3%~20.39% 病因:胃腸道疾病、肛門直腸病(如痔瘡、肛裂)、藥物影響、飲食過于精細、營養失衡(如膳食纖維缺乏) 癥狀:便意少,便次也少;排便艱難、費力;排便不暢;大便干結、硬便,排便不凈感;便秘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適。部分患者還伴有失眠、煩躁、多夢、抑郁、焦慮等精神心理障礙。 中醫視角:中醫認為,便秘主要由燥熱內結、氣機郁滯、津液不足和脾腎虛寒所引起 決明子:潤腸通便,降脂明目,治療便秘及高血脂,高血壓 番瀉葉:臨床多作減肥茶使用,為刺激性瀉藥 蘆薈:瀉火、解毒、化瘀、殺蟲,主目赤;便秘 大黃:瀉熱毒,破積滯,行瘀血。治實熱便秘,食積痞滿 枳實:用于食積停滯、便秘腹痛及瀉痢不暢、里急后重等癥 注意:以上部分藥材對腸黏膜具有刺激性,有較強的導瀉作用,故不建議直接或長期飲用 外用西藥:開塞露(較適用于小兒)、甘油栓(較適用于老年人) 內服西藥: 促動力劑 莫沙必利、多潘立酮 容積性瀉劑 可溶性纖維素(果膠、車前草、燕麥麩等)和不可溶性纖維(植物纖維、木質素等) 滲透性瀉劑 常用的藥物有乳果糖、山梨醇、聚乙二醇4000等 刺激性瀉劑 包括含蒽醌類的植物性瀉藥(大黃、弗朗鼠李皮、番瀉葉、蘆薈)、酚酞、蓖麻油、雙酯酚汀等 推薦藥物:通便靈膠囊、麻仁丸、黃連上清片、牛黃解毒片 賣點:對于腸胃積熱型便秘有較好治療效果,常見癥狀為大便秘結、口干口苦、口臭、小便赤黃 推薦藥物:四磨湯口服液、木香順氣丸、 賣點:對于肝氣郁結型便秘有較好治療效果,常見癥狀為便而不爽或糞便不結燥,但排出困難、心煩氣躁、食少脹滿 推薦藥茶:便乃通茶、通便茶、常潤茶 賣點:此類藥茶藥性較為緩和,成分多由潤腸中藥材組成,有助于清除體內垃圾,清潤腸道,較適合于習慣性便秘或中老年便秘患者 習慣性便秘/中老年患者: ①甘油栓+便乃通茶+膳食纖維軟膠囊 ②通便靈膠囊+小麥纖維素顆粒+維生素C 小兒患者: 開塞露+益生菌顆粒/媽咪愛 腸胃積熱患者: ①開塞露+黃連上清片+果蔬纖維素 ②麻仁丸+小麥纖維素顆粒 肝氣郁結患者: ①四磨湯口服液+小麥纖維素顆粒+開塞露/甘油栓(便秘較重時需用) ②木香順氣丸+果蔬纖維素+甘油栓(便秘較重時需用) 注意:此類型患者腸道癥狀較多樣,當大便秘結癥狀明顯時,才需使用刺激性瀉劑 1.避免進食過少或食品過于精細、缺乏殘渣、對結腸運動的刺激減少。 2.避免排便習慣受到干擾:由于精神因素、生活規律的改變、長途旅行過度疲勞等未能及時排便的情況下,易引起便秘。 3.避免濫用瀉藥:濫用瀉藥會使腸道的敏感性減弱,形成對某些瀉藥的依賴性,造成便秘。 4.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做到勞逸結合。適當的文體活動,特別是腹肌的鍛煉有利于胃腸功能的改善,對于久坐少動和精神高度集中的腦力勞動者更為重要。 5.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每日定時排便,形成條件反射,建立良好的排便規律。有便意時不要忽視,及時排便。排便的環境和姿勢盡量方便,免得抑制便意、破壞排便習慣。 6.建議患者每天至少喝6杯250毫升的水,進行中等強度的鍛煉,并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每天2次,每次15分鐘)。睡醒及餐后結腸的動作電位活動增強,將糞便向結腸遠端推進,故晨起及餐后是最易排便的時間。 ①便秘患者需避免飲食過于精細,可多吃紅豆、燕麥、玉米等粗纖維食物,有助于腸道消化 ②習慣性便秘患者重在調養,應避免過度依賴藥物或長期服用刺激性藥物,以免形成賴藥性或損傷腸粘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