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脈 原文:督脈者,起于下極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風府,入腦,上巔,循額,至鼻柱。屬陽脈之海也。 今晚開始我們講奇經八脈,第一條,督脈。我們還是先講經絡循行。督脈,起點是“下極之腧”,下極,也就是極下之處,就起于我們會陰部,往上走在人體后正中線上,“并于脊里”,也就是說走在我們的脊柱內。脊柱內是什么?我們的脊髓。所以我們說督脈與腎相關。腎主骨、生髓,督脈行走于脊柱內,這兩者都在我們的脊柱、脊髓發生交集。所以我們現在很流行的督脈鋪灸、火龍灸、長壽灸等等,在補督脈之外,還可以起到補腎的作用,增強我們的腎氣。 督脈在脊柱內繼續往上走,到達風府的位置,也就是我們頭后部凹陷的地方,在這個凹陷之處,督脈進入我們的腦里面,往上走到我們頭頂。說到這里,我們之前說到的足厥陰肝經也是到達巔頂,足太陽經也是入絡腦。所以,我們說這督脈鋪灸和火龍灸,不單只能夠補腎氣,還可以養筋骨、強身體。為什么呢?因為督脈與厥陰肝經相通,肝主筋,就是說肝是主我們筋肉;更重要,我們《黃帝內經》說:“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這句話的理解目前雖然存在爭議,但是大家的理解共同點都認為,適當的陽氣是能夠濡養我們的筋肉的。同時,足太陽膀胱經主表,也就是說主我們的肌表,和我們體外的防御相關,太陽經的陽氣足了,就不容易受風寒濕濁之邪侵犯。所以,督脈的鋪灸或者火龍灸、長壽灸,具有肝腎同補、溫陽益氣之效。現在我們科室對于督脈鋪灸也開展得很多,臨床療效也很好。大家有興趣可以過來我們科室進修學習。 說了這么多題外話,我們繼續回到循行路線上,督脈上行到頭頂后,往前走到前額,下走行于我們的鼻子。督脈的循行原文描述就結束了。但是,督脈并不是在鼻子就不繼續往前了,我們臨床上認為(包括道家煉氣),督脈走到鼻子后還要繼續往下走,經過我們人中,到達我們上唇內,穿過上牙齦,到達我們的口腔上顎。這督脈才算循行結束。(這倒數第二句話要記住,我們后面講任脈會再提到。) 長強 先講督脈第一個穴位,長強,定位:尾骨尖與肛門之間的中點,伏臥取穴。命名,長強,長,如果讀chang,就表示延綿不斷的意思,如果讀zhang,那就是生長、長大的意思;強,顧名思義,就是強壯之意,上面我們說了,督脈是陽脈之海,與肝腎相通,連接足太陽經,能夠補陽強體,所以名為強。所以,長強之意,一是說明這個穴位能夠不斷的補充陽氣,二是說這個穴位能夠化生陽氣。古代人很重視生育,對于男性不育的患者,古代善于灸長強,陽氣足了,生長的力量就強。不過現在就不好操作,而且考慮衛生的問題,這個穴位現在一般不做灸法。另外,我們說,經絡是一條線,是前后相應,上下連通,互相對應的。長強處于下,則對應于腦。因此,對于腦袋的病變,尤其精神疾病,我們常用針刺長強,來治療精神類疾病。 腰陽關 腰陽關,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約與髂嵴相平。命名,腰陽關,陽關,就是陽氣的關卡,是陽氣通行出入的門,處于腰部。也就是說,這個地方是治療腰部疾病的常用穴位,尤其對于腰部冰冷、腰痛等病癥,常用艾灸的辦法,選用艾條灸、艾箱灸或者麥粒灸。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腰痛的病人用灸法都可以解決。對于部分久病的病人,在腰陽關可以看到一些淺表的青黑色淺靜脈,這時候,我們選用的應該是刺絡拔罐。就算病人有寒,那么我們也可以在腰陽關刺絡拔罐后,選用腰部的其他穴位進行艾灸來補陽。這時候我們就要講到下一個穴位,補陽的重要穴位。 命門穴 命門,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針灸古籍說,這個穴位的選取,是在督脈上,與肚臍相平。也就是說這個穴位是肚臍在腰上的投影點,剛好落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門,生命之門,與性命相關。可見這個穴位的重要性。為什么說這個穴位是補陽的重要穴位呢?我們說,人的生命存在,全靠人體的一絲真陽。所以,這個命門穴主要是補陽,充足我們生命之陽。生命的陽氣足了,我們身體自然就會強壯。而這個穴位的操作,一般適用灸法,各種特色灸法都可以選用。有些人灸這個穴位,會覺得前面肚臍都會發熱。 至陽穴 至陽穴,定位:第7胸椎棘突下,約與肩胛骨下角相平。先看命名,至陽,至,就是到達的意思;陽,我們說胸以上為陽,督脈是陽脈之海,經脈內行走的是人體的陽氣。至陽,就是到達陽氣之地的意思,還有就是陽氣通行之地的意思。所以,我們對于陽氣通行不暢的疾病,可以選用這個穴位。臨床上,常見的背部肌肉疼痛,或者背部發冷的病癥,可以取至陽穴進行艾灸,取溫通的作用,協助陽氣通達。而且我們臨床上可以觸診,對于那些經常熬夜,耗損陽氣的人,這個穴位按壓會有異常的疼痛。 靈臺與神道 靈臺與神道。靈臺,定位:第6胸椎棘突下。神道,定位:第5胸椎棘突下。這兩個穴位都與心神相關,善于治療精神類疾病,比如我們的失眠。靈臺,書上說靈臺是古代君王公布命令的地方,相比于人體,就是指我們做決定、思考的行為。所以,如果我們精神思慮太過,耗損精神,那么我們可以按揉靈臺穴進行放松;或者通過艾灸來溫陽精神。神道也是,神道,就是神靈通行的道路,也就是說這個穴位是神出入的地方。一個人神不守舍、心神不寧,那么我們可以采用這個穴位,把神引回來。治療的方法可以點穴、艾灸或者刺絡放血。 大椎穴 大椎穴,定位:第七頸椎棘突下,約與肩相平。大椎穴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之所以叫大椎,因為第七頸椎的骨性標志最明顯,我們可以在脖子后面摸到最突出最大的骨頭,這個骨頭下面,就是我們的大椎穴。大椎穴,是諸陽之會,是十二經絡里面,陽脈,尤其手三陽脈匯集的地方;而且,這個穴位在脖子后面,我們最容易曬到太陽的地方。因此,這個穴位陽氣最足。臨床上我們常常用來治療外感,咳嗽。對于風寒感冒,我們可以采用艾條灸、熱敏灸或者艾箱灸;對于風熱感冒,我們可以采用刺絡放血,或者局部游走灌祛風解表。而且平時,我們也可以多曬曬太陽,曬大椎穴來補充我們人體的陽氣,也是一種養生保健的辦法。但是記住不要曬太陽曬過量了,要適當,避免陽光對皮膚等的傷害。此外,大椎穴也可以用來臨床上診療人體體質。一般來說,如果大椎穴局部的皮膚比較厚,脂肪比較多的人,我們說這類人陽氣比較虛。因為大椎在頸項部后面,我們之前講風池穴的時候說過,脖子后面是最容易受風邪,尤其風寒邪氣的地方。如果大椎穴陽氣不足,不能夠抵抗風邪,那么它就會反射性第增加局部皮膚的厚度或者脂肪的堆積。就如我們人冷了,要多穿一件衣服一樣。所以我們可以觀察一下,大椎穴局部脂肪豐厚的人,一般體質稍微差一些,比較容易感冒、怕冷。 上星穴 上星穴,定位:在頭部正中線上,前發際線上1寸。看命名,穴位在上,所以,名為上;星,是根據穴位的功效來命名的。中醫把五官七竅,比如天上的北斗七星。這個穴位叫星,就暗示了這個穴位可以治療我們頭面七竅的疾病。而督脈是通行于鼻子的。所以這個穴位通七竅,首先最大功效就是通鼻竅。對于過敏性鼻炎、或者感冒鼻塞,我們可以采用灸上星去治療。方便一點的,我們可以用艾條灸;如果要見效快一點,可以借用百會壓灸的辦法,采用上星穴壓灸,一般3-5壯,以艾灸的熱量能夠通達鼻竅為佳。 水溝穴 水溝穴,定位:人中溝上1/3與下2/3交點處。說水溝穴可能大家不熟悉,如果說這就是人中穴,大家估計會了解一點。這個穴位是急救常用穴位,這個就不用多講了,很多人都知道,有人昏迷了,都會掐一下人中去促醒。我這里就講一下為什么這個穴位叫人中。我們看,這個穴位上面是鼻子,下面是嘴。鼻子吸的,我們之前說過,是天氣,是清氣,屬于天;嘴巴是吃東西的,給脾胃輸送物質的,屬于地。那么在天地之間的,就是我們人類,處于天地之間,所以這個穴位叫人中,代表了我們人。那么昏迷為什么常常用這個穴位?因為要刺激這個穴位,使天地之氣交泰。我們說天地之氣交感化合,才有我們人類。 齦交穴 督脈上的最后一個穴位,齦交穴,定位:上唇系帶與齒齦相接處。這個穴位之所以提一下,是因為比較有趣。因為這個穴位能夠治療痔瘡,而且對于一些痔瘡的病人,可以在這個穴位上看到一些增生的小囊,象系帶上面掛著一些小葡萄一樣。用這個穴位治療痔瘡,我們就是要找到這些小囊,用針去點刺。聽說療效還不錯,不過我還沒有臨床應用過,提出來就當大家了解一下有這樣一個說法。至于為什么可以治療痔瘡,我就不詳細說,大家就按照“上下對應”原則腦補一下。 那么今晚的課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的收聽!謝謝大家!下節課我們講任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