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書故事會 不一樣的閱讀,不一樣的故事 每晚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好故事 外公與外婆的房子建在山窩里的半山腰上。人都說那是個福窩,二老兒孫滿堂,怡然自樂,最美不過夕陽紅。老人是二老唯一的鄰里,孑然一身,獨自居住,人們長嘆他智慧,會擇鄰而居。老人的院前種有一棵梅樹,在本該剪雪裁冰、凌寒獨放的節氣里,卻看似奄奄一息。 在這寒風刺骨,傲雪凌霜的冬天,老人卻從不用爐火取暖。時常見他拎著一壺酒,步履蹣跚地來與外公寒暄,外公也假以辭色地邀他一同圍在爐邊坐下。二人可謂是志同道合,時而舉杯啜飲,時而侃侃而談。老人白發蒼蒼,瘦骨嶙峋,舉手投足間卻溫文爾雅,不失禮節,十分有涵養。我曾向母親問起過關于老人的故事,無奈她也知之甚少。 后來,從外婆口中才得知。都說發大財是命中自帶的,一般人發不了,而發小財則是有計可謀的。除了與眾不同的另辟蹊徑,逆向思維的下的持之以恒外,就是具備一技之長。老人年輕時博學多才,又憑借掌握的一技之長開了一間修車鋪,收入對于那個年代來說,十分可觀。錦衣玉食、風平浪靜的日子沒過多久,無奈造化弄人。往日相濡以沫的妻子生下嗷嗷待哺的兒子后便離世了。老人從那之后便開始酗酒,修車鋪的生意也日益慘淡。 老人那兒子并未遺傳他的彬彬有禮、滿腹經綸,反到桀驁不馴、發揚跋扈、行事莽撞。早年,拿著老人的全部家當說是去搞投資,卻未能意得志滿,最終鎩羽而歸。后來又因故意縱火身陷囹圄,不得不在獄中度過自己近三分之一的人生。留下老人孤身一人,舉目無親、形影相吊。 老人當初與兒子一同搬來這半山腰上,說是自己決定在此頤養天年。自從兒子入獄后,老人便種下了那棵梅樹,每日坐在那樹前打盹兒,醒來后又目不斜視地望著那樹。意興闌珊之時,便拎著酒壺下山去打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沒有變化的生活,實在乏善可陳,就像織布機上的經緯,一匹一匹的歲月都織出來了。 在大多數千篇一律的日子里,人們總是沒有過分的歡樂,也談不上哀愁。撇開城中嘈雜的聲音,攢動的人群,疲倦的面孔。剩下的便是這鄉間水墨煙雨般的清晨,如夢似幻的薄霧以及和暖的黃昏。從半山腰上俯瞰,“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堪比世外桃源。令人一時分不清是“畫里景色太逼真,還是景色如畫醉三分!”就連空氣中都彌漫著露珠的芬芳。鄉間的年味兒,自然要比城里要濃郁些。雞鳴迎拂曉,緊接著鞭炮聲不絕于耳,山腳一隅不難見到臨時搭建的小房,里面掛滿了煙熏的臘肉與臘腸。煙霧彌漫,云山霧繞。 小孩總是無憂無慮的,玩到筋疲力盡也不愿停下,快樂于他們而言無處不在。弟弟妹妹們的嬉戲聲余音繞梁,外公外婆在這兒孫繞膝的情景下,笑得合不攏嘴,沉浸在這天倫之樂中。從外公口中得知,他曾多次邀請老人來同我們一起過年,最終都被老人婉言相拒了,說是想等兒子回來一同過,外公表示理解,也只好作罷。 山間的傍晚,寒氣逼人。廚房傳來母親和外婆駕輕就熟的燒菜聲。老人依舊獨自坐在樹前,目不斜視地翹首期盼著。終于,那生長在纖塵不染的雪域中的樹木,既不卑微,也不倨傲地綻放了,這寒冬中的第一朵梅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