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醫學小方治大病(七十一) 第二章.郭氏治療警句四.會陰乃元氣之本。何為元氣?三焦之根,任脈之本。會陰動,則能量上升,形成清升濁降,身體則安。 《內經》:地氣上升為云,天氣下降為雨。很多人不理解,這是人體內部的清升濁降。清升濁降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腎的功能一是脾的功能。腎的升清降濁是指腎在整個氣化過程中元氣發揮的作用。脾的升清降濁是指脾胃一臟一腑對水谷的消化吸收作用。脾氣升清胃氣和降兩者的功能是對立又統一,清升濁降人體才能上虛下實,上虛頭部清亮,下實兩腿有力,是人體的健康狀態。上實痰多,下虛兩腿哆嗦這就是疾病。為了實現清升濁降傳統中醫以固本為主,以補腎為主以下焦為主。因為人體的元氣即元動力起源于會陰部位,會陰是人體任督二脈的交匯之處,能量由此上升至丹田,沿任脈上升形成一股清升濁降的力量。會陰部位的能量是人體五臟六腑能量的匯聚點,是細胞輻射的能量物質混化異化的基礎,是下實上虛的變化基地。要想順利實現人體的清升濁降必須首先要清降,就是清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要保證肺部清肅功能的實現。傳統中醫的肅降是指將呼吸的氣與脾升清的水谷精微相結合。將結合之后的氣調降,分布于全身。肺位于所有臟腑之上,肅降后帶動血液津液的周流,宗氣是從背部下降。當氣通暢條達于下后,肺部的壓力也隨之下降,新的空氣也能順利吸入,接受脾臟清升而來的水谷之氣,肺還有對外排出氣體的功能,因此在排出氣體的時候也會排出體的不潔之物,這便是清肅之意。     五.隔膜乃能量反輻射,促使脾胃的健壯。隔膜的運動:一促使了肺部運動的力度,二:促使了中焦、下焦,氣運行的力度。 《醫貫》中記載:“隔膜之下有肝、有膽附焉”。“隔膜之下有胃,其左有脾”。可見肝當位于右脅肋部,與脾胃同居隔下,上腹之內。而脾胃居中焦,可知肝膽當居中焦而不可能在下焦。脈學上以左右寸口脈的關部候肝脾,關部配屬中焦,亦說明肝脾同居中焦。可見肝居中焦之說,古已有之。所以脾胃的健壯,功能正常,必須是隔膜運動的正常,如果隔膜運動受阻,隔膜以上壓力大,也會影響脾胃的功能正常。因此隔膜是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是中下焦能量運動的樞紐。 隔膜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間,吸氣時,隔下降,胸腔擴大;呼氣時,隔恢復原位,胸腔又縮小。并能促進血液循環和食物在腸胃道內的運行。橫隔膜上面是肺和心臟,下面是胃腸、胰臟、肝臟、腎臟,膀胱、子宮,卵巢、小腸等。從側面看,橫隔膜就像把人體切成上下兩半,當橫膈膜上下運動的時候,它就可以按摩肺臟。從氣管下來,直到心窩的膻中。氣會膻中,它從這里分成兩條支氣管跑到肺臟里去。呼吸時,氣體的進進出出,都要經過總支氣管。橫隔膜如果得到很恰當的運動,就可幫助肺臟下面的三分之一廢氣、臟氣排出來。氧氣可以下到肺臟的下面三分之一。橫隔膜的上下運動,活動量夠的話,連肺部上面的三分之一都可換氣。所以橫隔膜對肺臟很重要。隔膜適宜的上下升降,就叫做腹式呼吸。橫膈膜的上下運動還可以按摩心臟、肝臟胃、胰臟和脾臟。所以隔膜是個承上啟下的樞紐,隔膜運動可以上輸布肺氣,下提升中下焦氣體運行。 空間醫學認為隔膜以下所有的臟腑細胞群運動都與隔膜有關,當隔膜之上能量的濃度與壓力發生變化時,如果上焦瘀滯,濃度增高壓力增大影響隔膜的正常運動,導致中下焦能量上行,隔膜以下所有臟器都容易產生疾病。所以,調整隔膜的壓力是治療隔膜以下疾病的關鍵,因此空間醫學發現治療疾病的關鍵就是隔膜,所以隔膜以下疾病必須開上口頭部,是上焦瘀滯造成的中下焦疾病。是陰轉陽交接口不通引起的,而隔膜以上疾病必須開下口尾閭,是陽轉陰尾閭口不通引起的外焦瘀滯,所以要打開尾閭這個出口,讓上焦能量能夠越肩胛達外焦,并下行撞擊兩腎,過會陰才能做到陽轉陰的正常運行。空間醫學小方治大病(七十二) 第二章.郭氏治療警句六.頭部能量下歸于膻中,膻中清亮則頭部清亮,故頭部以減少膻中的壓力而為順。 膻中區位于上焦,它是空間能量的集生地,也是任脈能量出入的門戶。臨床中調整膻中動力,可有利于上焦能量越肩胛轉疏到外焦,增強內外焦相交接,增強膻中動力也是治療頭部病變的關鍵,膻中區的能量來源于呼吸,以物質為養,是人體的百脈之宗。膻中區是人體能量的升降重地,膻中區必須保持疏通,才能保證清升濁降正常。養生家以“零”、“ 虛”為本,例如,講究胃腸“實而不滿、滿而不實”,膻中區域也是如此,心胸寬闊,空間虛通,則頭腦清晰,身體健康。 膻中區能量的壓力濃度與頭部的新陳代謝有關,治療腦血管、腦萎縮、腦瘤等疾病,必須從膻中入手,只有膻中的能量暢通,頭部的新陳代謝才會正常,不能一補再補。開發智能也與膻中區有直接的關系,開發右大腦,如果不開發膻中區域,就不能夠真正解決問題。
    七.人是一條河流,流水要暢通,入海不要有崇明,三山不高要過風,平原太低流無力,命門波動助水流,風為肺金動全身,滿壺有水揭壺通。 解析:傳統醫學補腎,空間醫學清肺。腎病是金不能生水造成的。 《內經》上講,肺為華蓋,主呼吸,肺氣需越肩胛沿脊柱下行撞擊命門,使命門周圍細胞運動,而使腎動,所以傳統中醫講金生水,也即是這樣,腎臟的健康與否要取決于肺臟,上焦主肺,上焦能量越肩胛把內焦能量輸送到外焦,沿背部下行,撞擊命門周圍細胞,引起腎臟的運動。所以傳統醫學注重補腎,甚至呈現全民補腎的風氣,腎氣足則元氣足,空間醫學注意清肺,上焦為天,天晴萬物才能生長,如果天不晴,上焦瘀滯,影響肺氣沿外焦下行撞擊命門,肺氣下行為順,如果受阻滯,肺氣撞擊腎臟受阻,則金不生水,流水不腐,如果腎臟不受到來自肺臟的撞擊,則成死水,引起腎臟的各種疾病。動則通,通則無瘀,所以要想達到腎動,一定要保證清肺,讓肺氣下行沿外焦撞擊腎臟,腎臟能量得到更新,才能使腎臟功能正常運轉。 人體能量濃度的不平衡是產生人體能量運動的動力,同時也產生了能量與壓力的不平衡帶來了副作用,這個副作用就叫疾病。空間醫學對舌的解剖發現了各部位能量濃度的不同。能量的運行需要一個環境,好的運行環境身體就健康,在人體就是人體的風水。身體好的風水就是三山一平原,這是人體的好風水。這三山是兩邊加前邊組成三山,中間夾一平原,三山一潤一平原,即不躁又不濕。三山不宜高不宜突,這樣人體的風水才行而不滯。所以人體正常的舌無山無水不流通,山高水大災難生。如果舌兩邊很高,水濕很大,一切疾病就比較重。人定勝天,改造自然在人體就是改變舌。用藥物改變風水,一切疾病不去管它,只有人體的風水正常了,一切疾病就迎刃而解了。 空間醫學小方治大病(七十三) 第二章.郭氏治療警句八.對豬流感的論述:“豬流感比sars更難治,病因在尾閭,sars在背部,尾閭部位不疏通,阻礙了會陰與尾閭的交接處陰陽轉換;堵住了導致眼紅,凡豬流感還沒什么癥狀,但是一旦眼紅就麻煩了,為什么呢?因為尾閭到會陰的關口堵了,當人一發現的時候就死了,快到陰陽變化上,治豬流感火灸尾閭,點長強穴,不要用激素。治療打通后背引熱下行。癥狀不一定大便還有腹瀉。 對于傳染病,葛洪在《肘后備急方》書中說:急病不是鬼神引起的,而是中了外界的癘氣。現代醫學認為急性傳染病是微生物 (包括原蟲、細菌、病毒立克次氏小體等)引起的。這些微生物起碼要放大幾百倍才能見到,古時還沒有各種先進儀器,當然不知道有細菌這些東西。疫癘的發生與流行,與氣候因素有關系:自然界氣候的反常變化,如久旱、酷熱、濕霧瘴氣等。郭氏認為疫病溫疫流行也與水有關系。溫疫起源于地多為空氣不流通大自然空間水分流通不利,疫病多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高熱與咳嗽同時出現,一種是腹瀉與高熱同時出現,前者是肺部空間水氣濃度太高,所者是腸部空間水氣濃度過高,古時講的山中瘴氣就是山中的水氣無法疏通,傳說中的寶蓮燈能避邪,它是能使空間的瘴氣消散,歷史中很多傳染病都是水在作怪,傳染病永遠搞不清具體的原因,時代不同傳染源不同媒介不同,只要抓住水,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 所以傳染病并不可怕,郭氏把傳染病歸結為一個是水多,一個就是沒水,沒有水的傳染病是隔膜以上的病變,隔膜以上的高燒,頭痛,內熱但是它缺水。那么凡有水的傳染病都是隔膜以下的,隔膜以下的病變是腸胃系統,吐瀉,肚子痛都是隔膜以下的,所以空間醫學在解決傳染病的方子,有一個大的方向。 《內經》講濕熱生蟲,也就是現在醫學所講的病毒形成都是在自然狀態下的溫熱及濕熱所引起,解決各種流感的關鍵是殺死病毒,而病毒易生存在濕熱的內環境,因此必須清除濕熱,需著手于調節水汽治理死水,就是要讓水流通,水有了出路,流動起來,就更新了水的環境,流水不會腐蝕,是因為流動起來可以去舊換新,也就解決了濕熱,病毒細菌生存的環境不存在了,從而達到治疾病本源。要采取疏通的方法,以達到水在體內的均勻分布,這樣也會氣血疏通。之所以調整隔膜壓力,因隔膜的運動會促使肺部運動的力度,并能提升中下焦能量向上運行的力度。提升任脈能量上行,加速公轉所以治療要使隔膜以上肺部清亮,隔膜以下腸胃暢通的方法解決各種類型的疾病。     九.人體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輸出,左心房又主肺部小循環的輸入。右心房,右心室主回流,又主小循環的輸出。人體大循環與小循環的轉化形成了人體的新陳代謝。故隔膜以上之疾以小循環為主,隔膜以下之疾以大循環為主。 解析:《空間醫學》在不斷深入研究中逐步認識到人體的動力基礎心動力,小循環與大循環的關系。認為人體的循環是小循環推動大循環運動。大循環運動力之大小與小循環的回流有一定的關系,加大小循環的回流,等于加大了大循環的動脈動力,是改變腦循環的基礎,是調整血壓的方法之一,是調整下肢循環的關鍵。同時人體的主導循環也各異,男性以大循環為主(體循環),女性以小循環為主(肺循環)。在研究中發現左右半身與心臟的關系。傳統中醫認為人體的中線是從百會至會陰,中線之左代表陰,中線之右代表陽。《空間醫學》認為左心統管左半身,右心統管右半身的疾病。同時發現了人體的空間是細胞運動,能量調節的場地。唯有場地的純潔,能量流動暢通,人體才能回歸自然,回歸健康。空間醫學小方治大病(七十四) 第二章.郭氏治療警句十.傳統醫學的介入法,經導管肝動脈栓塞術(TAE):肝癌的血供主要來自肝動脈,因此阻斷肝動脈可使肝癌血供減少90%以上,使腫瘤壞死,而對正常肝組織影響較少。空間醫學也有介入,也講介入,空間醫學的介入方法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一定要,阻截后援一點一點的消滅,不能使人體的能量大量運動在運動的過程中,要有計劃,小量的快速的回歸到公轉之中,進行運動,這樣在運動中撞擊細胞恢復功能在運動過程中,首先要給出路 ,開出口,這是關鍵,所以在治療過程中,一要提,二要宣,三要推,外焦是關鍵,外焦通則三焦暢通,所以控制住后方的大量能量追擊是解決疾病的關鍵。 傳統醫學的介入法,經導管肝動脈栓塞術(TAE):肝癌的血供主要來自肝動脈,因此阻斷肝動脈可使肝癌血供減少90%以上,使腫瘤壞死,而對正常肝組織影響較少。也就是阻斷供血處,使腫瘤孤立而消亡。空間醫學治病過程中,如糖尿病患者,有的舌苔中下焦都隆起積聚,即便解決了中焦積聚,而下焦能量源源不斷的提供過來,充當了中焦的援兵。所以,必須要截堵下焦能量的供給,這也如同阻斷肝動脈供血給腫瘤一樣,也是一種介入方法,空間醫學用藥通常川樸1克,直接把中焦多余能量通過腸胃泄下,起到阻斷下焦能量支援的作用,阻截后要把能量根據情況小量零散的向公轉路線疏散,隨著公轉的大潮注入外焦,進行四焦循環。在搬運能量過程中,注意要先開上口,給積聚能量一個出口,便于疏散和轉移。外焦是個化糞池,外焦暢通則三焦能量及時疏散,則四焦暢通,機體康健。 空間醫學小方治大病(七十五) 第三章.講課內容精選一藥治多病,所謂的多種疾病,實質上是由一個原因引起的多種癥狀,用一味藥解決病因,就解決了相應的癥狀… …研究藥性,要從藥物的主治返回去研究藥物的本質,才能夠知道它在人體內部的真正作用。用藥要看到藥物的主攻方向,更要看到它的反面效應… 空間醫學治療疾病的總方法是調整人體空間,通過人體空間能量的撞擊、混化、異化,使人體功能恢復正常。傳統中醫認為,內因、外因、不內外因以及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導致疾病的產生,影響人體的正常功能。空間醫學認為,人體某一空間的變化,影響人體細胞內外的壓力和濃度,影響細胞內外物質和能量的相互轉換,也就是使得細胞的消化吸收無法正常進行,從而影響人體的正常功能。空間醫學用藥的著眼點就是調整人體空間,從而達到“調功能,祛其疾”的目的。空間醫學用藥的方法是在傳統的方法上的大膽創新。傳統醫學講六淫、七情,空間醫學沒有這一條。六淫,空間醫學把它放在人體空間的運化當中。六淫,傳統醫學是指人體單獨的風、寒、暑、濕、燥、火的變化。六淫引起空間能量不同層次的變化。人體空間無非是能量的積聚和疏散,在能量積聚和疏散的過程中,無非是一個熱一點,一個涼一點。熱積,就是毒熱,就是毒火。涼一點就是寒濕。認識到這一點,從辯證上看,就簡單多了。傳統的辯證法,陰陽、表里、虛實、寒熱,是八綱辯證。空間醫學的辯證法,是胞內胞外。寒熱,至于表里來講,任何部位的細胞都有表里之講,表里,對于空間醫學來講,就歸納為細胞的內外,所以空間醫學的辯證法是胞內胞外及能量的虛實。  傳統醫學提出:氣為血之帥。這說明傳統醫學在其經典著作中已經確立了空間的重要性,但這么久以來人們并沒有深入地認識到這一點,只是考慮到氣血的問題。氣,走的是人體內部的空間,落實了、發展了傳統醫學的理論。調整空間,是調整空間的能量運動,調整空間的氣血運動。在這一過程中,空間的濃度和壓力得到調整,人體細胞消化吸收的運作得以順利進行,促進人體健康的恢復。空間醫學所講的消化吸收,并不局限于消化系統,而是指人體內部的每一個細胞,每一個細胞都有消化吸收的問題。消,摩擦,物質在細胞內部的摩擦、運動;化,轉化,細胞內部物質轉化到細胞外部,也就是物質的輻射;消化,細胞內部的物質經過轉化,從粗糙的物質轉變成精微的物質,通過細胞壁轉化到細胞外。吸,細胞外部能量向細胞內部運動;收,細胞外部能量轉化成細胞內部物質。談到消化吸收,不要認為這是現代醫學所講的消化系統,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任何細胞都有這樣的功能,這就是十八世紀以來解剖學的本質,談到了細胞的吞吐。吞,就是吸收;吐,就是消化,就是輻射。西醫稱細胞的功能就是吞吐的功能,就是傳統醫學所講的消化吸收。吞吐與消化吸收是一回事。空間醫學的消化吸收是整體的細胞運動,是整體細胞的運作、轉化、變化。 空間醫學小方治大病(七十六)   香附是引中焦的能量向上升,治婦科病的十個醫生有九個用香附的,香附把中焦打開,能量向上去,這兒空了,下焦的能量必然向上補充,子宮周圍的壓力減少了,子宮內部調和了,前列腺也治,因為這地方的能量減少,壓迫前列腺的能量減少了,這地方的能量運動加強了,前列腺就恢復了,所以也治前列腺。如果少腹痛,也治,如果腿痛,也治。這樣就解放思想了,要研究所做的功的影響,這兩味藥的影響就是下部空,能量運動快,使得各種功能正常。這兩味藥使能量運動快了,治什么病呀?還治腰椎間盤突出。所以要用其功能作用,要解放思想,一個小小的處方能治各種病變,反過來加一味藥,桔梗、香附、川芎,人體的上焦,桔梗,人體下焦的血脈,川芎解決了,人體的中焦,香附,這三樣藥治什么病?膈肌痙攣、打嗝、胸部脹氣、各種胃病、糖尿病、肝臟病、婦科病、下肢病、腰背病,能量的運動,就是局部好的能量向其他地方運動,就是補;能量向其他的地方運動,就是瀉,瀉補同治。 空間醫學小方治大病(七十七) 第一節 藥物篇應用本草還注意本草所起到的后效應,任何藥物到的后效應就是決定的關鍵,就是調整人體的關鍵。不要被傳統本草框,什么藥治什么病, 可以用任何藥去破解癌癥。空間醫學沒有治胃病這一講,怎么治胃病?讓能量把胃部撞擊過去,胃就恢復健康了,治胃病的方太多了,哪一個方都治。香附、大貝,香附把中焦的能量調上去,大貝把肺部的能量將下來,中焦的能量向上補充,能量運動了,胃部就健康了。桔梗、羌活、羌活把底下的能量向上沖,桔梗向上拉,中間胃部受到撞擊,胃部就健康了,所以就健康了。黃芪、桔梗,底下能量向上沖,上面能量向上拉,中間一系列的病都治,所以胃就好了。白術、石昌蒲,中間的能量向上沖,石菖蒲收回,然后再向上沖,中間所有的病就都解決了。這就是藥方,太多了。能量所過之處即是恢復功能的方法,又是治病的方法,用藥就是讓體內的能量通過就行。     治療人體疾病,動公轉上的任何一點都可以。空間醫學用一句話點清藥物的功能和主治,主治、治病的方面就多了。這與傳統醫學有很大的區別。比如桂枝,能疏解細胞,緩和細胞的緊張度,有調節營衛的作用,能夠解決多種疾病。傳統傷寒論中有50多個方子都與桂枝有關,只是用量的增減有所不同,其實桂枝什么病都不治,只是作用在細胞壁上,不要認為虛則用桂枝,實則用麻黃,這是錯誤的;它的作用只是使細胞壁疏松,至于物質的進出,桂枝管不了。細胞外的壓力大,就向里面走,細胞內的壓力大,就向外面走,誰往里面走,誰往外面走,桂枝只管開門。在這種情況下,藥方有桂枝加白芍湯,胞外的東西向里走,桂枝加麻黃湯,胞里頭的東西向外走。桂枝是屬于調和藥物,任何細胞的內外運動都需要調和,所以桂枝用處很大,不開門,出不來,不開門,進不去。那么在用藥上,想著要進去,桂枝、五味子、白芍,胞外的東西就進入胞內了;要想胞里的東西出去,桂枝、葛根、麻黃,就出去了。任何疾病,離不開胞內胞外,感冒、肚子疼、肝硬化、肝癌,什么病都是胞內胞外。如果把胞內胞外調節了,就解決了。瘤,胞內的東西突出,讓胞內的物質向外走,不就解決了嗎? 空間醫學小方治大病(七十八) 第一節 藥物篇研究藥性,要從藥物的主治返回去研究藥物的本質,才能夠知道它在人體內部的真正作用。用藥要看到藥物的主攻方向,更要看到它的反面效應。不能只看到主治,還要看到主治以后所產生的效應。空間醫學在用藥上的特殊之處,就在于關注了藥物的反面效應,這也是空間醫學講癥狀不講病名的基礎,傳統醫學的醫生要理解空間醫學的理論,必須丟掉傳統的方法,丟掉傳統的框框。研究藥物是研究它的作用,更要研究藥物的反作用在人體的效應,這是用藥的基本方法、基本前提。 掌握藥物作用的起點和終點,是空間醫學在用藥方面的改革。白頭翁配杏仁、川樸的作用:杏仁,作用在肺部,這是一個點 ;川樸,作用在腹部,只是一個點;白頭翁,屬于中間一個點,三點成一線,能夠治療哮喘病。三點一線上的所有細胞也會被帶動,有利于身體素質的改善。任何一味藥都可以是起點,也都可以是終點,能量循環貫穿。張仲景有桂枝、川樸、杏仁湯,桂枝針對背部,杏仁針對肺部,川樸針對腹部,這也是三點,沒有具體的起點,也沒有具體的終點,調的地方是起點,到的地方是終點,調的地方是終點,到的地方是起點,這就是處方的靈活性。從肺部開始,過外焦、會陰到腹部。如果到腹部不運動了,肚子會脹,川樸在此解決問題,而且會形成新的能量并向上撞擊,又是一個起點。     在用藥上要有起點、終點,起點動,終點要暢通,起點終點周而復始,生命存焉。終點不要停,要暢通,能量不動了就有病。用藥上要有起點終點,也就是人體的運轉是永恒的,是空間醫學的處方原則。所以空間醫學強調了公轉問題,公轉要周而復始,不要把終點作為終點看待,而是另一個運動的開始,另一個起點。只有這樣,治療疾病的同時才不會留下后遺癥,這是身為一名醫務工作者要注意的。怎么樣去緩解后遺癥,這是醫生的本質,也是醫生的德。治好病,這個病今后又影響其他的病,就如同手術,手術好了,但是手術后產生了排異現象,解決不了。治病不怕慢,一定不要給對方留有后遺癥,這是治病的關鍵。 任何事物都有因有果,果是由因引起的,但是結果的應用,又是后面的因,因果、果因是周而復始的。雖然得到了因果關系,但是要把果變成今后好的因,必須是和為貴,必須是以和、以團結、以忍耐為重。在醫療上也是這樣,以調和為主,不要去消滅對方。自古以來,誰想消滅對方,誰最終是失敗的。人類什么是對,什么事錯?對和錯是辯證的,對也是錯,錯也是對。勝敗是歷史車輪前進的必然。自古以來誰勝了?誰敗了?都勝了,也都敗了。能量的產生不容易,是由后天的呼吸、后天的物質的補充產生的能量,由于人體的運行通路不通,所以產生了這樣或者那樣的集結,集結不怨能量,怨通路。如果打開通路,壞的能量也變成好的能量,所以沒有病氣。把病氣轉化為有用的能量,來為人體服務,這是治病的方法,這也是辯證的。所以提出來:人體沒有病氣,只是濃度的濃與淡,壓力的高與低,能量的多與少的問題,這就是人體的疾病。不管什么藥物都能起到這個作用,任何藥物都是調理濃度與壓力,濃度、壓力多少都是在空間內部運動,空間的濃度高了,以氣散之;濃度低了,以味補之。 空間醫學小方治大病(七十九) 第一節 藥物篇人體空間無非是壓力高、壓力低,壓力高,讓它行之;壓力低了,讓它慢慢運動。能量的多少,能量多的散之,能量少的補之。這里面有一個總規律,二個字:氣、味。藥物的氣和味把心臟就調整了。空間醫學四個字:胞內胞外。所以一切藥物應用的方法就是二個字:氣和味。《神農本草經》談到了氣和味,到現在,人們理解不了。氣多了,集結了;氣少了,散開了。要掌握濃度壓力的多少,應用的工具是氣味,所在的部位是胞內胞外。人體一切疾病以他們為診斷標準、應用標準,一切疾病就都治了。所以不要拿病名作為參考,什么樣的疾病都出不了這個框,所以看病快,哪一個人能出了這個標準呢?一秒鐘就解決了。如果掌握了這個方法,濃度高,低點,濃度低,高點,這就解決了。 空間醫學用藥活,靈活多變,不要拘于本草。在空間的時代,要學會空間用藥的變化,空間用藥的知識,打破一切框框,創新實屬第一,這是空間醫學用藥的精華。在用藥上,不要被疑難病框住自己,再難還能脫離人體嗎?病大得不得了,還是在人的身上。在人體上,還能脫出細胞嗎?不是胞內就是胞外,要懂得基本理論,才能夠變化。以一當百,各種藥味的分析方法都在基本法中變化,不管怎么靈活,也有它的變化規律。     …六味藥王公英、獨活、桂枝、香附、當歸、佩蘭… …空,公英;幻,獨活;通,香附;開,桂枝;燥,當歸;濕,佩蘭…
人體空間醫學,是空間醫學的組成部分,首先講什么是人體空間醫學。人體空間醫學,是利用人體空間的能量流動,達到調整細胞功能運動,恢復人體健康的目的。 人體空間能量流動作用是什么?一撞擊細胞運動,通過撞擊,恢復細胞功能,改善細胞的消化吸收;二改變空間的精微物質,從而使空間的精微物質更精微化,促進高層次的消化吸收;三使空間的微觀發生變化,統稱為空間的信息、幻發生改變,從而提取、改變空間的物質性質。舉個例子,病人做了手術,要靠輸血輸液補充所丟掉的水分和血分,甚至要超出所丟失的,做了手術的人有一個共同的感覺:沒勁,怎么沒勁呢?因為手術破壞了人體空間,使人體空間的精微物質丟失了,人體空間精微物質丟失不是靠喝人參湯、喝鹿茸湯就能補上的。 空間醫學小方治大病(八十) 第一節 藥物篇空間醫學就是研究空間精微物質,研究空間精微物質的運動,并改變空間精微物質的組織結構,與現代的醫學不同,不是直接從細胞或是腫物上下手,而是從造成人體疾病的原始原因、原始集結處下手。也就是空間的變化。智能醫學解決的是場的問題,空間醫學解決的是象的問題,解決“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兮惚兮,其中有象”的問題,空間改變恍兮惚兮的問題。恍兮惚兮,是人體好的變化,或者有不利于人體的變化,如果這方面有改變,那么要改變疾病的成因就容易了,小方就是改變空間精微物質從而達到解決疾病的目的。 空間不過是空,空間精微物質的流動,空間象風水一樣,恍兮惚兮,惚兮恍兮,是什么東西?是幻,空間的幻景,空幻在空間通暢地運動,這不是健康身心嗎?只有空、幻疏通正常,人體的細胞才開合正常,人體的細胞開合正常,人體就健康。但是,人體空間內部究竟具備什么?人體空間內部就具備水分,水分多了,需要燥;水分少,需要補充,就是空間精微物質的流通,開合疏通,水分正常。     人體要空,就是把人體內該消除的消除,該運動的運動,就空了。人體的幻,幻里頭才有東西,各種物質形成的幻,把各種物質疏通,該推的推,該掃的掃,該疏通的疏通,但是需要中焦和外焦空間的疏通,需要細胞的開合正常,需要水分的正常,因此空間醫學治病不講病名,解決這六個字就治病,空、幻、通、開、燥、濕六字訣。空間醫學用擬人的方法形容六位主藥,公英、獨活、香附、桂枝、佩蘭、當歸,最多再加上一味其他藥,就治全身的病。 公英可以疏通全身的空間,達到至空;獨活,可以掃平全身空間的一切精微物質,掃平空間的一切幻景;香附,保證中焦上焦下焦的疏通;桂枝,保證了細胞開合;佩蘭,祛除水分的方法;當歸,保證人體血液津液的疏通。空間醫學把這六味藥封為空間醫學的上品,六位藥王。這與古老傳統神農本草的上品有所不同,而且這六味藥以公英為六位藥之首,為什么呢?公英有什么用呢?為什么選舉它為首呢?公英用處很大,消炎勝過黃連,大補賽過黨參,大小空間一律過,補而不滯屬公英。黨參、黃芪都屬于補藥,用多了反而起到副作用,而公英沒有淤滯現象,能夠平穩過渡,從有到無。公英,能夠到達任何大小空間,癌癥如果轉移到骨質,它也可以到。公英是六味藥之首,是草藥之王,因此公英既可以消炎,也可以推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