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育子七不責”的說法,就是指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對眾不責,愧悔不責,暮夜不責,飲食不責,歡慶不責,悲憂不責,疾病不責。”尤其現在正是寒假,又趕上春節過年,走親戚串朋友的人很多,家長千萬不要當著親戚朋友的面當眾批評孩子。 頑皮好動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做父母的應該多關愛、欣賞、引導孩子,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的不擇時機地訓斥孩子。父母不分場合的責怪孩子,不僅影響孩子心情和性格,從中醫角度看更是傷害身體的做法。 從中醫的角度講,人的情緒活動均與肝臟有關。肝在志為怒,在液為淚,情緒激動則會出現哭泣流淚。肝藏血,為“血之府庫”,人體活動劇烈,情緒激動生氣時,肝就把所貯存的血液向機體外周輸布,以供機體活動之所需。除此之外,肝臟還具有保持全身氣機疏通暢達,通而不滯,散而不郁的作用,即肝主疏泄。 每當大人責怪孩子的時候,甭管孩子大人都難免生氣。氣機是指氣的運動,人體的氣,是不斷運動著的,具有很強活力的精微物質,它流行于全身,無處不有,無時不在,時刻推動和激發著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孩子受責、愧悔均可郁悶不舒,肝失疏泄,就可導致多種癥狀的出現,如胸肋刺痛、食欲下降、腹痛腹瀉、失眠多夢等。而這也是為什么要求家長學習古人“育子七不責”的原因。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氣機調暢,氣血和調,心情亦開朗;肝失疏泄,氣機不暢,則會表現為郁郁寡歡,情志壓抑。反之,心情抑郁,氣機失調,也會影響肝的疏泄功能,加重抑郁。由此可見,責備不僅會影響孩子的飲食,影響原有疾病的恢復,而且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和情緒,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 其實,不只是過年的時候家長們別不分場合、不分時機的責怪孩子,平時也要多注意。父母多蹲下去,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引導孩子自負其責,自備其能,給孩子營造寬松、溫馨的成長環境,從新的角度去理解、踐行“七不責”。(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兒科 陳自佳) (責任編輯:王月明) 特別聲明:本文為網易自媒體平臺“網易號”作者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觀點。網易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