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晨鐘暮鼓中初雪飄落,消融,世間萬物大約都是這樣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吧。我說:我想忘記。
佛說:放下了,就擁有了 心是什么?佛曰:心是無形無相的我,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可周遍宇宙。 燈是什么?佛曰:燈猶如心靈。謂神思明亮如燈。 人踏入凡塵,與此相隨的是兩顆在靈魂深處搏斗的心,那顆留在內心深處的心燈,也隨無形的力漸行漸遠。
善心用與生俱來的力量,慢慢牽引著我們,用萬物的靈氣來洗禮我們的靈魂,像哺育一顆小小的樹苗,渴望著有天會成為參天大樹。 惡心也用那魔鬼般的力量,在這個紛擾的世界滋長著,像一把鋒利的尖刀,時刻準備刺中我們的心。 人之初、性本善,卻為何因為周遭的環境而迷失自己?卻為何因為那些身外之物,將自己陷入無底深淵?是惡心在作祟嗎?是善心沉睡了嗎?還是與生俱來的本性漸漸迷失呢? 不可置否,在這個充滿誘惑的時代里,我們依舊可以看到善心的傳播,感受著善心給予社會帶來的顏色。 如果人們都用面具來掩飾內心,那么有誰能說清自己到底有多少張面具在臉上呢? 善心的面具,可以讓你看到藍天上的夢,惡心的面具,你看到的只是通往地獄的路口! 亙古不變的歲月,我們漸漸學會在這匆匆的流年里,追尋人的本性,尋找心之燈的源頭;卻忘了善心不就在我們的心底嗎? 佛曰: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為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則不變。 心之燈乃靈魂之燈,善是萬物之泉!惡是萬物之罪!讓善良像天空的雄鷹一樣展翅翱翔。將惡心化作一粒塵埃,拋向茫茫的宇宙吧! 十法界是佛教術語,將佛和眾生分為十大類。 十界分別是指:地獄法界、餓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羅法界、人法界、天法界、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和佛法界。 前六項稱為六凡,后四項稱為四圣,合稱為六凡四圣。 四圣是指佛、菩薩、緣覺、聲聞四種圣者的果位,乃圣者之悟界; 六凡則指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及地獄等六界,為凡夫之迷界,亦即六道輪回的世界。 四圣 佛、菩薩、緣覺、聲聞,已證解脫圣果,永離生死,不復往返六道,是出世間的四種圣人。 一、佛 佛是世、出世間,最究竟圓滿的圣者,度眾功行圓滿,達到自覺、覺他、覺滿,能夠利益一切眾生,是出世圣人中最高的境界。 二、菩薩 為“菩提薩埵”之簡稱,意為“覺有情”,謂既能自覺,又能覺悟一切有情。菩薩發大慈悲心,除了轉化自己的煩惱,并廣修六度萬行,以自利利他之行,逐漸圓滿一切功德。 三、緣覺 又稱“辟支佛”,分為二種:一種是生于佛世,聞佛說十二因緣,修證成道,稱為“緣覺”;另一種是生于無佛之世,由前世的善根,春觀百花開,秋睹黃葉落,觀自心、外境的變遷而悟無常、苦、空、無我的道理,證到緣覺果,稱為“獨覺”。 四、聲聞 聲聞修習四諦法而得證圣果。聲聞極果為阿羅漢,羅漢含有三義: 一、殺賊義,謂殺盡煩惱賊。 二、應供義,謂已斷盡三界諸惑,道高德重,堪受人天供養。 三、不生義,謂已出三界,不再受分段生死。 六凡 一切眾生,沉淪三界之內,由其所造作之罪業不同,因而輪回六道當中。 六道有善惡之別,天、人、阿修羅屬于三善道; 畜生、餓鬼、地獄屬于三惡道,亦稱三涂,即血涂、刀涂、火涂。 一、天 天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欲界天乃修十善所感,所謂十善即身不造殺、盜、淫;口不言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不行貪、瞋、癡。若修十善,又修四禪八定,將來所感的果報,即是在色界天和無色界天。 二、人 受持五戒,來世得生為人。 五戒是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若受上品五戒,則大富大貴,若只持少分戒,雖得人身,卻感貧窮或六根不具的果報。由于每一個人戒行持守不同,因此將來所得的果報就有貧富、壽夭、智愚、美丑、高矮……等不同。 三、阿修羅 過去生修下品十善,但因其持戒、修福,做種種善事時,心存瞋恚、傲慢……等惡念,有天人之福,無天人之德,遂感修羅的果報。 四、畜生 眾生因貪欲癡想心,造作下品十惡,而感畜生的果報。畜生道常為他所宰殺,或彼此弱肉強食,互相殘害,故又稱為“血涂”。 五、餓鬼 若慳貪不舍,不知布施、修福,不明白因果,不遵守戒律,多行惡事,造諸惡業,則感餓鬼的果報。餓鬼道又有勝劣之別,有福者為神,無福者常在饑餓當中,經常受刀杖驅逼之苦,稱為“刀涂”。 六、地獄 六道當中,地獄道最苦。凡造五逆?十惡、謗法破戒,皆招感地獄果報。在地獄當中,隨個人業力所感,苦報與壽命各不相同。地獄有根本地獄、近邊地獄、孤獨地獄;地獄道眾生常受寒冰或猛火的煎熬,故稱為“火涂”。 以修道而言,天道耽于游樂,修羅道雖有天之福卻瞋心重,三惡道多苦難、多愚癡,故此五道皆難修行;惟有人道,苦樂參半,智慧較高,最適宜修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