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補發一張老建筑照片:外灘信號塔。1883年由英、法租界當局會同徐家匯天文臺,在洋涇浜(今延安東路)外灘英法租界分界處建造了最初的氣象塔,1907年在原址重建新塔,每天向各國船只報告氣象。這是西班牙建筑師Atonobo設計的,存世僅兩座,另一座在挪威。1993年向東北方向整體移位20多米,現在是上海外灘陳列室,展示外灘百年滄桑。2014年10月14日清晨5:27拍攝。 徐匯濱江 過去徐匯沿江都是工廠、碼頭、車站、機場,人們無法走近江邊,多數市民并不知道徐匯和浦江有什么聯系。這里曾見證上海工業的輝煌,隨著時代變遷逐漸成為“爛泥灣”。借世博會契機這里啟動了功能轉變,企業陸續搬遷,經過幾年建設將母親河歸還市民。徐匯濱江有黃浦江第二灣之稱(見上面地圖),全天免費開放,視野開闊,風景宜人。 2015年夏秋兩次去徐匯濱江。乘地鐵7號或12號線到龍華中路,沿東安路步行1公里即可到達。接近江邊,新建住宅樓聳立路邊,據說這里的房價早已達到驚人的數字,哪里還有爛泥灣的影子。 來到江邊,盧浦大橋在東北方向,遠處隱約可見陸家嘴高大建筑。這里最大特點是不設防汛墻,將沿江路基抬高形成親水步道,游人可輕松俯瞰江面。 向南看去,大貨輪停泊江中,可看到對岸遠處的東方體育中心和跨越浦江支流川楊河的耀龍路橋。 大吊車留下對以往濱江工業和碼頭的回憶。 江甌在這里翱翔覓食。 吊車內側是濱江滑板公園。 形似白玉蘭的中國海事瞭望塔和白色帳篷。瞭望塔旁邊的龍華港橋又稱龍之脊。開放型的龍美術館(西岸館),可供公眾參與的公共空間使藝術貼近大眾。 六、前灘 徐匯濱江以及對岸的后灘和世博公園一帶是2010年世博會場所。從后灘上溯向南約2.5公里,過川楊河就是前灘地區。可乘地鐵8號或11號線在東方體育中心下車。 2010年底竣工的東方體育中心別名海上王冠,是以水上項目為主的綜合性體育場館。主體育館可容1萬5千人,游泳館和室外跳水池都能容納5千人。我們去時沒有開放,以下是在外圍所見。 還在建設之中,行人車輛都很少。繞體育中心走近江邊的前灘公園。 公園外不遠是橫跨川楊河的耀龍路橋,空氣通透,遠處陸家嘴高樓清晰可見。 從6號門進入前灘公園,游客稀少,體驗一下難得的清靜。告示牌標出各種禁止的不文明行為。 這是老遠就看到的瞭望塔。 公園的一大特色是漫步道、跑步道、騎行道三線并行,道路指引和里程標識明顯,人車分流,布局合理。沿江邊漫步,江上輪船來往,白鷺成群在水面嬉戲。 寒風中飛過藍天的水鳥形單只影。 公園里的建筑頗具特色。 江上隨處都是繁忙景象。 接近北面公園盡頭,天氣寒冷,空無一人。春暖花開時還要再來。 走出公園返回地鐵站,遠遠看見徐浦大橋,那里便是貫通45公里浦江岸線的終點。 四處工地密布。 這些工程完成后,前灘地區將成為南上海的商業中心,第二個陸家嘴。宏偉前景令人期盼。 以下是過去一年漫步浦江沿岸的記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