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紀60年代中后期,社會對美麗的提倡變得統一,“老三色”是那時服裝的色彩,“老三樣”是那時的服裝樣式。當時,軍裝成了人們的審美時尚。 不過,除了軍裝之外,上海女性還其它的美麗追求,比如假領子、的確良、絨線帽和模仿外國影星的發型等等。這次我們走進半個世紀前的往事,回往那一輩人的美麗青春年代。 只能樸素的年代 如今的上海中老年女性當初也曾是一個特別愛美的群體,也許是因為她們都共同渡過了一個不敢美麗又不甘心不美麗的青春年代。讓我們回到上世紀60、70年代上海女性的穿著。 這是意大利電影大師安東尼奧尼1972年拍攝的新聞短片,在最繁華的南京路上行人的穿著卻如此樸素。 1972年是文革年代,當時所有打扮時髦穿著漂亮的人統統都被說成是追求資產階級生活方式,尤其在1966年文革初期,穿著所謂“三包一尖”,也就是包頭、包腳、包屁股和尖頭皮鞋的人,走在大街上衣服頭發會被當眾剪掉。有些女同志真的被剪了以后哭得連路都不能走了。
軍裝風靡一時 此后十年里,上海街頭的集體衣裝是“老三色”和“老三樣”。“老三色”是藍、綠、灰,“老三樣”就是中山裝、軍便裝、人民裝。鞋店只能出售大眾化工農皮鞋,毛線的顏色從72種銳減到20種。軍裝開始風靡全國。
那時侯軍帽很時髦,甚至出現了搶軍帽的風潮。有人帶著軍帽在路上走著,后面有輛自行車從旁邊“噌”一下過去,順手一撩,帽子沒了,然后人也攆不上,因為人家騎著自行車逃走了。 軍裝成為那個時代許多男女青年的審美時尚。但軍裝也不是人人都穿的到的,沒有穿到的人就會很羨慕啊,因為覺得穿出去很神氣,或者還會偷偷向有的同學借穿一下“過過念頭”,就這樣也覺得很高興了。 軍裝風靡一時 八一扣 ![]() 審美暗流悄然涌動 ![]() 不過,在軍裝流行的那個動蕩的年代里,許多審美暗流仍在上海的各個角落,悄然而又頑強地萌動著。很多被稱為“逍遙派”的上海人,偷偷裁起了衣裳,織起了毛線,繡起了花兒。
那時候上海女孩子差不多人人都會做衣服,因為商店里買來的成衣款式單一,而女孩子自己動手做,式樣就可以有些小小的變化。很多女孩會照著阿爾巴尼亞畫報自己裁剪衣服,這個歐洲小國當時被稱為歐洲的一盞社會主義明燈,學習阿爾巴尼亞服飾也為上海姑娘們找到了一個愛美的理由。 作家孫孟英所撰寫的反映老上海風情的系列書籍中,有一本就是《老上海理發師》。孫孟英至今還留存著很多珍貴的老照片,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那個時代上海人的發型。 說句心里話,當年很多人還是要漂亮的。雖然理發店不能吹頭發弄發型了,有人就在家里用火鉗自己夾,把頭發夾得服帖一點、夾出波浪來、夾出一些彎曲來。 當時好多人沒有油,哪能辦?用凡士林擦!還有更好笑的。有些小年輕頭發洗好了以后,就買了大餅油條,用上面的油往頭上擼啊擼,擼了敞敞亮,梳成一個小分頭。 每年春節前夕,上海理發店的生意特別火爆。那時侯的理發店一到過年就人山人海,整個理發店都是天天排隊的,一直到晚上十二點鐘。然后第二天凌晨一點鐘,天還沒亮,又有顧客來排隊了,當時雖然是不好燙頭發的,但是大家出于愛美之心,還是要把頭發弄得漂漂亮亮,起碼要保持整潔,看上去精神利索,這是那個年代的人們追求美麗的方式。 ![]() 的確良和假領頭 ![]() 上個世紀70年代,的確良風靡全國,因為的確良的面料挺刮、耐穿、免燙,深受百姓的青睞,雖然“的確良”的價格要比棉布價格高出很多,但商店里只要一有貨源,就會被搶購一空。 的確良當年很受歡迎,商店里只要一有就被搶購一空 當時上海還因此發生過一件慘劇。1968年6月16日這天,位于上海石門二路的原紅纓服裝店有一批的確良襯衫上柜供應,大批顧客蜂擁而至,結果商店的櫥窗玻璃被擠碎了,造成了1死6傷的慘劇,為買的確良襯衫而不幸去世的是一位女教師,那年她才40多歲。 所以,當時有些愛時髦的人由于經濟能力有限,不可能去買很多的的確良襯衫,于是就自己做幾個的確良的假領頭輪流來穿,每天都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假領子還分好幾種,有尖領有圓領,有的還裝花邊假領頭。每天以領子為標準“翻行頭”,穿哪件衣就配哪個假領子,要自己搭配的。 不過穿假領子的人外面的衣服是不能脫的,一脫就露餡了。當時外貿談生意,一到賓館人家外賓都脫衣服,穿一件襯衫,我們不敢脫,脫出來假領子多難看啊,哪怕實際上汗淌淌滴,也只好講不熱不熱。 除了的確良襯衫外,一些愛美的女性還會私下里偷偷穿當時不能穿的傳統旗袍。古美社區旗袍沙龍創辦人汪薇玉,年輕時和她的姐姐汪薇音就有這樣的記憶,兩姐妹的母親是名門之后,大家閨秀,解放前她曾經擁有很多昂貴的旗袍,不過當時她早已把旗袍交到單位。可是,當姐妹倆在箱底發現了三件漏交的旗袍后,兩個乖乖女背著母親做了件當時來說膽子很大的事——把窗簾拉上,把門鎖上,兩個人就在家里換穿母親的旗袍,兩個人你欣賞我欣賞,覺得這衣服真漂亮,可惜只能偷偷在家里穿。 不久,母親發現了姐妹倆的小秘密。原本,姐妹倆以為會挨罵,可母親的態度卻出乎意料。汪家兩姐妹回憶起來說:
妹妹們的喜好也鼓舞了大哥,于是,他也偷偷穿上了西裝照相。如今我們仍能從發黃的相片上看到,簡陋的窗簾后那身著西裝年輕英俊的面龐。 ![]() “垃三垃三” ![]() 除了青澀的快樂外,因為追求美麗而導致的悲劇故事也不時在這個城市上演。當時上海話中有個詞叫 “垃三”,有些渴望展示自己的美麗和魅力的上海女子,常被冠以這樣的貶義詞。那個年代“垃三”就是一種綽號,比如形容女流氓,叫她“垃三垃三”。 馬尚龍丨《現代家庭》雜志主編、《上海女人》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