樁是靜中拳,拳是動中樁 練習形意拳能夠強身健體,防身自衛。形意拳的特點是快速穩健,實戰性強;嚴密緊湊,快慢自如;拳功并練,內外合一。 對于太極拳的強身健體功能,人們了解得比較多,但是對于形意拳的強身健體功能,人們了解得就不多了。實際上,形意拳并不是只適合青壯年練習,老年人也可以練習。形意拳的勁力有明勁、暗勁、化勁。中老年人為了健身練習形意拳,可以多走走暗勁,速度可以慢一些,動作可以柔和一些。從形意拳的三體式站樁,到五行拳的練習,對人體的肢體和五臟六腑都是有很好的調養鍛煉效果的。因此,練習形意拳,既能強身健體,又能防身御敵。 形意拳的五行拳側重于練習五臟,而三體式站樁則是把身體的姿勢調整好,做到頂、扣、圓、敏、抱、垂、曲、挺八個字,久站能使人產生全身的整體力,同時樁步穩固,如釘植入木,內氣也能聚入丹田。由于丹田內氣飽滿,就能夠疏通經絡,營養周身,達到氣血暢通,這樣自然而然的就能做到身體健康。另外,樁功雖然是在靜中練習的,但是通過練習樁功能夠使人腰部、脊背的肌肉有力,身法能夠進退迅速,閃展騰挪,左右回環,旋轉自如,最后落地生根,也就是拳論中說的“滿地亂點皆步法”。久練樁功,腿部肌肉就會發達有力。由于腿部有力,因此動作起來發動極快,能夠做到“拳打丈外不為遠,要緊只在咫尺間”。 形意拳象形取義,講究直取快攻。為此,練習形意拳特別講究功力,所以說,形意拳的練習是拳功并練。所謂的功就是三體式樁功,當然,形意拳有很多樁功,但是,最核心的是三體式,有“萬法不離三體式”的說法;所謂拳就是五行拳、十二形拳、連環拳等拳術套路和刀、劍等器械套路。“拳功并練”就是要求練習形意拳不能片面地強調一方面,而是樁功和套路都要練習。以前練習形意拳要先練三年樁,現代教學,我認為沒必要那么拘泥,可以在站樁的過程當中把五行拳、十二形拳逐步教授,與三體式樁功結合練習,同樣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對于現代人來說,單純地練習三體式樁功確實比較枯燥,有很多人會知難而退,而三體式和五行拳結合練習,則會提高人們的練習興趣。 站三體式講究內三合與外三合,也就是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練習形意拳,初級階段要拳和樁功并練,到了中高級階段,要注重三體式樁功的練習。我認為,站樁是靜中的拳,而練拳則是動中的樁。這是因為雖然是站樁,但是要靜中求動,周身有一觸即發之勢,內外合一,心意一動,意到氣到,氣到力到,能打出內外合一的整體力。總之,練習形意拳要拳功并練,所謂“有內無外不成拳,有外無內難成術”,就是說總是站樁不練拳是不成的,只是練拳不站樁也不成。 從根源上說,三體式源自“道自虛無生一氣,便從一氣產陰陽,陰陽再合成三體,三體重生萬物張”這一唯物之理,練習三體式能平秘陰陽,疏通經絡,培育元氣,壯內強外。這里所說的三體,是指“天地人三才之象”。宇宙的三體為天、地、人,形意拳的三體式樁功就是依據形意拳拳理、拳法的基本特征和要求,效法《周易》的“三才”之理,集拳理、功法、拳法于一體,創造出來的。這個三體式既符合生理養生,又符合技擊原理,它把人體的各個部分組成一個圓滿的姿勢,內外兼修,拳功并練。 具體講來,三體是指頭、手、足。頭手足化出根中梢三節,即頭、脊背、腰三節,肩、肘、手三節,胯、膝、足三節。每個三節中又可分出三節,層層化生,乃至九重。形意拳雖然千招萬式,但是皆出于三體式。通過三體式的鍛煉,可以使周身上下各個關節、骨骼、筋膜、肌肉、皮毛等,無不意氣充盈,富有韌性。內氣充實于丹田,運行于周身,再加上五行拳等拳法的練習,自然能獲得健體強身,防身自衛的功效。 至于三體式的練習方法,古譜有“八字訣”,現簡介如下。 1.頂:頭上頂,手外頂,舌上頂,是為三頂。 2.扣:兩肩扣,手足扣,牙齒扣,是為三扣。 3.圓:脊肩圓,前胸圓,虎口圓,是為三圓。 4.敏:心要敏,眼要敏,手要敏,是為三敏。 5.抱:丹田抱,心氣抱,兩肋抱,是為三抱。 6.垂:氣下垂,兩肩垂,兩肘垂,是為三垂。 7.曲:兩肘曲,兩膝曲,手腕曲,是為三曲。 8.挺:頸項挺,精神挺,膝蓋挺,是為三挺。 這八個字言簡意賅,是我們練習三體式樁功的指導原則。總之,練習好三體式,意氣力合為一體,丹田元氣充實,陰陽平秘,內外合一,既可鍛煉意志,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又可提高技擊實戰能力和應變能力。它是習練形意拳終生都要鍛煉的功法。(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