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邑古村已有360年的歷史,在這里你可以欣賞到彝族傳統民居,民族文化和古樸的民風民俗。這里山清水秀,彝族人的好客,不得不說可邑小鎮是我走過感覺最像世外桃源的小村莊。 壁畫也可以說是可邑小鎮里的一大亮點。行走在村子里你會發現這里很多住戶家外的墻壁上畫著生動的壁畫。這些壁畫有彝族人傳統的音樂舞蹈及事物,也有今年來農村淘寶帶來的致富路。 行走在這猶如世外桃源般的寧靜山村里,你都會覺得連呼吸都是那么的暢快,沿路邊走你會發現這里很多住戶房子結構各不相同,有磚混結構住房,有磚木結構住房,有土木結構住房,其實也說明了村民們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了。 在這個未被商業化侵蝕的小鎮內生活的基本都是當地的彝族人,而且來到這你可以看到當地人基本都是身穿他們的民族服飾,不會說是臨時為了迎接客人而換裝,這就是他們最自然的生活狀態。 很多可邑小鎮的當地人們現在已經與農村淘寶合作起了一個大合作,他們將自己本地特有的農作物及其他特產都通過淘寶銷售到了全國各地,在也沒有滯留的問題,從而也讓他們的生活上了一個大臺階。 在可邑小鎮基本沒有看到有外來的車輛駛入,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里才能保持著彝族最原生態的生活,路邊的手扶拖拉機更讓我回想到了曾經兒時淘氣玩耍的場景,偶爾孩子們的嬉戲打鬧聲劃破了這安靜的小山村。 可邑小鎮四面環山,山頭都不是很高。但這里四季如春,氣候宜人,鳥語花香,世世代代生活在在這里的彝族人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卻在創造著屬于自己簡單的幸福生活。 遠處的山頂上就是可邑小鎮的守護神:虎嘯山林。 舞蹈也是是彝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每當游客來到這里的時候,在可邑小鎮的廣場上便可以欣賞到當地的彝族舞蹈。 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的欣賞彝族舞蹈,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舞蹈內容也是不一樣的。在歡快的音樂聲中男男女女舉著相同的動作跳躍著。 彝族人在舉行祭祀祖先的時候變會跳著歡快的木鼓舞,在這里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古時,有個能歌善舞的彝族美麗姑娘,有一天,她在洗瓦罐,無意間拍打了罐口,瓦罐便發出了咚咚的聲音。她覺得很好聽,在上山砍柴時便取回了一根空心樹,蒙上羊皮,用木棍一敲,其聲音特別悅耳動聽。從此以后,彝族人民就有了自己的鼓和跳花鼓的活動。 彝族舞蹈有五種類型,分為打歌、跳弦、羅作、跳三弦、披氈舞。前四類舞蹈源于彝族古代生活,第五類模仿鷹、熊的舞蹈,與彝族古代的多神和圖騰崇拜有關。 由于阿細跳月舞蹈強度比較大大,特別是彝族男人在跳舞的時候還要肩挎四五公斤重的大三弦,邊彈,邊唱,邊跳,基本一個舞蹈下來早都累的滿頭大汗了。 阿細跳月舞蹈其實就是女方拍著清脆的掌聲,列隊與男方歡歌起舞,曲調合著舞步,弦聲扣著心聲,間或爆發“哦!哦!”的吼聲。其音樂為宮調或大三度五拍節,歡快熱烈,粗獷奔放。舞蹈步法似踏火彈跳,先用一只腳跳三下成三拍,雙腳落地成四拍,再換另一只腳起跳,如此不斷反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