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簡單的介紹了PNF技術的基本操作和特殊技術,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對角線模式中的單側模式的治療技術。 1、單側模式 ⑴頭頸模式 頭頸模式可以直接治療頸部和胸部的功能障礙,也可引導軀干的運動,訓練軀干肌。頭頸模式包括屈或伸、側屈和旋轉三種運動成分。 ①左屈模式 患者取坐位、仰臥位和俯臥位均可,起始位是頭頸后伸、右旋伴右側屈曲,治療師左手掌尺側對著左側下頜骨下面向上施加阻力,右手掌對著頭頂右側前面額部向下施加阻力以控制旋轉,指導患者由右上方注視轉向左下方的同時,讓患者頭向左,向下屈,用力,屈、轉、再用力,再屈、再轉......直至所有的協同肌都充分收縮為止,終止位為頭頸前屈、左旋伴左側屈曲。 ②右伸模式 患者坐位,仰臥位和俯臥位均可以,起始位是頭頸前屈、左旋伴左側屈曲,治療師左手掌尺側在左側下頜骨前面向下加阻力,右手掌在頭頂右側后面向上、向左施加阻力,指導患者頭向右、向上伸,轉、用力、再伸,再轉......直至協同肌都充分收縮為止。終止位是頭頸后伸、右旋伴右側屈曲。 ③右屈模式 患者取坐位,仰臥位和俯臥位,起始位是頭頸后伸、左旋伴左側屈曲,治療師左手掌尺側對著右側下頜骨下面向上施加阻力,右手掌對著頭頂左側向下加阻力以控制旋轉,指導患者頭向右、向下屈,屈、轉、再用力、再屈、再轉......直至所有協同肌都以充分收縮為止。終止位為頭頸前屈、右旋伴右側屈曲。 ④左伸模式 患者取坐位、仰臥位或俯臥位均可,起始位是頭頸前屈、右旋伴右側屈曲,治療師左手掌尺側在右側下頜骨上面向下施加阻力,右手掌對著頭頂左側后面向上、向右施加阻力,知道患者頭向左、向上伸、用力、伸、再用力、再伸......直至所有協同肌都充分收縮為止。終止位是頭頸前屈、右旋伴右側屈曲。 ⑵肩胛帶模式 肩胛骨與其相關肌肉參與控制和影響頸部和胸部的功能活動,同時也增加了上肢功能活動時的穩定性。肩胛帶模式包括前伸—后縮和前縮—后伸兩組對角線運動。 ①前伸模式 患者取側臥位、髖關節和膝關節均屈曲90度,脊柱維持正常位,頭頸居中,肩胛骨居中立位,無旋轉,運動時肩胛骨盡量向上、向前移動,治療師將手放在肩關節和喙突的前面,另一只手從腋下持握,兩手手指相疊加,在患者肩胛骨做前伸運動時施加阻力,并指導患者肩胛骨向上、向前用力拉,進行反復持續運動,直至協同肌都充分收縮為止。 ②后縮模式 患者取側臥位,髖關節和膝關節均屈曲90度,脊柱維持正常位,頭頸居中,肩胛骨居正中位,無旋轉,運動時,肩胛骨向后、向下移動,治療師將手交叉,掌根抵在肩胛骨的脊柱緣上,知道患者肩胛骨向后、向下抵抗治療師施加的阻力。 ③前縮模式 患者取側臥位,與前伸位置相同。治療師一只手從后面握住肩胛骨的外側緣,另一只手從前面握住喙突,知道患者肩胛骨向下推,直至所有協同肌均充分收縮為止。 ④后伸模式 患者取上述相同位置。治療師雙手疊加在一起放在斜方肌上,掌根抵在肩胛骨上緣,囑患者肩胛骨做向上、向后聳肩動作。 ⑶骨盆模式 骨盆可以增加下部軀干和下肢功能活動時的穩定性,對骨盆的訓練可以間接的治療頸部和上部軀干的功能障礙,骨盆模式主要包括前伸—后縮和前縮—后伸兩組對角線運動。 ①前伸模式 患者取坐位、站立位和臥位均可,治療師雙手交叉疊加,放在髂嵴上,施加的阻力向后、向下。 ②后縮模式 患者取前伸模式的體位,骨盆向后、向下運動,治療師雙手疊加在一起,掌根放在坐骨結節上,手指朝著對側的肩關節,阻力的方向是向前、向上推。 ③前縮模式 患者取側臥位,屈膝、屈髖,治療師一只手放在髂骨上,手指位于髂嵴前,阻力方向向后向上,另一只手放在膝前,手指向后施加阻力。 ④后伸模式 患者體位同前伸模式,骨盆向上、向后運動,同側軀干縮短。治療師雙手疊加在一起,掌根放在髂嵴上,阻力方向向下、向前,囑患者骨盆向上、向后抵抗治療師施加的阻力。 ⑷上肢模式 上肢模式主要是應用與治療肌無力、協調障礙和關節活動受限而引起的功能障礙。上肢模式包括屈曲—外展—外旋和伸展—內收—內旋、屈曲—內收—外旋和伸展—外展—內旋兩組對角線運動。 ①上肢屈曲—內收—外旋模式(上肢D1屈) 患者取仰臥位,起始位為肩胛骨下壓、內收、旋轉,肩關節伸展、外展、內旋,前臂旋前,腕關節伸展并尺偏,手指伸展、外展。治療師左手放在患者的右手掌內,這樣可以引發抓握和腕關節向橈側屈曲,右手放在患者前臂上端的前面,控制旋后和近端的運動,囑患者向上、左拉治療師的手,持續間斷的用力。終止位為肩胛骨抬高、外展、旋轉,肩關節屈曲、內收、外旋,肘關節屈或伸,前臂旋后,腕關節屈曲并橈側偏,手指屈曲、內收。 ②上肢伸展—外展—內旋模式(上肢D1伸) 患者仰臥位,起始位為肩胛骨抬高、外展、旋轉,肩關節屈曲、內收、外旋,肘關節屈或伸,前臂旋后,腕關節屈曲并橈側偏,手指屈曲、內收。治療師右手放在患者手背的尺側,左手放在患者前臂背面上端的尺側,囑患者手張開,向下、向右以抵抗治療師施加的阻力。終止位為肩胛骨下壓、內收、旋轉,肩關節伸展、外展、內旋,肘關節屈或伸,前臂旋前,腕關節伸展并尺偏,手指伸展、外展。 ③上肢屈曲—外展—外旋模式(上肢D2屈) 患者仰臥位,起始位為肩胛骨下壓、外展、旋轉,肩關節伸展、內收、內旋,肘關節屈或伸,前臂旋前,腕關節屈曲并尺偏,手指屈曲、內收。治療師左手放在患者右手和腕關節背面的橈側,右手放在患者前臂上端背面的橈側,囑患者手張開,上、右拉治療師的手。終止位為肩胛骨抬高、內收、旋轉,肩關節屈曲、外展、外旋,肘關節屈或伸,前臂旋后,腕關節屈曲并橈偏,手指伸展、外展。 ④上肢伸展—內收—內旋模式(上肢D2伸展) 患者仰臥位,起始位是肩胛骨抬高、內收、旋轉,肩關節屈曲、外展、外旋,肘關節屈或伸,前臂旋后,腕關節屈曲并橈偏,手指伸展、外展,治療師右手放在患者手掌內,左手放在前臂上端前面的尺側控制旋前和近端的運動,囑患者向下、左抵抗治療師施加的阻力。終止位為肩胛骨下壓、外展、旋轉,肩關節伸展、內收、內旋,肘關節屈或伸,前臂旋前,腕關節屈曲并尺偏,手指屈曲、內收。 |
|
來自: 昵稱34246721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