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體檢的人不少,但很多人都主動放棄了直腸指檢這類常規項目,總說:“我都沒毛病啊,這個就不用檢查了。”
這回,小編可要給你提個醒兒:再不注意,小心腸癌! 一、羞羞的直腸指檢,成年人都要重視 直腸指檢,也叫肛診,民間號稱一指禪功,醫生用一根手指伸進患者肛門進行觸摸,不需任何輔助設備的重要臨床檢查方法。以下是直腸指檢的主要幾個姿勢,有些還挺奔放的…… 作為一種簡便、經濟、準確的檢查手段,小到息肉、痔瘡,大到癌癥等疾病,都可以通過直腸指檢來發現;尤其在發現直腸肛管及其周圍惡性病變中,還是很有優勢的。
可是這么重要的檢查,很多人在體檢時卻選擇放棄。大多是覺得害羞、害怕。至于傳統近2米長的腸鏡深入內部檢測腸癌,更是讓人膽戰心驚,不少人不到萬不得已,根本不去醫院檢查。 腸鏡檢查
不是嚇你,如果你了解到腸癌的嚴重后果,下次體檢就不會繞過“爆菊”這類檢查了。 二、他們忽略早篩患上直腸癌,最年輕的才18歲 直腸癌在早期一般沒有明顯癥狀,很多患者確診的時候其實已經是中晚期了。 案例1:丁俊暉的母親在今年春節病逝,來不及享清福 作為丁俊暉成才之路最堅強的后盾,丁媽媽一直在丁俊暉身后默默付出。從含淚變賣唯一的房產助他延續打球之路,到獨自前往英國照料小暉生活起居,丁媽媽無不燃燒著自己熊熊的母愛。
近幾年丁俊暉商業價值陡增,年收入千萬元以上,身家已經過億生活無憂。而且小暉有了賢妻張元照料,丁媽媽也能到了享清福的時候。然而,丁媽媽卻在2015年7月被檢查出身患直腸癌,與病魔抗爭一年多,最終這位培養了中國的斯諾克世界第一的偉大媽媽還是過早的離開了,享年55歲。
案例2:18歲的女大學生,5個月就被癌癥奪去了生命 剛上大一的小婷,之前也是拉稀,但是不當回事。后來腹痛被送到醫院,手術打開腹腔一看,腫瘤都已經轉移到了整個腹腔,腫瘤把她腸子都已經堵牢了。
大約5個月后,接受了姑息治療的女孩還是離開了人世。讓人唏噓地是,上面的兩個人,都有結腸癌的家族史,腫瘤的幾率高于正常人五倍。但卻沒能引起他們對自己的關注。 同其它一些癌癥一樣,直腸癌也開始呈年輕化趨勢,不但讓白發人送黑發人,也讓子欲養而親不待。
如果你之前從沒了解或重視過這方面,現在開始要提高意識了。 三、哪些人尤其需要注意預防直腸癌?
高危人群:
一般危險人群: 50 歲以上,但是無腸道癥狀、腸癌家族史、炎癥性腸病、腺瘤性息肉、腸癌病史者等。 除了直腸指檢這類常規檢查,早癌檢測可以快速幫助患者早期發現大腸癌。如果篩查不及時,一發現就是中晚期,再高的治療手段也是回天乏術。 中國腸癌發病人數占全世界的18.6%,死亡人數占全世界的20.1%,兩項均居世界第一。而且中國大腸癌的發病率正在以每年4.2%的速率快速上升。反觀曾經發病重災區的美國:1975年-2000年,結直腸癌發病率下降22%,其中50%是由于結直腸癌篩查的開展;死亡率下降26%,53.2%是獲益于結直腸癌篩查。 四、比常規檢查更快速檢測腸癌的辦法 如果你和你的家人屬于上面所列的易患病群體,小編給你推薦一種更快的有效檢測辦法:常衛清基因檢測。
可提早5年發現癌前病變。 腸道脫落細胞中含有早期癌變基因信號,可以通過分子檢測手段及時發現,常衛清是基于糞便DNA分析的早癌篩查技術,利用6個靶基因、24個突變位點、3種檢測手段,可提早5年發現癌前病變,根除癌癥。
篩查方法安全方便不羞羞 鑒于一般人對傳統檢測手段的依從性較差,浙江大學腫瘤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鄭樹教授推薦通過該手段提高腸鏡順應率和腫瘤檢出率:不但篩查方法比較安全,操作起來也比較方便。
不想坐以待斃,不用和死神賭運氣,基因檢測能直接掀牌,明確告訴你有沒有致病基因,最具切身沖擊的是懷疑有家族遺傳性疾病,生活習慣差或家族性癌癥的當事人。別讓悔恨和遺憾,帶走你和身邊的人。
戳下圖即可購買檢測服務 下單送價值69元家用便潛血自測神器 有任何疑問可在評論區留言咨詢 PS:預防腸癌,加份重疾險更有保障,最低50元即可享受10萬元保額,可保50種重大疾病。 |
|
來自: 昵稱27713597 > 《防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