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祝玄沖--講于中醫祝華英十二經脈二群: 465852839 最近臨床治療了一些有意思的病例,把比較有特色有啟發的病例分享給大家。 女,36歲,廣州人。患系統性紅斑狼瘡多年,在患病十幾年間,尿蛋白一直偏高,觀顏面、額頭有大量紅色斑塊。平時容易疲乏,氣短,如果曬到太陽光或者吃刺激性食物則病情加重。畏熱,熱后容易出汗,易口渴,出汗特別是左側頭部更為明顯;咽喉有少量粘痰。十幾年間一直中西醫各種治療,現在吃西藥激素治療。舌質淡、略瘦小、苔中下部略白,舌下絡脈略有怒張。 系統性紅斑狼瘡在傷寒雜病論里面稱為陰陽毒,陰陽毒語出《金匱要略》。為感受疫毒,內蘊咽喉,侵入血分的病癥。分陽毒和陰毒,陽毒因熱壅於上,以面赤斑斑如錦紋、咽喉痛、吐膿血為主要癥狀;陰毒乃邪阻經脈,以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為主要癥狀。陰陽毒之陽毒在傷寒雜病論里面以升麻鱉甲湯治療,病人在以前已經吃過這個方,療效不顯。 此病脈象如下:左右人迎皆三盛有力,大脈口三倍,左脈口沉略顯細,沉取略有勁象,右脈口沉而細微,寸部不顯。 人迎三盛,病在足陽明,為非常典型的陽明病脈與病癥。陽明病是發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陽明熱毒,熏蒸于上,則面部額部多紅斑。遇到陽光會增加表熱,故病情加重。同時陽明病四大證里面有大熱大渴,大汗脈洪大。此患者逢熱則汗、怕熱而口渴是陽明證的典型特征。對于陽明經熱,傷寒論里有大小白虎湯可以應用。大白虎湯者,為竹葉石膏湯,小白虎湯者,為傷寒論里之白虎湯。 遂以竹葉石膏湯加減治療,處方如下: 生石膏25克、清半夏15克、竹葉12克、生薏米30克、升麻10克,連翹15克、大青葉12克、當歸12克、茯苓15克、黨參25克、白術20克、桃仁7克、桔梗15克、生甘草6克 因為患者有氣短乏力,所以用黨參;有白苔和粘痰所以用白術、桔梗、半夏,半夏本身是竹葉石膏湯原方所有;用升麻是因為升麻本身可以入陽明清熱解毒化斑,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里面治療陰陽毒之陽毒以升麻為君,所以我也用之。用連翹、大青葉清熱解毒,尤其是大青葉,清解六腑熱毒的同時能涼血消斑,可謂正合病機。從脈象用當歸入左脈口補血活血,桃仁入陽明活血,因為從脈癥看患者還有血瘀之象,久病多瘀。患者吃藥三付后,臉上紅斑消退百分之八九十,感覺沒有象以前那么畏熱,睡眠與胃口 正常,只是汗液還是較多,此陽明病熱毒未凈的緣故,原方加重竹葉與大青葉用量,繼續服藥。 為什么講這個醫案呢, 因為這個醫案凸顯了脈象的重要性,非常簡單的人迎三盛病在足陽明。直指疾病病因,為什么前面這么多醫生不能對癥治療呢,要不套用傷寒原方,原方不應,則無可奈何,不知道從脈從癥,靈活辨證治療。這個病從脈癥看陽明熱毒無疑問,只要對癥治療終究會獲得療效。所以臨床精通了脈法脈理,很多疑難疾病的辨證其實很簡單的。 請問老師怎么用大白虎湯?不用小白虎湯呢? 答:因為這個病還有痰癥,竹葉、半夏配合能化陽明熱痰,臨床治療熱痰有竹茹、竹瀝、天竺黃,都是以竹清化熱痰。《本草經疏》里面注解竹葉說:陽明客熱,則胸中生痰。痰熱壅滯,則咳逆上氣。竹葉辛寒能解陽明之熱結,痰自消,氣自下,而咳逆止。仲景治療傷寒發熱大渴,有竹葉石膏湯,無非假其辛寒,散陽明之邪熱。 問:老師 , 前面說她舌質淡、略瘦小、苔中下部略白------是何故?本是陽明熱盛 ,舌苔為啥是略白的? 舌質淡而不紅 ,學生愚鈍,麻煩老師講解一下。 答:陽明太過則太陰不及而虛弱,此患者右脈口虛弱明顯,為脾肺氣虛運化不及,故生痰濕而苔白,脾胃不和,運化不利則氣血不生,故經血少而舌體瘦。從脈從癥當著眼于陰陽表里兩面偏盛偏衰。 問:學中醫有什么總的原則呢? 答:謹熟陰陽,無與眾謀。 所謂陰陽之道,都在十二經脈的表里對立升降、互絡互生運動里。 人身的陰陽只有五臟六腑而已,五臟六腑無非表里相配,六對陰陽。而五臟為陰,六腑為陽。表里臟腑之間的經氣對立升降往來就是陰陽二氣之運動。在《靈樞》第九篇里,講持其脈口人迎,陰陽有余不足,天道畢矣。而人迎侯六腑,脈口侯五臟。陰陽有余不足不都在臟腑表里相合這里嗎?有多復雜呢? 調平了身體左右、表里的陰陽經氣,一身的陰陽自然平和。中醫體系被后世的醫家越分越細,越分越雜,搞的臨床無可適從,不如守其核心陰陽,臟腑表里陰陽相合,一切疾病不都在五臟六腑十二經脈嗎?我們治病就從表里陰陽論治,審癥求因也是。 問:師父您好!這醫案看癥狀是陽明熱癥但舌質淡怎解?脈口脈沉而細屬寒像此為假寒真熱?如是我看癥狀會用白虎湯,但脈象就不太敢用了。 答:她是人迎盛大啊,人迎侯六腑,她是六腑有余而脈口不及。舌淡苔白是脈口太陰脾肺氣虛運化不及的臨床癥狀。所以當分清楚陰陽兩面的脈象。 嗯,謝謝師父!我被困在脈口脈了。這么說我就明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