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起拿起手中的筆,沿著抗日根據地銀行的足跡,繪出一幅戰時銀行發展的畫卷。一部反法西斯戰爭的金融史,就這樣呈現在我們面前…… 1937年“七七”事變后,抗日戰爭爆發,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促成了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實現了全民族聯合抗日的局面。八路軍和新四軍開赴敵后,開辟和擴大了抗日戰爭根據地。這些根據地大都建立了銀行,發行了貨幣,開展了對敵斗爭。那么,這些根據地的銀行究竟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本刊記者專門采訪了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宣傳部的馬林。他在錢幣博物館任副館長時,便從黨史的角度對抗日戰爭時期的金融史做過深入研究,也曾深入實地考察,在根據地金融方面有著許多重大發現和突破,如今他是人民銀行金融史寫作組牽頭人。 “不管是打游擊,還是打蘑菇戰,軍隊靠什么?得有自己的銀行。我們能取得戰爭的勝利靠‘三子’——槍桿子、錢袋子、筆桿子。銀行就是我們的錢袋子?!?/p> 沿著時間和地域編成的經緯,馬林的講述把記者帶回抗戰年代。 陜甘寧邊區銀行 在革命中心擔當重任的陜甘寧邊區銀行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金融工作,在抗日當中對根據地的經濟、民生、軍費的供給都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瘪R林說。 先來看下陜甘寧邊區銀行。陜甘寧是中共中央歷時13年的所在地,是中國革命的中心。服務于戰爭需要的陜甘寧邊區銀行發行邊區貨幣,開展各項業務,為支援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陜甘寧邊區銀行是在1937年9月,陜甘寧根據地工農政府正式更名為陜甘寧邊區政府之后,也就是同年10月成立的,是由當時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西北分行改組建立,曹菊如任第一任行長,總行設在延安,并先后在綏德、三邊、隴東、關中設有四個分行。 陜甘寧邊區銀行的基金開業時為10萬元,主要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西北分行結存的現金和儲備的金銀首飾等。1941年春,陜甘寧邊區政府撥給資金120萬元充實銀行資本。到當年夏天,連同陜甘寧邊區銀行的自身積累加上政府的投資,陜甘寧邊區銀行的資本金總計達到400萬元。 陜甘寧邊區銀行業務工作的重點隨著當時的軍事、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而有所側重。陜甘寧邊區銀行在三個不同時期就有不同的任務。 陜甘寧邊區銀行成立初期,陜甘寧邊區財政經濟的基本方針是“休養民力,爭取外援”,這也是陜甘寧邊區銀行的基本方針,是銀行工作的出發點。這一時期,陜甘寧邊區銀行主要是吸收存款,配合中央轉撥來的部分八路軍軍餉經營光華商店,以期達到積累資金的目的。發放貸款、代理金庫、匯兌等業務也逐步開展。 1940年以后,形勢發生了變化,為了沖破國民黨的封鎖,在黨中央“自力更生、自己動手,生產自給”的方針下,陜甘寧邊區銀行任務調整為:發行貨幣,調劑金融,支持財政,投資生產,扶助貿易,穩定物價,代理金庫,經理公債,支援戰爭。 中國共產黨當時執行的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陜甘寧邊區銀行成立初期沒有發行貨幣,邊區市場上流通的主要是國民黨發行的法幣。由于當時國民黨政府撥付八路軍的軍餉多為大面額的法幣,市場上缺少與之相輔的小額貨幣,貨幣流通不暢?!靶∶骖~的嚴重緊缺,國民黨就是拖著不給,或許是因為制作成本比較高?!瘪R林介紹,在這種情況下,陜甘寧邊區銀行于1938年6月以所屬光華商店名義發行光華商店代價券,面額為2分、5分、1角、2角、5角,到1941年發行的最大面額為7角5分。光華商店也就成為這一時期一個引人矚目的名字 1941年1月,“皖南事變”發生后,國民黨政府停發八路軍軍餉,并加強對邊區的包圍封鎖,邊區財政遇到嚴重困難。同年1月30日,邊區政府發布禁止法幣在邊區使用的命令,2月18日授權邊區銀行發行陜甘寧邊區銀行券(簡稱邊幣),并集中邊區的法幣向國民黨統治區購進物資,嚴懲破壞金融的活動,擴大邊幣流通。1944年7月1日,中共西北財經辦事處決定發行陜甘寧邊區貿易公司商業流通券,并規定以商業流通券每元相當邊幣20元的比價陸續收回邊幣,商業流通券實際上仍由邊區銀行發行。 陜甘寧邊區貿易公司商業流通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