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葡萄酒在各種應酬聚會場合,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 座位側前方,放著一高腳杯葡萄酒,說話時,總讓人看起來煥發光彩。說到高興之余,拿起酒杯敬酒,酒杯相接,發出“叮叮”清脆聲,這不,感情又升溫了。 在這些場合,免不了評價葡萄酒。有些人,會用各種品酒詞,如單寧、香氣、酒體來評判葡萄酒。也就些人,會進行類比,這款酒,好像奔富的酒款,這個像,那個像的。 但還有些人,不說則已,一說驚人。比如,他說這款紅酒比較好,是因為它的風土比較好,之后又說出幾句論證的話來。 有時候,看一個人懂不懂行,識不識貨,并不在于他演說式的長篇大論,滔滔不絕的口才,在于他是否說到點子上。 對我們葡萄酒從業者來說,不僅要會營銷,還得懂葡萄酒知識。 學習葡萄酒的過程很辛苦,我們要記住各個葡萄品種,不同的品種在各個國家產區的特點,諸如香氣、酸度、單寧、酒體等等。 必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明白各個產區的氣候條件、環境狀況,記住各產區的地理特點、地形位置。這些都是影響葡萄酒品質的重要因素。 又要簡略地通曉各國語言,懂得一些英語、西班牙語、德語等,不僅要簡單看得懂,很多時候,跟客戶解釋時,更要發音標準,這才顯得專業。 要了解一些故事、段子,葡萄酒的傳播跟羅馬兵團四處出征有很大關系,這些是最基本的,如果能講出“碟性香檳杯是根據法皇路易十五王后的乳房形狀來制作的”這樣的風韻故事來,客戶聽了才會叫好。 風土,這個詞在葡萄酒行業里,占有重要的地位。 那么,什么是風土,風土又有什么樣的含義呢? 大家聽說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句話。江南女子,生活在魚米水鄉,皮膚柔滑嫩白,氣質溫婉柔弱,一口吳儂軟語,句句柔透人心。印象中,一把油紙傘,腰肢搖曳,回眸一望,無盡風情…… 葡萄酒也是一樣,“一方風土一方酒”。風土來自法語“Terroir”,是氣候、土壤、地形、光照,釀酒工藝等自然因素綜合的結果,包含著對大自然的尊重。 風土影響著葡萄酒的品質、口感,決定著這款酒的好壞,特別是對于一些有名的葡萄酒產區來說,比如法國勃艮第產區,他們最講究的是風土,風土是葡萄酒的靈魂。 但這些相對還是簡單的,再難,也比不上學習意大利葡萄酒。 用某著名釀酒師話來說,學葡萄酒難,學意大利葡萄酒更難。 我在公司里,還要負責部分的酒類銷售,負責對接經銷商、商超渠道。 因此,會有一些酒商來找我,希望我幫他們賣些貨。當然,這也是正常的。我幫他們賣。他們(產品線里)沒有的酒款,就從我這里進貨,幫我賣,這些都是雙贏的。 但我最怕的卻是,做意大利葡萄酒的酒商。而且,他們找我的特別多。每次見他們,我都很無奈,只好不斷地跟他們說,我幫你們想想辦法。 為什么呢?因為意大利酒,在中國市場上太小眾,好的酒太貴,買的人少,便宜的,口感不好。為什么意大利酒太小眾?說到底,還是因為意大利酒太復雜了,造成消費者認知困難。 意大利的葡萄品種數量,頂得上整個歐洲的數量。 法國,大部分葡萄酒是由十五種左右的葡萄品種釀造的。西班牙,葡萄酒常見的釀造品種不會超過十個。美國,絕大部分葡萄酒也是由七八種葡萄品種釀造。這些,用手指都掰的出。 而可愛的意大利,它有500多個原生葡萄品種,甚至有些資料說有1000多種!意大利只要土地有空余的地方,就有會種植葡萄樹。意大利國土面積略接近于我國云南省,卻有一百多萬個葡萄園! 意大利葡萄酒,名稱實在拗口。 意大利葡萄酒的總數不僅多,而且又拗口難念。哪怕是意大利頂級的葡萄酒產區,Amarone della Valpolicella(瓦坡里切拉的阿瑪羅尼)、Brunello di Montalcino(蒙達奇諾的布魯奈羅)。如果事前沒有查過資料,看到的也是念不出的,而且還得倒著念。 不像merlot(梅洛)、Shiraz (西拉),這些名字朗朗上口,好記,而且,這些都是國際化品種、大眾化的名字。記住了一個,買酒時,就可以選擇好多國家的葡萄酒,比如梅洛,在法國、美國、澳大利亞、智利等都有種植。 意大利葡萄酒,產區名稱又復雜。 意大利葡萄酒的產區名字更傷腦筋。 其他國家的產區都是以地名命名的,如法國的波爾多產區、美國的納帕谷產區、西班牙的里奧哈產區,都是以當地的城鎮、山谷名稱作為產區命名的。 但是意大利的葡萄酒產區,不單單以當地的地名作為命名,比如Barolo(巴羅洛)。 還有,用葡萄酒名稱作為葡萄酒產區的命名,典型的是,那個鐵公雞圓標簽的Chianti(奇昂第)葡萄酒,出名后,就把葡萄酒名字作為產地名字了。 更麻煩的還有,地區名和葡萄品種合在一起的產區名稱,Sangiovese di Romagna(羅馬涅的桑嬌維塞),Romagna(羅馬涅)是意大利中部的地區名,Sangiovese(桑嬌維塞)是葡萄品種名字。 讓人頭痛的是,當你認真的去學習意大利葡萄酒時,會發現很多葡萄品種叫法稱呼不同,所在產區不同,但實質上,很有可能,它們卻是同一個葡萄品種。 就像浙江一帶,把玉米叫為“六角”,東北人叫“苞米”,但書看到最后,發現不管六角、還是苞米,不都是玉米嘛,這更讓人傷心了。 學習意大利酒,真的是太復雜了,但這又可能是葡萄酒妙趣所在了。 過往好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