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草長鶯飛,花草怒放。這個季節,我國大部分地區正是吃這道美食的時節。盡人皆知,蒿子粑粑現已上了央視《舌尖上的中國》,蒿子粑粑不再是一個吃品,是懷念,是親情········ 蒿子粑粑做法 采摘新鮮蒿葉,通常這個季節,在山邊,田埂邊都會有,將采摘回來的蒿葉去掉根蒂,去掉黃葉,去掉雜草,用清水洗潔凈。 將蒿子剁的十分碎,擠出里面水分,以后即是把它攤在鐵鍋上蒸。這鍋很有考究哦,有必要是鄉村那樣的大鐵鍋,不然就不是正宗的蒿子粑粑。 艾草,也叫艾蒿、香艾。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物,植株有濃烈香氣。主根明顯,略粗長,直徑達1.5厘米,側根多;常有橫臥地下根狀莖及營養枝。 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并有白色腺點與小凹點,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密絨毛。 艾草本來神奇得很! 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全草入藥,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效果。艾葉晾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質料,等等。 ●艾草具有特殊的馨香味,做成馨香枕頭,還有安息助睡解乏的成效。 ●艾草葉熬汁,然后稀釋兌水沐浴,可除身上長的小紅疙瘩。 ●此外還能夠驅蚊蠅、滅菌消毒,防止疾病。 ●艾草還用于針灸術的“灸”,“灸”即是拿艾草點著以后去熏、燙穴位。 ●用艾草泡腳有許多保健成效。因為它有著看病的功用,特別是在五月節這天乘著露珠采到后,藥效最佳。 ●艾草還可入浴,有理氣血、逐寒濕、止血、安息、溫經的成效。對毛囊炎、濕疹有一定效果。 ●艾草仍是一種極好的食物,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艾蒿饃饅、艾蒿糍粑糕、艾蒿肉丸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反抗才能。尤其在我國南方清明前后,會吃一種用艾草作為主要質料做成的糍粑。 艾草有哪些詳細的吃法呢? 艾蒿糕——菜譜簡介: 艾蒿的特點是富含豐厚的無機物和維生素,格外富含很多維生素A,只吃80g也能供給一天所需的量。并因富含豐厚的維生素C,對防止和醫治傷風也有用。不過,需求留意的是,在挑選艾蒿時要用嫩艾蒿,做出的艾蒿糕才柔軟。 資料: 糯米面5杯,鹽1大勺,艾蒿100g,糖稀少數,綠豆豆沙:綠豆3杯,鹽1小勺,白糖3大勺。 做法: 1、綠豆用石磨磨后泡在溫水里,并去皮蒸出來,放點鹽壓碎后,再放白糖做成餡; 2、艾蒿洗凈煮出來,用涼水漂一漂,除水份后搗碎; 3、蒸糯米面后,加艾蒿,并使之染成綠色; 4、把綠豆餡摘成綠豆巨細,用手抓住,并使之與艾蒿混在一同。年糕的量要比綠豆餡多; 5、吃的時候,蘸糖稀。 艾蒿湯——菜譜簡介: 艾蒿湯是用嫩艾蒿和牛肉做成丸子,放在醬湯里熬出來的湯。是散發著艾蒿香味的別有風味的春季食物。艾蒿是代表春天的野菜,香味很濃。富含豐厚的鈣,鐵等的無機物和維生素A,C。 資料: 牛肉(做醬湯用)100g,艾蒿60g,牛肉(做丸子用)100g,水8杯,清醬適當,面粉2大勺,雞蛋1個。醬湯肉佐料,鹽1小勺,香油1小勺,胡椒面少數,蒜1小勺丸子佐料,鹽1小勺,香油1小勺,胡椒面少數,蒜1小勺,蔥2小勺。 做法: 1、把用于做醬湯的牛肉切成片以佐料調味,加水熬湯并以清醬調味; 2、把嫩艾蒿在開水里燙出來,用涼水漂一漂,除水份弄碎; 3、做丸子的牛肉要用脂肪含量少的牛肉,把牛肉和艾蒿搗好放在一同加佐料后做成1.5cm巨細的丸子; 4、在丸子上蘸一層白面泡在雞蛋里,再放入開鍋的醬湯里煮至漂在上面停止,熟后盛在缽子中。漂一些艾蒿葉也能夠。 艾葉煎蛋——菜譜簡介: 資料: 艾葉、蛋3個、鹽、麻油、胡椒粉。 做法: 1、把艾草取葉浸泡清潔潔凈后,開水燙軟; 2、取一點切碎參加打散的蛋液中(三個蛋),加鹽,麻油和少量胡椒粉; 3、煎成蛋餅即可。 艾草青團——菜譜簡介: 清明時節吃青團是南邊一帶的傳統習俗,艾草是一種野生的草。做出的青團有一種格外的清香味,而表面又青綠無瑕。 資料: 糯米粉100克、澄面30克、艾草汁75克、開水15克、花生芝麻餡適當。 做法: 1、將適當的艾草洗凈放開水鍋焯燙一分鐘撈出,放入照料機.加少量水攪打成漿過濾成汁; 2、澄面加15克開水混合揉成面團,糯米粉加75克艾草汁混合后再參加澄面團反復揉捻成面團; 3、分成五份包入餡料搓圓,紙杯刷油放入青團擺放在蒸格上開水鍋蒸8分鐘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