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思維影響1:喜歡用時間換錢 就拿買房來說吧。有些人明明有買房的迫切需求,偏偏來來去去看房,然后不買等降價。 我們假設一個場景:現在是房價下行趨勢,你等房價下降是能等到的。當然這個假設還要建立在市場真實的行情上,即過去一年房價已經高速增長,在經濟穩、調控嚴的大環境下,房價只能小幅回調。 好,你在乎這每平米降個幾百上千來給錢包減負,于是,你開始周而復始的看房,選房,然后等房價下降,最后不外乎會有3個結果: 1、房價一直再降,你一直觀望想從最低點入手,房價越降你越興奮,想著:以后房價會更低,買房一拖再拖。 2、房價降到一定水平,你狠了狠心,還是買了一套,發現其實沒便宜多少,反而錯過你自己最滿意的房子。 3、你在最低點入手,買到了自己滿意的房子。 比較來說,第三種結果最理想,但十有八九,這個幸運兒不是你。而這還只是在假設房價下行的情況,按照現在的情況,房價即使不會大漲,也還是穩定向上的,那么越等待,越買不起房子概率是很大的。 窮人的時間不值錢,所以愿意用時間換錢,這是一種“經濟行為”。但當你的口袋已走出窮困,卻仍然把自己的時間、別人的時間看得太不值錢的話,說明你的腦袋依然停留在“窮人思維”中。 2“窮人思維”影響2:忽略目標本身 超市里的被子打折,有大、中、小三種規格,原價是 300、250、200 ,現價一律 150 。根據售貨員的經驗:窮人更傾向于買大的——省錢,有錢人更傾向于需要的尺寸——自己的需求。 這就是“窮人思維”造成的第二個更重要影響,《稀缺》一書稱之為“管窺效應”:指人們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會變得更為專注,但注意力過度聚焦會導致判斷力下降。 什么意思呢?因為“窮人思維”讓我們過于關注于擁有的資源本身,所以常常忽略了另外一些更重要的東西,比如——你的目標。 給大家講個故事: 幾年前,一位太太說要買一套學區房。而先生把家里的錢給她一算,特么連首付都不夠。于是建議妻子,等錢再攢多點吧。 然而,胳膊擰不過大腿,最后首付還是給太太湊足了。窮人買房大多有這樣的感受,當時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下定決心,后來也就辦成了,想想也沒那么難。 其實,論理財的能力,先生絕對在太太之上,他有十幾年的投資經驗,市面上再復雜的金融工具也掌握得一清二楚,而太太連買個銀行理財產品還要問人家保不保本。 但在這件事上,先生卻從一開始就陷入了“窮人思維”——不去思考學區房是不是一個必須而且合理的目標,而是首先考慮自己的錢夠不夠。 “窮人思維”的特點是量入為出,“富人思維”特點是目標導向。 窮人思維買房,先考慮我有多少錢付首付,月收入多少還貸?再倒過來推算,自己該不該買房,買什么房。 富人思維買房,首先問,我要不要買房,想買什么房?然后再算,還差多少,怎么解決。 如果一項任務的目標是合理的,那么我們就不能以“資源不足”為理由,去否定這個目標。這就是有錢人告訴我們的,至關重要的一條做事原則。 3“窮人思維”影響3:會消耗有限的自控力 過去有一種看法,窮人的意志力會更強,而事實完全相反。 行為經濟學上有一個叫“決策疲勞”的概念,短時間內,你做出的決策越多,你的精力越疲憊,內心越不愿意再一次權衡利弊,導致你的決策越來越隨意。 窮人買房時更在乎價格,不僅僅是因為便宜,而且因為他們習慣每買一樣東西,都要反復比價。然而比來比去,最后他們所選擇的房子在投資價值、自住環境等方面的比較是最低級的。 這就是“窮人思維”的核心:如果你只關注錢,你往往是在浪費錢;如果你只關注眼前的利益,很可能,你贏了一場戰役,卻輸掉了整個戰場。 4 如何擺脫“窮人思維”? “窮人思維”并非窮人的專利。事實上,富人在重大的決策中,也常常會陷入“窮人思維”中,但這更要讓我們自己意識到,改變思維勢在必行。 以下是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1、建立“時間價值”的概念:減少做那些“時間花得多收益少”的事情; 2、牢記“沉沒成本”不可追:錢已經花錯了,再浪費時間,就是錯上加錯; 3、培養“目標導向”的思維:好項目永遠比錢少,只要目標正確,錢總有辦法解決; 4、減少無意義的頻繁決策:節省寶貴的意志力。 5、拓展自己的視野:適當做一些眼前“無用”的事,防止進入只關注當下的“管窺”狀態,建立長遠規劃的戰略意識。 “窮人思維”才是我們最應扔掉的越留越窮的“破爛”。永遠記住,窮的不是缺錢的人,而是在“窮人思維”的怪圈里走不出來的人。 |
|
來自: Confucius365 > 《心靈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