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天津,當(dāng)然要嘗一嘗天津三絕之一的耳朵眼炸糕。沿著海河走上一圈,得來點碳水化合物補(bǔ)充補(bǔ)充體力,對于美味去排隊品嘗那絕對是值得的。午后的陽光十分愜意,小編悠閑的排著隊,看著店面上的耳朵眼三個字不禁疑問,炸糕跟耳朵眼有什么關(guān)系?狗不理包子之所以叫狗不理是因為其創(chuàng)始人高貴友先生乳名“狗子”而得名,那咱這耳朵眼炸糕的創(chuàng)始人總不能叫“耳朵眼”吧?當(dāng)然,開個玩笑,那老婆餅里也沒老婆,紅燒獅子頭里也沒有獅子頭啊,其實這耳朵眼炸糕的名字來源于舊時炸糕店鋪緊靠天津耳朵眼胡同而得名。 ![]() 清光緒年間,天津北門外大街是去往京師的通得街大道,東西兩側(cè)的估衣街、針市街、竹桿巷等,有著全市最大的干鮮果、皮貨、染料、藥材市場。商號鱗次楷比,顧客車水馬龍,吸引了眾多經(jīng)營各種食品的小商販來此擺攤設(shè)點,招攬生意。當(dāng)時耳朵眼炸糕第一代掌門人劉萬春就是由原來推著獨輪車在鼓樓,北大關(guān)一帶走街串巷流動售貨,改為在估衣街西口的北門外大街上擺攤設(shè)點現(xiàn)做現(xiàn)賣的。后來,劉萬春與他的外甥張魁元合伙,在北門外大街租下一間八尺見方的店面,掛起“劉記”炸糕的招牌,辦起了炸糕店。 ![]() 好東西就是有口皆碑,因為“劉記”炸糕選料精,制作細(xì),物美價廉,因而在北門外大街賣的炸糕中出類拔萃、獨樹一幟,使劉萬春贏得了“炸糕劉”的綽號,買賣日漸興隆。因為糕與高字諧音,寓意步步登高之意,所以人們爭相購買,互相饋送,銷售量達(dá)400多公斤。每逢生孩子,過生日,辦喜壽事,人們更是提前預(yù)約,大量購買,使得炸糕生意蒸蒸日上,劉記炸糕店開始顯露名聲,因為炸糕店緊靠一條只有一米多寬的狹胡同─耳朵眼胡同,人們便風(fēng)趣地以耳朵眼來命名這“劉記”炸糕。 ![]() 炸糕有傳統(tǒng)餡,也就是紅豆餡,還有紫薯餡、桂花餡、紅果餡,黑芝麻餡,看你喜歡哪一種口味了。一樣來一個,先下肚一個桂花餡,咬上一口,嘿,外面的皮酥脆,再吸上一口桂花餡,就一個字--香!用“黃、軟、筋、香”來形容這炸糕絕不為過。但是溫馨提示因為耳朵眼炸糕的外表皮是由糯米和大米制成,吃多了真的會膩,小編在吃完后猛灌了一大杯水。兩個下肚,已經(jīng)沒有了走路帶來的饑餓感,不僅好吃,還特別容易飽腹。當(dāng)然,炸糕還是要趁熱吃哦。 ![]() 如果有機(jī)會,你也一定要嘗一嘗這聞名百余年的中華老字號--耳朵眼炸糕,畢竟糕與高諧音,寓意著步步高登,在滿足胃的同時也討個好彩頭嘛!
|
|
來自: Somnusmars > 《老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