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紅界一直流傳著“斬男色”的說法,在小嘴上涂抹上一層鮮紅,整張臉便熠熠生輝,明艷動人。 其實在書畫界,也有那么一抹紅色,靜靜的綻放于書畫的一角,卻讓人臣服于了它的魅力之下 那方寸間的一點中國紅,就是印泥存在的意義,也俘獲了無數文人雅士的心。 印泥是文人雅士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既是彰顯個人風格的載物,也起著宣示作品主權的作用。 早在春秋時期,人們就開始使用印泥,那時的印泥是用粘土制的,臨用時用水浸濕,當時稱為“封泥”。 隋唐以后,由于紙張的出現,人們改用水調朱砂于印面,這就是印泥的雛形。到了元代,人們開始用油調和朱砂,之后便漸發展成我們現代的印泥了。 西冷印泥,與常州璟昌印社的“龍泉印泥” 、漳州麗華齋的“八寶印泥”,并稱為中國三大印泥瑰寶! 創立于1903年的西冷印社,是正宗的百年老字號。選料嚴格,用料精良,制法考究,享譽國內外,久為中外書畫家所喜愛而爭求,被奉為印林至寶。 一兩黃金一兩泥 印泥的質量優劣,直接影響到印章蓋于書畫上的效果。 有人問:西冷印泥是金子做的嗎?怎么這么貴?和文具店里的有啥不一樣 問出這種話的人,一定是不懂書畫的人。 書法,更像是一種修行,若是將世俗之心摻雜進去,便玷污了這一門藝術修行。 好的印泥,容易上章上紙,不滲色,基本不褪色,印在書畫上則色彩鮮美而沉著,有立體感。時間愈久,色澤愈艷。 質地差的印泥,出來則顯得色澤灰暗或淺薄,有的油跡浸出,使印文模糊。 西冷印泥,色澤古雅,質地細膩,夏不滲油,冬不凝固,經久不褪,鈐出的印文清晰傳神,已成為文人雅士互相饋贈的佳品之一。 油不浮,朱砂不沉 西泠印泥是用最上等天然的朱砂、艾草、蓖麻油,經過無數次工序,合制而成。 普通的印泥制作者,都是去藥店采購原料,而西冷印社的印泥師傅們,則是親自去原料生產地采購,然后回來親自調配。 調制印泥,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好各原料的比例。將配齊的材料倒入石臼中,用打泥棒輕輕捶打。捶打完成的標準是——油不浮,朱砂不沉。 將做好的印泥裝入缸內后,還要在印泥上覆一張金箔,彰顯印泥的價值與身份,也有向傳統致敬的意思。 那些蘊含在方寸中的細節,是我們不曾留心的美,在提筆忘字的今天,也許缺的就是這安靜書寫一個大大的“人”字,再蓋上一方寸朱紅閑章的時光和心... 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