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盧悅(新浪微博@盧悅盧悅) 最近看了一個情感節目,夫妻在節目現場大吵大鬧,嘉賓不勝其擾,就對妻子說:你這么作都是閑的,生個孩子吧,保管你們就不吵了。 不吵才怪! 我接手的出軌案例中,孕期出軌,月子期出軌,孩子出生后出軌的,占絕大多數。 孩子是催化劑,對本來就有問題的婚姻來說,是加速其滅亡的喪鐘;對質量足夠經得起考驗的婚姻,才是增進感情的粘合劑。 孩子的到來,猶如一個小公司變成大集團,要對婚姻進行結構性的調整,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改變,而這會牽動所有當事人的利益,一旦利益沖突,如何調整? 調整不利,就會產生矛盾,長期無法解決矛盾,就會引發情感消耗,即情感的負資產。情感銀行存款不斷貶值,得失開始失衡,婚姻就進入了惡性循環的垮掉之旅。 舉個栗子: 丈夫喜歡踢球,每周六都會和哥兒們踢球喝酒侃大山,這樣的逍遙日子,隨著孩子的到來宣告結束; 妻子為了孩子,犧牲了事業,打算3年在家帶孩子,從此感覺活在孤島,看著閨蜜事業上飛黃騰達,感情上和男友你儂我儂,滋潤又逍遙,自己卻蓬頭垢面,日日做黃臉婆…… 更不用說,孩子的到來,同時也意味著我們的原生家庭可以因此堂而皇之地介入我們的小家庭,二人世界變成了五人世界甚至七人世界,婆媳矛盾驟然而起,翁婿沖突一觸即發…… PS:滑動可查看隱藏內容↑↑ 是為你的小家而戰,還是為原生家庭而戰? 孩子的撫養方式,男女有別;孩子的擇校原則,夫妻不同;對孩子的親疏遠近,小兩口更是定義多多:妻子總覺得丈夫不夠負責,丈夫總覺得妻子過度維護……真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如果你只有“忍滾狠”那三招,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你們的關系一定是“作死”的。現代社會,不會合作的夫妻,只會忍耐或吵架的夫妻,最終都會玩兒完。 特別是女人會一肚子苦水:都是女人,為什么我要跟個苦逼“菲傭”似的,別的女人卻他媽的“女神”、“女王”地活著?我曾經也是別人眼里的女神啊! 生孩子這件事上,我們真的要考慮好兩件事:你為什么生?你生得起嗎? 你為什么要生二胎? 如果你在生孩子這件事上有不良動機,就別指望孩子不會成為你婚姻的定時炸彈。 什么叫不良動機? 如果不生,那我作為女人白活了。 也許生個孩子能挽回婚姻。 也許生孩子能讓男人更有責任感。 一個孩子多孤單,生個孩子作伴吧。 第一胎是男孩,我不喜歡,我要生個女孩! 生了孩子,婆婆我媽老公就不會逼我了,天下太平。 01 如果我不生,做女人就白活了 每個人在選擇時都要遇到一個問題:是按別人的標準活,還是按自己的標準活?之前徐靜蕾和蔣方舟做了一期節目引起熱議,其實就是這兩種標準之爭。 第一種活法:好處是你不用動腦子,只要按照一個女人一生的路線圖活就好了:找個好老公,生個好孩子,確保他不出軌,或者只要不離婚——你這輩子就算是沒“白活”。 但代價可能是:你最好不要有自我。 蔣方舟的痛苦在于,她還有自我,但非要按社會的標準活,就會變得很“擰巴”:我要在25歲前結婚,30歲前生孩子,余生把孩子照顧好,讓老公乖乖聽話。可我沒玩夠,我不喜歡“適合結婚”的老公,我不喜歡帶孩子......怎么辦? 就算你做到了所有社會標準要求你做的,然后忽然發現,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你一輩子只為別人做嫁衣裳,卻從未為自己而活。 第二種活法:完全無視社會標準。“你們說的都是狗屎,我不在乎你們,我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活得多好。”她們試圖讓自己變成不食人間煙火的“女神”。 但也是有代價的——少了一些人間煙火之后,生活多少有些虛無,一旦失去了肥皂泡的護佑,她們會摔得很慘。 最好的選擇是,我們活在人間,我們可以在社會標準和自我標準之間找到一個平衡。 所有的痛苦都是因為偏執一端,不信你試試從此用金雞獨立的方式走路,你就知道,活得太局限,有多痛苦。 02 生個孩子就能挽救婚姻?能讓男人更有責任感? 這種想法就好像,一個人本來很餓,你以為讓他干更多的活,他就會吃飽——這么荒謬的邏輯,為什么會有人信? 我們都想占便宜,都想最省事地解決最不省事的問題,但往往我們都會因此陷入更麻煩的世界里去。 如果你們的關系出了問題,生孩子會造成兩種后果: 男人愛孩子,會因此也對你好些,或者不太想離婚了。 不要以為這種情況對你是福音。雖然孩子是你身上掉的一塊肉,但很快你就會發現,孩子是孩子,你是你,男人喜歡孩子,但有可能更不喜歡你。 因為他會感覺到這個家有吸引力,也有排斥力。本來他想離婚,結果因為孩子他更糾結了,愈發認為你是個累贅,但因為感覺到被羈絆,對你產生更大的恨意。你留住了男人,卻增加了怨念。 還有一個副作用:孩子成為了你們關系的人質。 如果沒有孩子,就沒有你們的婚姻,孩子就成為了你制衡丈夫的一種手段,這會讓孩子過度承擔你都承擔不起的責任,孩子會不得不犧牲自我發展,來成全你的人生。 多少孩子為父母的婚姻操碎了心,甚至成年后還活在父母的世界里,一生都在痛苦中掙扎——這樣的例子我看到太多了。 男人不喜歡孩子,對你更差,甚至更想離婚了。 這種情況可能更慘,因為沒有任何一方受益。 咨詢中我問:當初生孩子的時候,丈夫同意嗎? 女方往往說:他開始不同意,后來勉強同意了。 什么叫勉強同意?你是怎么說服他的? 我說我希望有了孩子以后,你就可以多回家,我希望你可以多負責一些;我害怕年齡大了生孩子會對孩子和對我的身體有影響…… 你有沒有問過他為什么不同意? 說過,他說生孩子事兒太多。 最后男人會妥協:如果你非要生,隨你。 這句話是有陷阱的,以后因為孩子出矛盾的時候,男人可以兩手一攤:是你非要生的,我只是配合你。 此時,夫妻最大的問題暴露無遺:男人因害怕沖突,違心同意,現實中進行各種“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女人因自戀無視對方,以為男人不堅決反對就是同意,退縮就是寬容,忍受就是寵愛。實際上,男人卻用各種“被動攻擊”(疏忽、敷衍)抗拒妻子的“命令”。 于是雙方就進入「妻子不斷要求,丈夫不斷暗地破壞」的惡性循環。 沒有比孩子更好能體現雙方這種“較勁”的領域了。因為它似乎無關夫妻情感,卻可以以孩子的名義進行各種對抗。 于是,孩子就生活在父母的炮火之中,TA會認為自己的出生就是對父母的詛咒,也許自己不存在,父母的日子會好過一些。 傻孩子,你不存在,他們的日子會更不好過。 03 生孩子了,就沒有別人逼我了 這樣的人還沒和原生家庭解除關聯,這就是所謂的“共依存”狀態:如果一個人在過去的成長過程中,必須要以犧牲自我的發展來成全一個家庭的圓滿,那么他在長大后,會很難以一個“完整的自我”來面對這個世界。 對她來說,別人的需要一定高于自己的需要。就算TA可能很清楚,自己并不那么熱衷生孩子,但在別人的推動下,TA還是會成為別人的生育工具。 一個孩子是無法決定自己的未來的,如果一個人在成年后在親密關系中還是個孩子,那么她未來的挑戰是,她必須承擔一個她根本無法承擔的責任。 很多女人怕離婚,即使婚姻已經毫無意義,甚至離婚后她的生活質量會有改善,但她們依然害怕失去她的“守寡式婚姻”、“喪偶式婚姻”。 想象一下,你把一個3歲孩子扔在陌生的地方,TA會是什么感受。你就會明白,一個人的內在世界是如何影響到我們的人生選擇了。 04 給孩子找個伴?再生一個喜歡的性別的孩子? 這兩種女人,都過度“理想化”了生孩子這件事。 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有兩種陪伴,一種身體層面的,一種精神層面的。這兩種陪伴對于孤獨的化解,前者治標,后者治本。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以為找個伴就會不再孤獨,可結婚后才發現,沒有精神層面的陪伴,即使日夜共處,世界上最孤獨的時刻莫過于此。 兄弟姐妹能緩解這樣的孤獨嗎?這就好像“用夫妻關系解決我們內心的孤獨”一樣荒唐。事實上,兄弟姐妹之間的撕逼,也不比夫妻間的內斗少。 況且,我們憑什么認為孩子長大后就一定會孤獨呢?為什么孩子不能擁有一個美滿的婚姻來應對孤獨的侵襲呢? 你可能擁有一個孤獨的童年,父母很少在身邊,不得不在缺少陪伴的世界中長大。也許那時你就開始幻想,如果能擁有一個兄弟姐妹,我們就不必生活在孤家寡人的狀態里了。 如果是這樣,那實際上,并不是孩子孤獨,而是我們害怕孤獨,這不是孩子要克服的人生難題,而是我們要克服的。 因為缺乏自我發展,我們無法和這個世界好好接觸,從這個世界獲取友誼。因為不得不和父母共生,我們只能將期待放在父母身上。 但是父母無法提供自我成長需要的滿足,他們可能只是關注你的學習,或者他們自己的事業,于是我們的精神世界就生活在一片荒漠之上。我們因此希望用孩子修復自己曾經失落的童年,也希望用孩子來修復自我的創傷。 比如,你發現媽媽沒有把你當小公主對待,一直都把你當小男孩養,你不能自由地做一個嬌嬌小女孩,跟爸爸發發嗲,擁有芭比娃娃和粉色的衣裙…… 那么生一個女孩也許是個更好的選擇,你成為理想媽媽,她成為理想孩子,“這樣,也許我過去的傷害就可以霍然而愈。” 也許你一直都遺憾自己不是個男孩,一直生活在父母遺憾的目光中,也許當你生出一個男孩的時候,你可以獲得父母眼中的欣喜若狂,“我可以把他當成給父母的禮物,修復父母受傷的遺憾,我可以不虧欠你們了。” 只是,孩子怎么辦? TA一出生就要面對這么多沉重的主題,不得不拼命承載根本無法承載的重任,治愈你們的婚姻,治愈你們的童年創傷,甚至治愈你們的父母。 TA不得不像你一樣長大,變成一個“成年孩子”或者“孩子成年”,然后在人生的絕處才發現,這么多年,TA一直都沒有為自己而活? 說這么多,無非是希望我們可以看清楚人生。 每個人都有上一代留給我們的難題要解決。你選擇是自己解決?還是讓孩子幫你解決? 選擇自己解決的,或許可以解決婚姻問題;選擇讓孩子解決自己都解決不了的難題,往往婚姻不會幸福。因為,婚姻屬于有能力的成年人的游戲。 什么叫有能力? 有能力,就是你有時間思考人生,而不是忙著生孩子。 其實人生沒有那么可怕,一切都來得及,只要你肯停下來。 停下來,才有可能真正吃飽,穿暖,療愈。 停下來才會發現,人生沒有你想的那么簡單。 停下來,你才是人生的主人,而不是拉磨的驢。 作者簡介:盧悅,心之助女性心理平臺創始人,情感咨詢專家,作家。人生總有一段夜路要走,我就是黑暗中握住你的那雙手。著有《愛到絕處便逢生》、《愛情有毒》等作品。新浪微博@盧悅盧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