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李鴻章“息事寧人”、“委曲求全”。因為一念之差,錯失良機,喪失了滅掉日本最佳時機 1、長崎事件簡介 長崎事件也稱鎮遠騷動,日方稱長崎清國水兵事件,是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在北洋水師造訪日本長崎期間,中國水兵上岸購物與日本警察發生沖突,一名日本警察被刺成重傷,一名中國水兵輕傷,水兵被拘捕。15日艦隊放假時,數百名艦隊水兵上街觀光,遭到日本警察襲擊,數百名警察將各街道兩頭堵塞,圍住手無寸鐵的中國水兵,揮刀砍殺,,當場被打死5名,重傷6名,輕傷38名,失蹤5名。而日本警察也有1名被打死,傷了30名。 2、長崎事件發展 1886年8月15日,李鴻章授意全艦隊放假一天,并允許450名水兵自由觀光。雖然丁汝昌明令禁止水兵執軍械上岸。然而據日方記載許多水兵手執棍棒刀器,其中包括從日本古董店購買的日本刀,由于13日的糾紛所帶來的不滿,觀光很快演變為了械斗。按日本記載數名水兵伏擊并殺死一名警察。早有防備的警察數百名將水兵分割包圍,配合街邊市民展開石塊攻擊。事后統計顯示,水兵方面有5人死亡、44人受傷、5人失蹤(一說10人死亡)。警察也被打死5人,30人受傷。而長崎市民亦有多人受傷。 3、李鴻章一念之差錯失滅掉日本最佳時機 “長崎事件”發生后,北洋水師群情激奮,紛紛要求與日本一戰。據有關史料記載,“定遠”、“鎮遠”、“濟遠”、“威遠”4艘鐵甲艦迅速進入臨戰狀態,官兵們褪去炮衣,將炮口對準了長崎市區。當時,總教習瑯威理甚至主張對日全面開戰。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電告李鴻章,只要李鴻章一聲令下,具有壓倒性優勢的“定遠”、“鎮遠”、“濟遠”、“威遠”4艘鐵甲艦上威力巨大的炮彈將會把日本炸成一片焦土。 起初,李鴻章在得知“長崎事件”后,隨即憤怒地召見了日本駐天津領事波多野,不無威脅地對波多野說:“如今開啟戰端,并非難事……”這就是說,李鴻章曾經考慮到向日本開戰。如果,按照李鴻章此時此刻的憤怒之情,與日本開戰不是沒有可能。而此時中國擁有“亞洲第一”的強大海軍軍力,對日本具有壓倒性的優勢,滅掉日本也絕不是天方夜譚。 但是,結果李鴻章還是忍住了雷霆之怒,采取了外交和司法途徑來解決“長崎事件”。當時,在李鴻章高級幕僚、法學家伍廷芳的策劃下,駐日公使徐承祖依照國際法就事件同日本政府交涉,但日方強詞奪理拒不認錯,并拖延再三,希望不了了之。李鴻章決定“停審”,做出一種中國準備單方面處理此事的強硬姿態??偨塘暚樛硖岢觥俺肥菇^交、以兵相脅”的主張。這一招起到了敲山震虎的效應。 中日雙方通過外交和司法的途徑進行了長達幾個月的談判,最后延至1887年2月,雙方在英、德公使的調停下彼此讓步,達成協議,稱這次沖突是語言不通,彼此誤會,沒有追究責任和是非,對死傷者各給撫恤。日方付恤款5.25萬元,中方付恤款1.55萬元。此外,長崎醫院的醫療救護費2千7百元由日方支付。 “長崎事件”雖然以通過外交和司法的途徑得以解決,但是在日本當局的挑動下其民間的反華、仇華、排華的情緒卻因此被煽動起來。日本朝野的軍國主義思想越來越濃厚,當時深受刺激的日本海軍由此發狠:“一定要打勝‘定遠’‘鎮遠’?!痹谲妵髁x思想蠱惑下,一些天真稚童竟也玩起打中國軍艦“定遠”、“鎮遠”的戰斗游戲。李鴻章將北洋軍艦送到日本修理本來含有威懾日本人的意圖,卻沒想到竟如此深深刺激了日本人的民族心理。當然,如果當時李鴻章采取軍事解決“長崎事件”的話,即便是不能摧毀日本,也會全殲當時的日本艦隊。這樣甲午戰爭的勝敗將大不相同。 4、影響 “長崎事件”雖得以和平了結,但在日本當局的挑動下其民間的反華、仇華、排華的情緒卻被煽動起來。日本朝野的軍國主義思想越來越濃厚,深受刺激的日本海軍發狠:“一定要打勝‘定遠’?!痹谲妵髁x思想蠱惑下,一些天真稚童竟也玩起打中國軍艦“定遠”、“鎮遠”的戰斗游戲。李鴻章將北洋軍艦送到日本修理本來就含有威懾的意圖,卻沒想到這一事件竟如此深地刺激了日本人的民族心理。 |
|
來自: 昵稱VChmUhmv > 《四、史籍/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