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跑5分鐘就喘不過氣,現在50分鐘都游刃有余...... 未來想進一步挑戰自己?那就一定要懂“間歇跑”的秘密! 什么是間歇跑? 間歇跑,顧名思義就是間隔、休息的跑。 間歇跑是中長跑、馬拉松運動員無氧訓練的主要形式,是一種多次高強度練習、并對間歇時間嚴格控制、使機體在不完全恢復的狀態下反復訓練的方法,在體能主導速度耐力類運動項目中意義十分重大,是專業運動員提高運動成績的主要訓練手段之一。 簡單點兒說,如果你因為現有的體能狀態是A,無法達到目標B的強度,那么,要維持B強度跑完全程,是目前做不到的。這時候,你可以通過沖刺-間隔休息-沖刺的跑,反覆刺激身體,適應目標強度。 而且,適當的休息,不僅能避免受傷,還能獲得足夠的訓練量,逐步升級體能強度。 舉例來說:維持B 強度可以連續跑20 分鐘,但是透過800 米× 15 趟的訓練,每趟全力沖刺3 分鐘,總負荷量就達到45 分鐘,訓練效果反而更好。 什么時候“間歇跑”最好? 間歇跑的效果雖好,卻千萬不能操之過急。因為訓練強度高,如果沒有好的體能基礎,很容易受傷,也會失去練習效果。所以要先好好扎根,透過基礎期(有氧慢跑+肌力訓練)養成動作的穩定性;進入強化期后,再加入間歇訓練,并且針對比賽目標配速,調整訓練強度,才不會變成只求快、沒意義地亂沖刺。 假設,一周的總訓練量為100 公里,間歇訓練的量最多不能超過8%=8 公里=800 米× 10 趟。 假設目標的5 公里配速是1 公里跑4 分鐘,那800 米每趟就要跑3 分鐘。 單趟休息時間是配速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所以不能休息超過1.5 分鐘,也就是每一趟沖刺3 分鐘后,休息1.5 分鐘,再繼續進行第二趟,反覆做完10趟的訓練。 乳酸門檻間歇訓練 中長跑要進步,除了強化體能拉高強度,還要培養乳酸代謝和配速感,如果雙管齊下身體會吃不消,所以分階段,在強化期加強體能,提升最大攝氧量,加上少量的乳酸代謝;進入高峰期,鎖定乳酸門檻代謝能力,并加入配速訓練,就能跑出更好成績! 另外,間歇跑要注意 ,不要過度訓練 完整的運動流程很重要,尤其高強度的間歇跑運動,每個步驟都不可少: 1.充分熱身:慢跑+動態伸展(冬天熱身時間要延長)。 2.間歇跑:配速循序漸進,前面幾趟保守配速,后面會愈跑愈順。 3.收操:緩跑+伸展(天涼要快點披上外衣保暖)。 4.冰敷:降低肌肉發炎的損傷反應(不要熱敷)。 |
|
來自: 東風無語13 > 《健身7-綜合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