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應遵循以下步驟 施工現(xiàn)場應準備電纜牽引工具、電纜導向和支撐工具、電纜端接工具及其他常用工具等施工工具。 1、電纜及其附件的運輸、保管,應符合產(chǎn)品標準的要求,應避免強烈的振動、傾倒、受潮、腐蝕。電纜嚴禁被擠壓、磕碰。 2、在運輸裝卸過程中,不應使電纜及電纜盤受到損傷。嚴禁將電纜盤直接由車上推下。電纜盤不應平放運輸、平放貯存。 3、在運輸裝卸過程中,嚴禁將電纜盤直接由車上推下,可使用叉車、吊車等機械方式卸貨,應防止電纜盤墜落。運輸或滾動電纜盤時應按照規(guī)定的方向滾動電纜盤。 4、運輸或滾動電纜盤前,應保證電纜盤牢固,電纜繞緊。滾動時應順著電纜盤上的箭頭指示或電纜的纏緊方向。電纜頭應可靠固定,防止電纜頭在運輸和吊裝時松開。 5、電纜及其附件到達現(xiàn)場后,應按下列要求及時進行檢查: (1)產(chǎn)品的技術(shù)文件應齊全; (2)電纜型號、電壓、規(guī)格、長度和包裝應符合訂貨要求; (3)電纜外觀不應受損,電纜封端應嚴密。當外觀檢查有懷疑時,應進行受潮判斷或試驗; (4)附件部件應齊全,材質(zhì)質(zhì)量應符合產(chǎn)品技術(shù)要求。 6、電纜及其有關(guān)材料如不立即安裝,應按下列要求貯存: (1)電纜應集中分類存放,并應標明型號、電壓、規(guī)格、長度。電纜盤之間應有通道。電纜盤應避免平放運輸、平放儲存。電纜應存放在硬質(zhì)平整地面上,當受條件限制時,盤下應加墊,存放處不得積水; (2)電纜在保管期間,電纜盤及包裝應完好,標志應齊全,封端應嚴密。當有缺陷時,應及時處理; (3)電纜附件的絕緣材料的防潮包裝應密封良好,并應根據(jù)材料性能和保管要求貯存和保管,保管期限應符合產(chǎn)品技術(shù)文件要求; (4)防火隔板、涂料、包帶、堵料等防火材料,應根據(jù)材料性能和保管要求貯存和保管; (5)電纜橋架應分類保管、防止變形。 1、一般規(guī)定: (1)電纜敷設前應按下列要求進行檢查:
(2)銅電纜或鋁合金電纜在室外場所敷設時,可采用電纜溝、電纜隧道、直埋或排管等方式敷設。敷設時不應損壞電纜溝、隧道、電纜井和人井的防水層。 (3)三相四線制系統(tǒng)中應采用四芯電力電纜,不應采用三芯電纜另加一根單芯電纜或以導線、電纜金屬護套作中性線。 (4)并聯(lián)使用的電力電纜其長度、型號、規(guī)格、加工工藝應相同。 (5)電力電纜在終端頭與接頭附近宜留有備用長度。 (6)鋁合金電纜在室內(nèi)場所敷設時,宜采用電纜梯架、托盤、支架或吊架等方式明敷設,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7)電纜各支持點間的距離應符合設計規(guī)定。 當設計無規(guī)定時,銅電纜不應大于下表中所列數(shù)值。 銅電纜電纜各支持點間的距離(mm)
注:全塑型電力電纜水平敷設沿支架能把電纜固定時,支持點間的距離允許為800mm。 鋁合金電纜沿梯架、支架或吊架敷設時,電纜支撐點或固定點間的距離不應大于下表的規(guī)定: 鋁合金電纜支撐點或固定點間的最大距離(mm)
(8)電纜允許最小彎曲半徑如下表。 電纜最小彎曲半徑
注:表中D為電纜外徑
(9)電纜敷設時,電纜應從盤的上端引出,不應使電纜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電纜上不得有鎧裝壓扁、電纜絞擰、護層折裂等未消除的機械損傷。 (10)用機械敷設電纜時的最大牽引強度宜符合表7-4的規(guī)定。鋁合金電纜在敷設時,應使牽引力作用在纜芯上,同時在牽引端將纜芯與鎧裝、護套固定在一起,不得將牽引力僅作用在鎧裝和護套上。 電纜最大牽引強度(N/mm2)
(11)機械敷設電纜的速度不宜超過15m/min,在較復雜路徑上敷設時,其速度應適當放慢。 (12)在使用機械敷設大截面電纜時,應在施工措施中確定敷設方法、線盤架設位置、電纜牽引方向,校核牽引力和側(cè)壓力(側(cè)壓力和牽引力的常用計算公式,參見附錄A),配備敷設人員、機具和通訊設備。 (13)機械敷設電纜時,應在牽引頭或鋼絲網(wǎng)套與牽引鋼纜之間裝設防捻器。 (14)電纜應有可靠的防潮封端。 (15)敷設電纜時,電纜允許敷設最低溫度,在敷設前24h內(nèi)的平均溫度以及敷設現(xiàn)場的溫度不應低于下表的規(guī)定。當溫度低于規(guī)定值時,應采取措施(若廠家有要求,按廠家要求執(zhí)行)。 電纜允許敷設最低溫度
(16)電力電纜接頭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7)電纜敷設時應排列整齊,不宜交叉,加以固定,并及時裝設標志牌。 (18)電纜的固定應符合下列要求:
(19)電纜進入電纜溝、隧道、豎井、建筑物、盤(柜)以及穿入管子時,出入口應封閉,管口應密封。 (20)鋁合金電纜與斷路器連接或T接分支時,應選用適配的銅鋁過渡端子(接頭)連接。若銅鋁過渡端子尺寸與斷路器不匹配時,可采用鍍錫轉(zhuǎn)接銅排連接。與斷路器連接時,可采用鍍錫轉(zhuǎn)接銅排與斷路器連接,電氣絕緣不夠時可采用安全隔板保護。 (21)鋁合金電纜的分支連接可根據(jù)敷設環(huán)境及條件選擇預制分支、T接分支、接線箱分支等方式。鎧裝型電纜的分支及直通接頭處應避免鎧裝斷口的尖角損傷絕緣層。 2、直埋電纜的敷設 (1)在電纜線路路徑上有可能使電纜受到機械性損傷、化學作用、地下電流、振動、熱影響、腐蝕物質(zhì)、蟲鼠等危害的地段,應采取保護措施。 (2)電纜埋置深度應符合下列要求:
(3)電纜之間,電纜與其他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間平行和交叉時的最小凈距,應符合下表的規(guī)定。嚴禁將電纜平行敷設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特殊情況應按下列規(guī)定執(zhí)行。 電纜之間、電纜與管道、道路、建筑物之間平行和交叉時的最小凈距(m)
(4)電纜與鐵路、公路、城市街道、廠區(qū)道路交叉時,應敷設于堅固的保護管或隧道內(nèi)。電纜管的兩端宜伸出道路路基兩邊0.5m以上;伸出排水溝0.5m;在城市街道應伸出車道路面。 (5)直埋電纜的上、下部應鋪以不小于100mm厚的軟土砂層,并加蓋保護板,其覆蓋寬度應超過電纜兩側(cè)各50mm,保護板可采用混凝土蓋板或磚塊。軟土或砂子中不應有石塊或其他硬質(zhì)雜物。 (6)直埋電纜在直線段每隔50?100m處、電纜接頭處、轉(zhuǎn)彎處、進入建筑物等處,應設置明顯的方位標志或標樁。 (7)直埋電纜回填前,應經(jīng)隱蔽工程驗收合格,回填料應分層夯實。 3、電纜導管內(nèi)電纜的敷設 (1)下列地點,電纜應有一定機械強度的保護管或加裝保護罩:
(2)管道內(nèi)部應無積水,且無雜物堵塞。穿電纜時,不得損傷護層,可采用無腐蝕性的潤滑劑(粉)。 (3)電纜導管在敷設電纜前,應進行疏通,清除雜物,并應在電纜敷設到位后做好固定和封堵。 (4)穿入管中電纜的數(shù)量、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交流單芯電纜不得單獨穿入鋼管內(nèi)。 (5)在10%以上的斜坡排管中,應在標高較高一端的工作井內(nèi)設置防止電纜因熱伸縮而滑落的構(gòu)件。 (6)工作井中電纜管口應做好防水措施,防水措施應符合設計要求。 (7)電纜敷設完成后,管口與電纜接觸部分應做好電纜保護措施。 4、電纜構(gòu)筑物中電纜的敷設 (1)電纜的排列,應符合下列要求:
(2)并列敷設的電力電纜,其相互間的凈距應符合設計要求。 (3)電纜在支架上的敷設應符合下列要求:
(4)電纜與熱力管道、熱力設備之間的凈距,平行時應不小于1m,交叉時應不小于0.5m,當受件限制時,應采取隔熱保護措施。電纜通道應避開鍋爐的看火孔和制粉系統(tǒng)的防爆門;當受件限制時,應采取穿管或封閉槽盒等隔熱防火措施。電纜不宜平行敷設于熱力設備和熱力管道的上部。 (5)電纜敷設完畢后,應及時清除雜物,蓋好蓋板。必要時,尚應將蓋板縫隙密封。 (6)高落差地段的電纜隧道中,電力電纜接頭不宜設置在傾斜位置上。 在使用機械敷設大截面電纜時,應在施工措施中確定敷設方法、線盤架設位置、電纜牽引方向,并校核牽引力。電纜敷設時的實際牽引力應小于電纜的容許拉力。電纜導體容許拉力可按照下列公式計算: 式中:Tm ——電纜容許牽引拉力(N); S——纜導體截面總和(mm2); σ——導體允許抗拉強度(N/mm2),合金導體取53,銅導體取68.6。 水平敷設輪滑間距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式中: L——輪滑水平敷設的間距(m); Hm——滑輪軸心至托架的高度(m); Tm——放線張力(N); Wm——電纜重量(kg/m)。 電纜安裝時可采用滑輪組完成轉(zhuǎn)彎,滑輪組的安裝應保證電纜彎曲順暢,并應檢查滑輪槽的尺寸與電纜的配合度。 電纜經(jīng)過導輪轉(zhuǎn)彎敷設時,應避免轉(zhuǎn)彎處的側(cè)壓力過大而使電纜損傷。轉(zhuǎn)彎處的容許拉力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式中: Tm——電纜容許牽引拉力; P ——容許側(cè)壓強度(N/m),合金鎧裝電纜取4380,其它絕緣擠塑電纜3000; R ——彎曲半徑(m)。 (本文節(jié)選自《數(shù)據(jù)中心電氣連接應用技術(shù)白皮書》如需購買或轉(zhuǎn)載請留下您的聯(lián)系電話及郵箱發(fā)送留言至本公眾號,將有工作人員與您聯(lián)系) |
|
來自: yi321yi > 《基礎(chǔ)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