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我國垃圾分類的工作,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部署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創造優良人居環境。其中,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第一批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的城區將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垃圾減量、垃圾分類是建設綠色社區、綠色物業的一個主要途徑之一。我國的垃圾分類雖不能完全照搬國外做法,但他們的一些好的做法可以值得我們共同學習、參考。
日本有家用分類垃圾箱,人們在家就可以輕易地給垃圾分類。同時,扔垃圾還要分日子每戶都有統一發的表格,寫著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玻璃、罐頭、電池等十余種。如可燃垃圾(包括果皮、菜渣等)是每周一、三、五扔;每周二可扔舊報紙;每月第四個周一可扔不可燃垃圾,如電池等。日本垃圾袋是半透明的,所以扔了什么垃圾一目了然,偷不得懶。
每個英國家庭都有3個垃圾箱:一個黑色,裝普通生活垃圾;一個綠色,裝花園及廚房的垃圾;一個黑色小箱子,裝玻璃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社區會安排三輛不同的垃圾車每周一次將其運走。普通生活垃圾主要是填埋,花園及廚房的垃圾用作堆肥;垃圾回收中心則回收42種垃圾,如眼鏡、家具等。
美國紐約的垃圾分類制度開始于1986年。為便于民眾分類,市政府規定,在學校、機關等地,垃圾桶分藍色和綠色。凡紙類垃圾都應放在藍色桶中;而瓶子罐頭等則放在綠桶里。秋季的落葉和冬季的圣誕樹則會在特定季節由專人回收。當落葉滿地時,市政府就會明確要求居民把落葉裝入紙垃圾袋中,按指定時間放在房屋前,由垃圾車收走。
在一般澳大利亞人家的院子里,都會有3個深綠色大塑料桶,蓋子的顏色分別為紅、黃、綠。綠蓋子的桶里,放清理花園時剪下來的草、樹葉、花等;黃蓋子的桶里,則放可回收資源,包括塑料瓶、玻璃瓶等;紅蓋子的桶放其他垃圾。
瑞典的許多超級市場都設有易拉罐和玻璃瓶自動回收機,顧客喝完飲料將易拉罐和玻璃瓶投入其中,機器便會吐出收據,顧客憑收據可以領取一小筆錢。瑞典的清掃公司由三家民間團體聯合組成,該公司給每戶居民四種纖維袋,分別盛放可以再利用的廢紙、廢金屬、廢玻璃瓶和廢纖維。清掃公司利用特制的廢棄物回收車每月登門收集一次,對其他垃圾則是每周收一次。此外,在公寓、旅館等公共住宅區,還設有專門的收集裝置,用以回收各類廢棄物。
德國的生活垃圾可分為四類:日常生活類垃圾、塑料包裝類垃圾、紙類垃圾、生物垃圾。但實際操作中并不是一分為四那么簡單。比如,玻璃瓶和電子類垃圾需要單獨處理;紙巾屬于生物類垃圾而非紙類;摔碎的鏡子和紅酒瓶不屬于同一種類;燈泡、酒杯、茶杯和玻璃瓶子不能扔到同一個垃圾桶。
電子垃圾也已經成為令人頭疼的垃圾類別,電子產品更新換代加速,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和回收利用,不僅是對資源的浪費,更可能造成對環境的巨大危害。世界上一些國家在電子垃圾分類回收處理和再利用方面積累了不少有益經驗。
“您的設備狀態是全新、非常好、良好、一般還是很差?”“電池是否還能滿載工作?”“觸摸屏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有產品原包裝?”……
在德國專業二手電子產品交易網絡電商Flip4New的網頁下,記者對以上這些問題一一勾選,很快估算出自己使用了兩年半的平板電腦現有的價格——195歐元。然后將平板電腦打包,拿到郵局寄出,整個過程不超過1個小時。10天后,記者賬戶上收到來自電商的匯款。
在德國,許多年輕人持有類似的消費觀,即一款新的電子產品問世,就賣掉手頭的舊型號,再添錢購買最新的。這得益于德國日漸成熟的二手電子產品交易市場。回收產品經由專業工程師檢測處理、翻新后,在其官方網店上銷售。他們致力于培養消費者這樣一種意識,即任何舊電子產品都不是“無用的老骨頭”,所有機器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循環利用。
早在2005年,法國就根據歐盟有關處理辦法啟動了全國性的電子垃圾回收法令。
在生產端,所有電子電器設備都會印有表示報廢后可以回收利用的標志,電子設備制造商有義務保證其產品最終的清除和處理工序;在銷售端,所有新出售的電子電器設備都要標注回收費用。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小型電子設備應置于有黃色蓋子的垃圾桶內,它們在運送到分揀中心后將實現廢料的再循環使用。一些城市按街區提供定期回收大件電子產品的服務,居民可以在固定回收時間之前將它們搬到街邊的垃圾桶旁。此外,一些地方協會也會負責免費回收,并將仍可使用的設備重新分配給學校和慈善機構。
日本在2012年8月通過的《小型家電循環再利用法》規定:民眾分類處理廢舊小型家電,應盡量交給具備相關資質的企業,生產企業要盡力利用廢舊小型家電再處理后生成的物質,地方政府結合各自情況對小型家電進行回收并分類。
據日本環境省統計,日本現在每年廢棄的小型家電多達65萬噸,其中含有用金屬約28萬噸,總價值達844億日元。為此,日本政府制定了在2015財年回收14萬噸的目標,即每人每年回收1千克,回收率接近20%。
本期內容綜合自:文摘報、北京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