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翅飛越大西洋 大西洋橫亙在東西兩半球之間,一度是歐洲和美國往來交通的最大障礙,成為眾多航空先驅競相征服的對象。92年前,1919年6月14日,英國人約翰?阿爾科克上尉(飛行員)和阿瑟?布朗中尉(領航員)駕駛經過改裝的“維米”轟炸機第一次不著陸從北美洲紐芬蘭的圣約翰斯向東飛越大西洋,抵達愛爾蘭的克利夫登,飛行16小時12分鐘,成為飛越大西洋的開路先鋒。 完成那次歷史性飛行的“維米”轟炸機,裝兩臺羅羅公司375馬力的“鷹”Ⅷ型發動機。當時與“維米”轟炸機一起參加競爭的有10架飛機,但其中6架因故退出,最后只有4架飛機起飛。值得羅羅公司驕傲的是,4架飛機用的均是羅羅公司的發動機,為羅羅發動機贏得了聲譽。 阿爾科克和布朗成功飛行之后的幾個月,曾在澳大利亞空軍服役的羅斯?史密斯和基斯?史密斯兄弟,還是駕駛以“鷹”為動力的“維米”飛機,用28天分段從倫敦飛往澳大利亞達爾文港,航程近18000千米,第一次開辟了英國到澳大利亞的航線。 羅羅是創辦公司的兩個人――羅爾斯和羅伊斯姓氏的第一個字母。查爾斯?斯圖爾特?羅爾斯出身貴族家庭,熱衷于飛行,不幸在1910年參加一次飛機大賽中失事遇難,成為英國第一位死于飛行事故的飛行員。弗雷德里克?亨利?羅伊斯出身貧寒,只受過兩年正規教育,在其姑媽的資助下,進鐵路公司當學徒,后來當過機修工、電工。工作期間,他堅持在夜校深造,獲得學位。1884年,羅伊斯和一個朋友拿出兩人僅有的70英鎊積蓄,在曼徹斯特辦了一家小工廠,起初生產電氣產品,后來進入汽車制造領域。 1904年5月4日,以推銷外國高級轎車為業的羅爾斯和具有工程天才的羅伊斯第一次會面并達成協議:羅爾斯使用“羅爾斯?羅伊斯”(RR)作品牌,包銷羅伊斯生產的全部汽車。1906年3月15日,羅爾斯?羅伊斯公司正式注冊。1909年,羅爾斯接待過訪問英國的萊特兄弟。在交談中,他們加深了對制造飛機和航空發動機的興趣。他們認識到動力裝置及其可靠性的重要:“一架飛機就像一條底部有洞的船,必須使馬達不停地運轉,否則就會沉沒。”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 英國政府要求羅伊斯仿制法國“雷諾V8”航空發動機,羅伊斯立刻作出決定,進入航空發動機制造業,這不僅因為市場有需要, 而且因為他是一個愛國者,國家有需要,他就義不容辭。1914年8月一戰爆發,英國皇家飛機工廠要羅羅公司研制一種200馬力空氣冷卻的發動機。盡管開始不太情愿,但最終雙方達成一致,采用液冷而不用氣冷,因為液冷是公司的強項。他們以“銀色幽靈”汽車的發動機為基礎,把氣缸數目增加到12缸,行程加大到165毫米,但氣缸孔徑仍保留115毫米,使新問世的“鷹”發動機的功率大大增加。 第一臺“鷹”1915年2月試車,轉速每分鐘1600轉時達到225馬力,稍后轉速很快提高到1800轉,同年8月達到2000轉,功率也隨之上升到300馬力。經過幾次試驗后,確定按1800轉、255馬力狀態投產。1915年12月,“鷹”裝在漢德利?佩季公司的O/100轟炸機上開始服役,成為羅羅公司第一種航空發動機。 “鷹”有多種型別,功率從1915年225馬力的I型發展到1922~1928年360馬力的IX型,各型總共生產4681臺。在“鷹”的基礎上羅羅公司還開發了另外幾種發動機,如“隼”、“鷂”和“禿鷲”,這些發動機裝備了40多種不同型號的飛機和飛艇, 成為英國一戰期間半數以上飛行器的動力裝置。 TAG: 發動機大西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