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我博客有不少新朋友,沒有看過我以前的內容,重復問我兩件事:
一、怎么練出先天炁?
二、我感覺如何如何了,是不是得炁了?
這些我以前都說過無數次了,第一,練出先天炁靠活腰,我原來寫的那么多,都是圍繞著活腰。第二,感覺不是先天炁,這里有點癢癢那里有點脹脹,就有人稱之為氣感。我無所謂怎么稱呼,但離先天炁十萬八千里。我以前說過好幾次了,先天炁根本不理你什么經脈,順著經脈竄走的都不是先天炁。
還有人問,我師父這么這么教我,我照著練可以練出來嗎?
這個問題,要首先看您的師父自己練出來沒有?如果他自己都沒練出來,你還指望他教你練出來??
怎么看師父練出來沒有?首先看他有沒有氣。有氣的,無論是吐納,還是臟腑氣,還是先天炁,他敢把胸腹兩肋亮出來讓你隨便打,隨便你重拳怎么打,如果您的師父能做到,才是下一步判斷他是臟腑氣?吐納?還是先天炁。但如果您的師父不敢讓你隨便打,那他什么氣都不會,先天炁肯定也不會。
還有就是挨兩拳,他氣貫上來打你兩下,但這個比較危險,不提倡。萬一打壞了就麻煩了。
還有就是大桿子。你要是不好意思打師父,弄根起碼四米長的大桿子(注意起碼四米左右),請師父抖抖。如果他耍的輕松,再去判斷是憑的力氣大還是練出丹田氣了,但如果他連這個都耍不起來,那就拜拜吧。
看我博客有不少朋友是練太極拳的,我只提醒一句,當年楊家的大槍可是名聞天下,楊班侯的大槍功夫盡人皆知,您的師父張嘴閉嘴的楊家功夫,那就耍一段大槍看看,沒這本事,就別張嘴閉嘴的“松,要松。。。”之類的了。不求大槍搏殺技術多么好,起碼能耍著玩吧!沒抖幾下自己就呼哧帶喘的沒勁了,您這叫什么太極拳啊?太極拳可不是空手比劃出名的。人家楊露禪當年外號“楊無敵”,不是外號“楊大松”,或者“楊大柔”。
炮捶門的袁敬泉老前輩,八十多了還能抖大槍,網上都有視頻。既然練太極的一提起炮捶就撇嘴看不起,您的師父多大歲數了?如果也80多了那就也抖抖大槍試試?別總是拿著把劍比劃裝大仙,戰場搏殺功夫都在長兵器上。您看看自己師父,連續做攔拿扎能一口氣做多少個?先不說多大的力能貫上槍尖,先說外在的比劃動作,不休息的一口氣能做多少個?
如果大槍耍不了,就等于沒有功夫。中國武術都得搏殺,搏殺不是現代體育的拳臺,都是用兵器搏殺。尤其是長兵器和射箭,這是武科舉必考的。為什么中國的拳術不像拳擊似的蹦蹦跳跳的?因為它的訓練目的不是赤手打架,所謂“化槍為拳”,他練拳是為了練大槍做準備,誰要是端著大槍還蹦蹦跳跳,他的大槍一下就被撥開了,人家一槍就扎進來了,小命就沒了。自己去掄幾下長兵器就知道下盤穩固的重要性了。大刀也是,下盤不穩,一掄大刀把自己都帶出去了,或者大刀該停的時候停不住,門戶大開,如同找死一般。
推手也是,好多人覺得可笑,推手有什么用?我一拳就揍趴下他了。如果是兩支長兵器搏斗,極有可能是誰也不敢把兵器離開對方的兵器,互相粘在一起較勁,想逼出對方的空檔扎進去,這時候就非常像推手了。你拿大槍和另外一個拿大槍的搏斗試試,如果真的是搏命,極有可能是上來就纏上了,明晃晃的槍尖在你面前晃悠,你敢撤回來嗎?你敢松勁嗎?除非你心里知道對方不會扎死你。到時候“不丟不頂”之類的就全都活生生的了。丟了,就是自己命危險了,一味頂著,怎么進攻?自己的槍怎么變化扎進去?
我要去開會了,就說到這里。
|
|